華文網

菜品砍掉2/3,開出20家直營店,東北菜也能做時尚!

口味重、顏色深、菜量大,一上就是一大盆,亂糟糟的,
也不講究擺盤和裝飾……

總之,粗放、low……這是北京地區大多數人對東北菜的固有印象。

也正因為如此,在各大菜系、品類都爭相佔領購物中心的時代,東北菜卻一直被購物中心拒之門外,鮮少露面。

但是,在北京卻有一家東北菜品牌,對東北菜做了精緻化的改良後,不僅順利的挺進商超,而且還開出20家直營店。

這家主做東北菜的品牌就是金掌勺。

近期,記者採訪到了金掌勺的總經理何亮,

聽他講述,金掌勺誕生的前後,以及如何通過改良升級,來改變東北菜的固有印象,將店開進商場、開向全國。

金掌勺的總經理何亮

從街邊店起家,前身金手勺引發市場跟風

在北京餐飲市場上,做東北菜的品牌除了金掌勺之外,金手勺同樣也是廣為人知,

兩個品牌名太過於相似,簡直讓人傻傻分不清。

而據何亮講述,其實如今的金掌勺前身就是金手勺,但由於最初缺乏品牌意識,最後被迫改為金掌勺,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悉金手勺最開始是由其他人合夥註冊的品牌,但是由於經營不善,不久就關店了。後來,是現金掌勺的創始人在2008年來北京的時候,感覺這個名字很親民,就在通州開了第一家金手勺。

“原來‘金掌勺’的創始人是廚師出身,

在08年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品牌意識,只是覺得金手勺這個名字很不錯,就拿來用了,沒想到就一下子就做火了,緊接著就開了第二家店,生意同樣很火爆。

而創始人又很仗義願意分享,所以就跟自己的親戚、朋友、師兄弟們聯繫都來開店,而且都叫金手勺,生意大多都挺好,‘金手勺’這一品牌就在北京火爆了,後來,一大批不認識的人也來跟風,引發了一波跟風潮,

市面上一下子出現一百多家金手勺門店,而此時我們自己開的店只有兩家。“何亮說。

金掌勺的街邊店

改名開連鎖店,想進商超卻被拒

“市面上,一下子出現了太多的金手勺,在一定程度上炒熱了品牌,但是門店品質參差不齊,甚至也有一些金手勺門店經營管理不善倒閉的現象,

此時我們創始人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有了做連鎖的想法。”

所以,在2012年的時候,“金掌勺”誕生了。在原本金手勺的基礎上,更名之後的金掌勺生意依然火爆,而且開啟了連鎖店的步伐,門店從北京通州開進市區。

為了品牌的發展,金掌勺看准了商超店,想把東北菜做進商場,但是多次尋找機會後,均被拒絕。

“因為一些商場招商的人認為,東北菜就是大盤子大碗的、low……上不了檯面,與商場的氣質不符,所以,就多次被拒絕。後來,萬達看我們菜品品質、門店生意穩定,同意拿外地的商場做試點。”何亮說。

於是,金掌勺採取了迂回策略,在2015年在遼寧的營口萬達開出了第一家商場店,同年進入山西的太原萬達,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好在店一開起來,生意就很火爆,人氣曾經做到了商場數一數二的位置。

也就是在金掌勺發展的這一關鍵階段,何亮作為職業經理人加入了金掌勺管理團隊。

金掌勺位於太原的商場店

四招把東北菜變時尚,挺進北京萬達

有了營口店和太原店的先例之後,金掌勺在2016年,就得到了北京凱德mall的青睞。但是,對於東北菜的疑慮並未完全消除,金掌勺只拿到一間位置不好的商鋪。

但是,沒想到金掌勺憑藉四招,從原來的時尚絕緣體一下子變成時尚寵兒,不僅把冷鋪做成了每天都要排隊的熱店,隨後順利進入了北京萬達這一核心商圈,還開出20家直營店。

那麼,金掌勺具體是怎麼改良升級的呢?

1

聚焦鍋包肉,打造“一帥九將”核心菜品

東北家常菜數目繁多,食材豐富,在以往金掌勺街邊店的菜單中也有一百多道產品,所以進商場的第一步,為了讓顧客有更多記憶點,第一步改良就是要做聚焦。

於是,何亮帶領管理團隊從金掌勺一百多道產品中,提煉出東北代表菜“鍋包肉”做為核心產品,並且在2017年開的金掌勺門中,直接在金掌勺的品牌名後加上鍋包肉這一菜品名,更加聚焦。

以前大家提起東北菜,都會想到小雞燉蘑菇和殺豬菜等,鍋包肉則是這兩年才漸漸打開的知名度,那麼,為什麼何亮選擇鍋包肉,而不是小雞燉蘑菇這類流傳時間更廣、更知名的產品呢?

“從口味上來說,鍋包肉是酸甜口,老少皆宜的國際口味,受眾面更廣。而從顏值上來說,鍋包肉是金黃色,看上去容易勾起人的食欲。而小雞燉蘑菇等傳統比較知名的菜品,無論是從口味還是顏值上來說,都是偏厚重感,年輕人不喜歡。”解釋道。

結果證明,何亮和創始人團隊的想法是正確的,鍋包肉在新開門店的點擊率高達70%以上,單店最高一天就能賣出160份。

除了聚焦鍋包肉之外,何亮帶團隊還陸續提煉出九款核心菜品,掌勺一品肘、溜達雞燉榛蘑、殺豬菜等東北傳統知名的菜品均在其列,與鍋包肉一起搭配組合成“一帥九將”。

2

精簡功能表,從130道砍到40道

在聚焦鍋包肉之後,何亮和創始人團隊開始對門店功能表進行梳理和瘦身。

他把原來功能表中130多道菜品,一步一步進行刪減聚焦。

第一步先把點擊率低的菜品砍掉,功能表上剩下90道產品;

第二步把一料多做的菜品砍掉,這下菜單上剩下了70道產品;

最後把製作太複雜、出品時間太長的菜品砍掉,如今新開的200平米的門店,菜單上只剩下40道菜品。

“在刪減菜品的過程中,既考慮了東北菜主體地位,同時還考慮了年輕人的口味,迎合市場需求,增加了東北菜體系外,市面上普遍喜歡的、辣口味的菜品,兩者的占比是8:2。”何亮說。

3

換器皿、調菜量,

一改大盤子、大碗的形象

“大家對東北菜的第一印象都是大盤子、大碗,有時候甚至直接就拿盆裝菜。為了打破這個固有的印象,我們在菜品的份量和外觀上做了一系列的變化。”

首先在菜品的份量上,何亮和管理團隊進行了調整嘗試,進行原料精細化,份量下調了20%—30%。

“因為在商場裡就餐一般都是兩人、三人或四人的聚餐場景,如果按照原來的量,顧客點個兩三道菜可能就吃飽了,所以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原料精細化調整菜量之後,顧客可以花同樣的錢,吃到更多種類的菜。”

想要讓菜品看上去更加精緻,不是簡單的調整分量就可以,還需要在外包裝上下功夫。於是,何亮又帶領團隊在盛裝菜品的器皿上了花一番心思。

比如,金掌勺的主打菜品鍋包肉,就專門設計了一個勺子形狀的盤子,在外觀上看上去精巧了很多,而且和金掌勺的品牌名相呼應。

“鍋包肉勺子形狀的盤子,是我們的一種嘗試,目前還有待繼續優化,而未來在器皿上,會針對菜肴特性進行文化底蘊的包裝,逐步升級,這種嘗試會越來越多。”何亮說。

4

提升門店環境,融入東北“雪鄉”文化

“東北菜之前之所以沒有知名品牌,不被購物中心所青睞,一方面是在菜品上升級不夠精細化,另一方面就是門店環境不夠時尚,所以要把東北菜變時尚,門店環境是必須要去做創新升級的。”何亮分析道。

但是,此前的東北菜幾乎是時尚絕緣體,市面上,金掌勺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物件。“我們一開始開的幾家門店,都是在不斷學習別人,也沒有一個系統的套路,每家店裝修都不一樣,也沒有一個統一的靈魂,學習的效果並不理想。”

後來,在不斷走彎路的過程中,金掌勺終於找到一個環境核心的靈魂,那就是東北的“雪鄉”。

“因為東北哈爾濱的冰雪文化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可被稱為‘雪鄉’,所以這是一個很獨特的文化標籤,能夠和品牌相呼應,產生自然的聯想,看到雪就想到東北,想到東北菜。後面我們新開的門店裡,都會陸續的以各種形式來展現‘雪鄉’的文化底蘊。”

在通州萬達店裡,金掌勺的門店外觀的呈現上,打造了一種“雪鄉”的場景感,非常吸睛。

在內部環境上,大量的採用了紅色的燈籠,這種大面積紅色的使用,彰顯了東北菜館紅紅火火的特色。

“目前,我們還在不斷的嘗試不同的風格,以後會有類似北京萬達這種紅紅火火,比較熱鬧的,也會有比較安靜雅致的,但‘雪鄉’文化這一核心是不變的。”

小結:

曾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東北菜就是低端、粗放、上不了檯面,而金掌勺同樣也經歷了很長一段粗放發展的時期。

直到有了進商場的這個想法之後,金掌勺才開始轉變。在挺進商超的過程中,遭遇到無數次的拒絕,但是,金掌勺團隊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北京的進不了,就先進外地,迂回前進。

在採訪的最後,何亮說:“有一次,我請幾位餐飲同行小聚,看到金掌勺升級門店的裝修風格和菜肴之後,他們很是驚訝的說——東北菜還能做成這樣!那一刻,我覺得我們的路走對了,但目前我們還是初級學習成長階段,想要推進東北菜的升級真正成為時尚餐飲的寵兒,未來路還很長。”

東北菜就是大盤子大碗的、low……上不了檯面,與商場的氣質不符,所以,就多次被拒絕。後來,萬達看我們菜品品質、門店生意穩定,同意拿外地的商場做試點。”何亮說。

於是,金掌勺採取了迂回策略,在2015年在遼寧的營口萬達開出了第一家商場店,同年進入山西的太原萬達,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好在店一開起來,生意就很火爆,人氣曾經做到了商場數一數二的位置。

也就是在金掌勺發展的這一關鍵階段,何亮作為職業經理人加入了金掌勺管理團隊。

金掌勺位於太原的商場店

四招把東北菜變時尚,挺進北京萬達

有了營口店和太原店的先例之後,金掌勺在2016年,就得到了北京凱德mall的青睞。但是,對於東北菜的疑慮並未完全消除,金掌勺只拿到一間位置不好的商鋪。

但是,沒想到金掌勺憑藉四招,從原來的時尚絕緣體一下子變成時尚寵兒,不僅把冷鋪做成了每天都要排隊的熱店,隨後順利進入了北京萬達這一核心商圈,還開出20家直營店。

那麼,金掌勺具體是怎麼改良升級的呢?

1

聚焦鍋包肉,打造“一帥九將”核心菜品

東北家常菜數目繁多,食材豐富,在以往金掌勺街邊店的菜單中也有一百多道產品,所以進商場的第一步,為了讓顧客有更多記憶點,第一步改良就是要做聚焦。

於是,何亮帶領管理團隊從金掌勺一百多道產品中,提煉出東北代表菜“鍋包肉”做為核心產品,並且在2017年開的金掌勺門中,直接在金掌勺的品牌名後加上鍋包肉這一菜品名,更加聚焦。

以前大家提起東北菜,都會想到小雞燉蘑菇和殺豬菜等,鍋包肉則是這兩年才漸漸打開的知名度,那麼,為什麼何亮選擇鍋包肉,而不是小雞燉蘑菇這類流傳時間更廣、更知名的產品呢?

“從口味上來說,鍋包肉是酸甜口,老少皆宜的國際口味,受眾面更廣。而從顏值上來說,鍋包肉是金黃色,看上去容易勾起人的食欲。而小雞燉蘑菇等傳統比較知名的菜品,無論是從口味還是顏值上來說,都是偏厚重感,年輕人不喜歡。”解釋道。

結果證明,何亮和創始人團隊的想法是正確的,鍋包肉在新開門店的點擊率高達70%以上,單店最高一天就能賣出160份。

除了聚焦鍋包肉之外,何亮帶團隊還陸續提煉出九款核心菜品,掌勺一品肘、溜達雞燉榛蘑、殺豬菜等東北傳統知名的菜品均在其列,與鍋包肉一起搭配組合成“一帥九將”。

2

精簡功能表,從130道砍到40道

在聚焦鍋包肉之後,何亮和創始人團隊開始對門店功能表進行梳理和瘦身。

他把原來功能表中130多道菜品,一步一步進行刪減聚焦。

第一步先把點擊率低的菜品砍掉,功能表上剩下90道產品;

第二步把一料多做的菜品砍掉,這下菜單上剩下了70道產品;

最後把製作太複雜、出品時間太長的菜品砍掉,如今新開的200平米的門店,菜單上只剩下40道菜品。

“在刪減菜品的過程中,既考慮了東北菜主體地位,同時還考慮了年輕人的口味,迎合市場需求,增加了東北菜體系外,市面上普遍喜歡的、辣口味的菜品,兩者的占比是8:2。”何亮說。

3

換器皿、調菜量,

一改大盤子、大碗的形象

“大家對東北菜的第一印象都是大盤子、大碗,有時候甚至直接就拿盆裝菜。為了打破這個固有的印象,我們在菜品的份量和外觀上做了一系列的變化。”

首先在菜品的份量上,何亮和管理團隊進行了調整嘗試,進行原料精細化,份量下調了20%—30%。

“因為在商場裡就餐一般都是兩人、三人或四人的聚餐場景,如果按照原來的量,顧客點個兩三道菜可能就吃飽了,所以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原料精細化調整菜量之後,顧客可以花同樣的錢,吃到更多種類的菜。”

想要讓菜品看上去更加精緻,不是簡單的調整分量就可以,還需要在外包裝上下功夫。於是,何亮又帶領團隊在盛裝菜品的器皿上了花一番心思。

比如,金掌勺的主打菜品鍋包肉,就專門設計了一個勺子形狀的盤子,在外觀上看上去精巧了很多,而且和金掌勺的品牌名相呼應。

“鍋包肉勺子形狀的盤子,是我們的一種嘗試,目前還有待繼續優化,而未來在器皿上,會針對菜肴特性進行文化底蘊的包裝,逐步升級,這種嘗試會越來越多。”何亮說。

4

提升門店環境,融入東北“雪鄉”文化

“東北菜之前之所以沒有知名品牌,不被購物中心所青睞,一方面是在菜品上升級不夠精細化,另一方面就是門店環境不夠時尚,所以要把東北菜變時尚,門店環境是必須要去做創新升級的。”何亮分析道。

但是,此前的東北菜幾乎是時尚絕緣體,市面上,金掌勺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物件。“我們一開始開的幾家門店,都是在不斷學習別人,也沒有一個系統的套路,每家店裝修都不一樣,也沒有一個統一的靈魂,學習的效果並不理想。”

後來,在不斷走彎路的過程中,金掌勺終於找到一個環境核心的靈魂,那就是東北的“雪鄉”。

“因為東北哈爾濱的冰雪文化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可被稱為‘雪鄉’,所以這是一個很獨特的文化標籤,能夠和品牌相呼應,產生自然的聯想,看到雪就想到東北,想到東北菜。後面我們新開的門店裡,都會陸續的以各種形式來展現‘雪鄉’的文化底蘊。”

在通州萬達店裡,金掌勺的門店外觀的呈現上,打造了一種“雪鄉”的場景感,非常吸睛。

在內部環境上,大量的採用了紅色的燈籠,這種大面積紅色的使用,彰顯了東北菜館紅紅火火的特色。

“目前,我們還在不斷的嘗試不同的風格,以後會有類似北京萬達這種紅紅火火,比較熱鬧的,也會有比較安靜雅致的,但‘雪鄉’文化這一核心是不變的。”

小結:

曾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東北菜就是低端、粗放、上不了檯面,而金掌勺同樣也經歷了很長一段粗放發展的時期。

直到有了進商場的這個想法之後,金掌勺才開始轉變。在挺進商超的過程中,遭遇到無數次的拒絕,但是,金掌勺團隊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北京的進不了,就先進外地,迂回前進。

在採訪的最後,何亮說:“有一次,我請幾位餐飲同行小聚,看到金掌勺升級門店的裝修風格和菜肴之後,他們很是驚訝的說——東北菜還能做成這樣!那一刻,我覺得我們的路走對了,但目前我們還是初級學習成長階段,想要推進東北菜的升級真正成為時尚餐飲的寵兒,未來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