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了幾十年禾蟲,今天才知道它是這樣來的...

農曆八九月份的禾蟲,數量多、皮薄漿多,個頭也相對大一些,堪稱禾蟲中的“極品”。

在珠三角一帶,有一種奇怪的美食,外地人不敢碰,怎想廣東人卻把它當作極品。

這種食材叫做“禾蟲”,禾蟲學名叫“疣吻沙蠶”,是環節動物門沙蠶科的一種,通體粉紅色,有時又變成乳黃色或綠色,多棲身于水稻田,以腐稻根為食,生活在鹹淡水交匯處的灘塗、水田,極難人工養殖,堪稱水中貴族,主要分佈在浙江、廣東、福建三省的鹹淡水交界處。

禾蟲其形如蜈蚣,外貌醜陋。但對於廣東人來說,用禾蟲製作的美食,卻是難得的鮮香可口。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滿,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節令之間,農曆初一或十五潮漲之時,禾蟲鑽出泥面,在鹹淡水交匯處的草灘附近聚集覓食。

而時下,到了農曆八九月,

這時產出的禾蟲分別叫做 “秋分蟲”、“禾花蟲”,這兩個月禾蟲不但數量多,而且皮薄、漿多、個頭大,是禾蟲的極品。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禾蟲,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雲食之補脾健胃”。

禾蟲難覓,價格高企

禾蟲對環境的要求極高,

稍有污染便不能存活,因此它的實際產地並不多。在珠三角一帶,中山的神灣、佛山的裡水、廣州的南沙等地,在當造時節依然會有禾蟲售賣,不過數量很少,價格非常高,有的甚至高達每500克160元左右。

禾蟲的生理特性和活動規律非常特別,

只在特定月份的初一或十五才出水,其它時間即使雖見數量亦甚少。蓮洲鎮粉洲村和斗門鎮上洲村是珠海市斗門區主要的禾蟲產地。近年,蓮洲禾蟲已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裡的禾蟲生長環境得天獨厚,每年禾蟲產量雖多亦難以滿足食客的需求。

這種賣相不佳,吃起來卻美味又營養的蟲子,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附禾蟲吃法:

1、禾蟲焗蛋

鮮活的禾蟲容易引發密集恐懼症,可能會令某些敏感人的視覺觀感不舒服,因為這些不斷扭曲著的身軀、相互間裹成一團的肉蟲子們,長相實在不能說是惹人喜愛,說“不招人待見”才是適合它們的形容詞。

更關鍵的是,鮮禾蟲的身體還能隨光線的變化而變換自體顏色,所以看上去給人感覺是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定睛時間稍微長點兒確實容易犯暈……

但對喜好禾蟲這一口兒的老饕來說,這都不是事兒,因為這貨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無”,它模樣再“衰”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成菜之後其滋味的質軟味香、鮮甜純美,營養價值還頗高,故此一直久占田基美食之交椅長盛不衰。

禾蟲入菜,烹飪方式多樣,可蒸可燉、可煎可炸,不同做法得到不同味道,無論你是百煉鋼還是繞指柔,都有一個正戳中內心的節點。

缽仔禾蟲焗蛋是禾蟲入菜中較為常見的做法,也更能欣賞到禾蟲的甘香豐腴之味,禾蟲焗蛋要做得好,蟲與蛋液之間的交融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是第一直觀評判標準,此外還要考量成菜的酥、脆、鮮、香等要素,真正做好並不容易。

禾蟲遇鹽即爆漿,所以做禾蟲焗蛋講究先用鹽殺一下禾蟲,這樣便於它更好地與蛋液融合,反之,如果是做生炒禾蟲,那必須要保證禾蟲的完整性,以可見到蟲蟲的條狀物為佳。

2、生炒禾蟲

如果說烹製禾蟲焗蛋的要點是要事先讓禾蟲爆漿,那麼生炒禾蟲,則要控制烹飪過程中不要讓禾蟲爆漿,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及口感。為了人類的口腹之欲禾蟲也是拼了,在爆漿與不爆漿的抉擇中完成其使命。

完成一盤生炒禾蟲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因為這一烹飪過程的關鍵點在於炒制中不能把禾蟲炒爆了漿,所以一定要小火慢炒,作為一枚渾身都是漿的軟體動物,一言不合就“爆漿”,火力一猛就容易炒成一盤糊狀物……

所以很多酒樓不大出生炒禾蟲,原因也在於這個爆漿問題的控制。

不過生炒禾蟲畢竟較缽仔禾蟲焗蛋的做法在視覺上來得更為直觀,患有強迫症或密集恐懼症的同學們,在選擇吃法上需要三思而後行,不然這一把鮮香的禾蟲擺至你面前的時候,你是吃呢還是吃呢還是吃呢!

當然如果你是標準的禾蟲愛好者而對其形狀質感什麼的已臻至免疫,那麼估計此時此刻你早已忽略掉其長相的“核突”而只剩忙不迭將美味送入口中這一個動作了。

對,禾蟲菜式,任何時候吃,都要記住一點——一定要趁熱吃!

稍一涼即顯腥,白瞎了這麼好的物事。

3、禾蟲湯

禾蟲的吃法還有很多種,諸如香煎、清蒸之類,都比較多見,當然離不開老火湯的廣府人士又如何會不記得用禾蟲煲湯呢!

鮮禾蟲與眉豆、雞腳煲湯,是祛濕妙品,行家的做法是先以豬骨熬湯,之後撇去豬骨,僅以高湯與鮮禾蟲、雞腳等煲之,此外還要加蒜頭,就是多瓣蒜的蒜頭,同樣是為了祛濕。

但要說真正的食家,其禾蟲湯的訣竅還要加上一味,即曬制的禾蟲餅,也就是幹禾蟲,因為禾蟲的時令大致為一年兩季,是以食家們會在禾蟲當造的時候將禾蟲製成禾蟲餅,煲湯時以禾蟲餅和鮮禾蟲配之,取其鮮、取其味,相得益彰。

若不想炒成菜肴,也可將禾蟲製成可久存久放的“蟲幹”,或醃成“禾蟲醬”,成為農家常年的備用菜。轉載聲明

所以看上去給人感覺是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定睛時間稍微長點兒確實容易犯暈……

但對喜好禾蟲這一口兒的老饕來說,這都不是事兒,因為這貨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無”,它模樣再“衰”也沒關係,重要的是成菜之後其滋味的質軟味香、鮮甜純美,營養價值還頗高,故此一直久占田基美食之交椅長盛不衰。

禾蟲入菜,烹飪方式多樣,可蒸可燉、可煎可炸,不同做法得到不同味道,無論你是百煉鋼還是繞指柔,都有一個正戳中內心的節點。

缽仔禾蟲焗蛋是禾蟲入菜中較為常見的做法,也更能欣賞到禾蟲的甘香豐腴之味,禾蟲焗蛋要做得好,蟲與蛋液之間的交融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是第一直觀評判標準,此外還要考量成菜的酥、脆、鮮、香等要素,真正做好並不容易。

禾蟲遇鹽即爆漿,所以做禾蟲焗蛋講究先用鹽殺一下禾蟲,這樣便於它更好地與蛋液融合,反之,如果是做生炒禾蟲,那必須要保證禾蟲的完整性,以可見到蟲蟲的條狀物為佳。

2、生炒禾蟲

如果說烹製禾蟲焗蛋的要點是要事先讓禾蟲爆漿,那麼生炒禾蟲,則要控制烹飪過程中不要讓禾蟲爆漿,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及口感。為了人類的口腹之欲禾蟲也是拼了,在爆漿與不爆漿的抉擇中完成其使命。

完成一盤生炒禾蟲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因為這一烹飪過程的關鍵點在於炒制中不能把禾蟲炒爆了漿,所以一定要小火慢炒,作為一枚渾身都是漿的軟體動物,一言不合就“爆漿”,火力一猛就容易炒成一盤糊狀物……

所以很多酒樓不大出生炒禾蟲,原因也在於這個爆漿問題的控制。

不過生炒禾蟲畢竟較缽仔禾蟲焗蛋的做法在視覺上來得更為直觀,患有強迫症或密集恐懼症的同學們,在選擇吃法上需要三思而後行,不然這一把鮮香的禾蟲擺至你面前的時候,你是吃呢還是吃呢還是吃呢!

當然如果你是標準的禾蟲愛好者而對其形狀質感什麼的已臻至免疫,那麼估計此時此刻你早已忽略掉其長相的“核突”而只剩忙不迭將美味送入口中這一個動作了。

對,禾蟲菜式,任何時候吃,都要記住一點——一定要趁熱吃!

稍一涼即顯腥,白瞎了這麼好的物事。

3、禾蟲湯

禾蟲的吃法還有很多種,諸如香煎、清蒸之類,都比較多見,當然離不開老火湯的廣府人士又如何會不記得用禾蟲煲湯呢!

鮮禾蟲與眉豆、雞腳煲湯,是祛濕妙品,行家的做法是先以豬骨熬湯,之後撇去豬骨,僅以高湯與鮮禾蟲、雞腳等煲之,此外還要加蒜頭,就是多瓣蒜的蒜頭,同樣是為了祛濕。

但要說真正的食家,其禾蟲湯的訣竅還要加上一味,即曬制的禾蟲餅,也就是幹禾蟲,因為禾蟲的時令大致為一年兩季,是以食家們會在禾蟲當造的時候將禾蟲製成禾蟲餅,煲湯時以禾蟲餅和鮮禾蟲配之,取其鮮、取其味,相得益彰。

若不想炒成菜肴,也可將禾蟲製成可久存久放的“蟲幹”,或醃成“禾蟲醬”,成為農家常年的備用菜。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