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最後的劊子手:砍下腦袋將近300個,落得個淒慘下場!

劊子手,也稱行刑者,是古代對於從事直接處決犯人的職業的人的一種稱呼,時常會被人罵為“卑劣”,隨著清朝的覆滅,斬首死刑也被取消,而砍頭為生的劊子手也就面臨失業。

鄧海山就是大清最後一個劊子手,其一生砍下的腦袋將近有300個,而他晚年更是淒慘,沒有生育一男半女,可謂是自食其果。

一個劊子手要具備常人那難以理解的快狠准,不能有優柔寡斷,這職業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就能幹。準備對犯人執行死刑前,

最開始就是先磨好刀,這樣可以讓犯罪者的痛苦減少,劊子手也不是天天要上班,這隔三差五才來一單生意,所以刀子保養不易就會生銹,行刑前把刀磨好,下手就快准狠。再者,負責人還得對犯人驗明其正身,確保沒被偷換,寫上死囚的姓名,掛號紅牌插到死囚背上就可以押往到刑場。

據鄧海山說,他入行這個劊子手前是經過長期訓練的,這個砍頭很有講究,因此必須得練好刀法,這白天砍冬瓜,晚上砍香頭是常有的事情,長期的訓練,鄧海山刀法可謂是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刀下去血都沒濺到自己的身上,犯人還沒緩過神時刀卻早已頸間劃過而人頭落地。

鄧海山的師父曾經告訴他“殺人九十九,到時要收手”。就是說劊子手不能幹一輩子,要不會得報應,可鄧海山卻把師傅的話當成耳邊風,一干就是一輩子,直到清朝被推倒,其失業才不得不收手。

他晚年難以忘掉那些行刑的畫面,去世後族人都不讓他入善堂,怕玷污了善堂,落得個淒涼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