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劊子手,為消災避難讓衙差打屁股,每天吃齋念佛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刑罰制度也是極其嚴格的,尤其是一些待在皇帝身邊的人,稍有不慎觸怒了龍顏就要被殺頭,因此也就衍生出了劊子手這種特殊的職業。

關於劊子手的形象在影視劇中並不少見,

午時三刻的菜市場,一個面目猙獰的壯漢,手拿一把大刀,監斬官下達完“斬”的命令,劊子手口含烈酒,噴灑在刀上,隨後刀起頭落,看熱鬧的人也紛紛散去。

但是現在這一行早已經失傳,我們從中國最後一位劊子手的身上或許可以看到歷朝歷代劊子手生活的剪影。

封建君主制直到清代才算結束,因為劊子手這一職業也延續到晚晴,我國最後的劊子手叫做鄧海山,根據他的講述,想做劊子手是需要拜師學藝的,每天都要進行專業的訓練。白天砍冬瓜,在冬瓜上畫條線,刀砍下去必須和線重合才合格;晚上砍香頭,刀只能不多不少地把香頭砍下。如果刀工不好,不僅會給犯人增加痛苦,還會被認為有辱師門,
面子掛不住。

這一行在當時是一個十分吃香的職業,每斬首一名犯人,可以拿到4塊大洋(當時娶一個媳婦的花銷也就是一個大洋),除此之外,如果犯人的家屬想要留個全屍還要賄賂他,但這對刀法的要求就十分高超了,既要一刀斃命,

還不能讓人頭落地,可是這對鄧海山來說就是一碟小菜,不僅如此,他還可以控制刀法不讓血濺到自己身上,可謂是熟能生巧。

但是在這一行有一個行規“殺人九十九,到時要收手”,否則會斷子絕孫,可鄧海山卻上了癮,等到1914年法令規定“死刑需用槍斃”時,

他硬是砍了200多個腦袋,簡直是不可思議,從此鄧海山也失業了。失業後的鄧海山無親無友,人們看到他都躲得遠遠地。其實他早就知道罪孽深重,每次行刑之後都會讓一些衙差打自己的屁股,俗稱“打煞”,而且每天吃齋念佛贖罪,但為時已晚,他最終還是孤獨終老,一輩子無兒無女。

走進舊城,穿過老巷,撥開詭譎的塵封歲月,去探尋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