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寧德」有一種鄉愁,叫古田人的清明粿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遠山如黛,隱於一片薄霧之下。

這時去山上采草,鞋子上總會裹上露珠的濕氣。記得小的時候,天還微微明,家裡爐灶已經生起了火。村裡的日子沒有城市那麼喧囂,鄉里人睡的早,起的也早。

那時小,每天都愛折騰。奶奶起來了,我也一骨碌的爬起來,麻溜的套上外衣,和奶奶一步一步往庭院裡去。晨起時,先侍弄些花草,再到廚房生火做飯,當炊煙從煙囪裡緩緩升起時,農村的一天也就這樣開始了。

奶奶手藝好,雖弄不得幾個大魚大肉的菜,農家小樣卻做的人人稱讚。媽媽常說:“自己剛進門那會,奶奶就拿了一個蛋讓自己做一碗蛋羹。”小小的一碗蛋羹,考驗的手藝卻暗有門道。蛋羹不浮不破,鮮嫩香滑才能讓人豎起大拇指。

年有四季,時節常變。

大年初一,薄皮嫩餡,做的是餃子。元宵節,滾圓可愛,下的是湯圓。春分,春捲油炸,香脆可口…

每個節日,奶奶都認真對待,用一食一餐,將時節過的趣意盎然。時至清明節,我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了揉、捏、拍、打之下的清明粿。

清明粿,又稱“鼠(糍)曲粿”。它的原料便是來自山上的鼠曲草。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鼠曲草莖葉入藥,為鎮咳、祛痰、治氣喘和支氣管炎以及非傳染性潰瘍、創傷之尋常用藥。若去山上採擷,只要往低海拔山地上尋找,或者在一些濕潤草地上,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最常見的還是在稻田邊。

以前每到這個時候,

一大早奶奶就背上籮筐去山上采鼠曲草了。她說:“還是得早點去,不然好的菜,都被人給掐了。”

那時,迷霧如同紗巾,飄揚時,時而近時而遠。用手一捋頭髮,黏膩膩的濕氣已經佔據發梢了。鼠曲草在開春至清明最適合採摘,因為這時候的鼠曲草最為鮮嫩,也最為適合做清明粿。

從山上採摘下來的鼠曲草,還泛著露珠的水光。奶奶摘去不要的廢葉廢根,讓它們在水裡滌蕩浸泡了一會,然後瀝幹水分,最後放入石臼中舂爛。

舂好的鼠曲草再裹上糯米粉,一層層,一次次的包裹揉捏,按壓拍擠,很快,泛著淺綠色的長條子就成行了。

這時,再將這長條子分切為對等的小團子,按壓成圓餅,也可使用模具,印上花紋,到了這步,清明粿已經大致成型了。

小時的我,最愛用糯米粉把自己弄成個大花臉。看著奶奶手捏搓拿,我在一旁也玩的不亦樂乎。後來才知道,最好的時光,就是那時,平平淡淡的陪伴。

待到清明粿一字擺好時,鍋爐裡的煙氣早已一圈一圈往上漫出來了。把清明粿放到蕉葉上,蒸上一會,當一股獨特的鼠曲草清香一陣一陣充盈開來時,你的筷子就可落下了。只蒸一蒸的清明粿未免素淡,你也可以將它切片熱炒一番,也可油煎入鍋,沾上白糖食之。

清明時節,也許親人已經不在。那麼就用一碗清雅素淡的清明粿寄上一念哀思,以食物慰念追憶。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

部分來源網路丨圖片素材

我們很努力地尋找圖片作者

可還是有部分圖片無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請及時聯繫我們

清明粿已經大致成型了。

小時的我,最愛用糯米粉把自己弄成個大花臉。看著奶奶手捏搓拿,我在一旁也玩的不亦樂乎。後來才知道,最好的時光,就是那時,平平淡淡的陪伴。

待到清明粿一字擺好時,鍋爐裡的煙氣早已一圈一圈往上漫出來了。把清明粿放到蕉葉上,蒸上一會,當一股獨特的鼠曲草清香一陣一陣充盈開來時,你的筷子就可落下了。只蒸一蒸的清明粿未免素淡,你也可以將它切片熱炒一番,也可油煎入鍋,沾上白糖食之。

清明時節,也許親人已經不在。那麼就用一碗清雅素淡的清明粿寄上一念哀思,以食物慰念追憶。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

部分來源網路丨圖片素材

我們很努力地尋找圖片作者

可還是有部分圖片無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冒犯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