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蘭:讓學生在她戰病魔的微笑中自信前行

2017年“遠澤”《尋找紅河鄉村好老師、衝刺馬雲鄉村教師獎”》之三十一:《王蘭:讓學生在她戰病魔的微笑中自信前行》

眼前的王蘭老師滿臉笑容,一點看不出是一個因患直腸瘤、子宮肌瘤多次住進醫院手術的人。王蘭說:“我當過小學生,看見老師臉上出現病疼的樣子,會沒有心情學習。所以,養成面帶笑容的習慣走進課堂,有助於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長大成了王老師

殷水珍是王蘭的小學教師。出生于蒙自縣草壩鎮五家寨村壯族農民家庭的王蘭,

上小學後,越來越發現殷老師太厲害了,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村裡的大人小孩都喜歡,有了長大當老師的心。

1992年,王蘭初中畢業,報考了紅河州師範學校。1995年8月,風華正茂的王蘭師範畢業,報名到蒙自貧窮山區西北勒鄉香塘村小學,實現了兒時做一名像殷老師一樣的鄉村好老師的夢想。

座落在高山臣石上的香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因自然條件差,路、電不通,

吃水靠雨天收集儲存的雨水,村民十分貧窮。當年有3個同學同王蘭一起到這個只有67名學生、5個老師的破舊不堪的小學。老師們的工作環境和村民一樣艱苦。一年後,同來的一個老師堅持不住離職去昆明打工去了。看著一個接一個離開香塘小學的同事,王蘭也冒出過離開的念頭,但一想到自已走了,兒時的夢想就破滅了,咬牙堅守了下來。

班上的孩子因拿不出5元的學費書費面臨輟學,王蘭就從自已每月200多元的工資中拿出來替學生交,感動了家長和學生。一天早上,一個名叫熊繞美的學生拿著一個雞蛋來到王蘭的宿舍裡說:“老師,給你吃。”王蘭知道,雞蛋市山裡人都捨不得吃,因為它是山裡人拿去集市上最好脫手換錢的商品。

就說:“謝謝熊繞美同學,老師不喜歡吃雞蛋,你留著自已吃吧。”哪知學生把雞蛋放桌子上轉身就跑了,王蘭坐在床上淚水直流。

一天中午,王蘭去趕街,偶然發現一個學生家長抱著一隻小羊在集市上與買主討價還價說:你不給到20元,我家2個孩子一年的學費、書費不夠交呀,年年讓老師替交害羞呀。王蘭趕緊上前說:“大叔,小羊不能賣,你把它抱回去養大養壯才能多賣錢來改善全家人的生活。

放心,孩子的學費書費有老師呢。”

王蘭的真情付出收穫了甘甜,所教班級成績蒸蒸日上,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

新安所鎮的第一個鄉村小學女校長

由於工作出色,教學成績好。1998年9月,王蘭被蒙自市壩區經濟比較發達的新安所鎮看中,把她從山區挖來響水河小學。2006年9月,新安所鎮中心學校把她調去教學品質長期處於末尾,全鎮十二個倒數第一中包攬了十個的小寨小學任教導主任,期望她帶領老師們把教學品質抓上去。

王蘭到校一看,校園環境差,人心渙散,教學品質上不去,轄區內的村民寧可費錢出力把孩子送到很遠的學校,也不願意送來家門前的學校讀書。於是,王蘭從改變校園環境入手,帶領老師學生在校園的空地上種植樹木花草,發動學生動手剪紙、繪畫裝點教室。讓學校一年四季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教室裡綠意盎然,老師、學生從心裡愛上學校。

王蘭愛學校、美化學校的第一把火,喚起了師生們團結一心,加油摘掉教學品質墊底的帽子。王蘭搜羅出自己的各種關係,自己出錢請來業務能力強的校外名師到校培訓老師。張瑩老師請來自己在紅河學院當教授的姐夫李發博士到校培訓,提升老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寨小學的教學品質突飛猛進。2011年,新安所鎮中心學校把工作出色的王蘭任命為校長,王蘭成了新安所鎮歷史以來的第一個小學女校長。

集體備課取長補短

鑒於小寨小學教師各有長短,王蘭有了集體備課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想法。於是,王蘭在校長的支持下,從2008年9月起,在學校推行集體備課。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提前把下周所上內容認真看一遍,找出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重難點。集體備課時,大家在一起暢所欲言,提出自已到教學構想,教師依據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綜合後提出的備課要求,自己下去進行個性化個體備課,結果,教學品質蒸蒸日上。

2009年6月,新安所鎮中心學校專門在小寨小學召開全鎮教學研討會。隨後,新安所鎮中心學校把王蘭發起的集體備課、一課同上及觀課議課方法在全鎮各學校推廣實施,收到了好的效果。;

讓學生在她戰病魔的微笑中自信前行

2016年2月,長期超負荷工作的王蘭,越來越感覺到身體乏力,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診斷出她患上了直腸瘤,建議馬上手術。但她想到:“學校一個釘子一個眼,自已住院做手術,學生怎麼辦?”於是,她只開了點藥就返回了學校,心想拖到暑假再做手術。不想病情越拖越重。在中心學校領導和幾個同事的多次勸說下,王蘭於2月20日住進了紅河州肝腸病醫院。2月22日做直腸腫瘤手術。手術後,儘管醫生要她多休息幾天,可學校正是新學期開學的大忙時期,身在醫院的她心早已經飛到學校。於是手術後的第7天,她讓同事開車接她回了到學校,笑對全校師生。同時交待同事不可把她住院手術的事傳出去,讓師生擔心影響大家的工作和學習。

儘管王蘭每天堅持面帶笑容走進學校,走上三尺講臺。但她的身體是越來越糟糕了。2016年6月,她不得不又一次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又查出了她患上子宮肌瘤。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之下,她住進了瑪麗娜醫院,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手術當天早上,她要求醫生第一個給她進行手術。手術後,她心想自已沒去學校上課,已經增加了老師們的工作量了。於是,她拖著從手術臺下來不適的身體走出醫院,去附近的速食店給全校15個老師,每人買了份速食,帶回學校,感謝老師們替她完成了工作。

由於病情不穩,王蘭又先後幾次住進醫院治療。但每次住院,她是都身在醫院心在校,時常是輸完液,吃過藥就偷偷的溜出醫院回學校做力所能及的事。老師們看在眼裡,擔心在心間。遇上同事勸她好好在醫院休養,她都說:沒事,人生來世不容易,能做一點是一點啦。

付出辛勞收穫甘甜

轉眼間,王蘭從事鄉村小學教師工作已經22年了。曾經青春靚麗的她,因日復一日辛勤工作和病魔纏身,臉上佈滿了皺紋,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但陽光開朗的心沒變,依舊每天滿臉笑容地面對同事和學生。

王蘭說:人生如歌,用心追求心中的夢想,就能苦去甘來幸福多多。看著自已22年的付出,先後獲得的蒙自市級“優秀教師”、鎮級“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證書,深感22年堅守鄉村小學,為孩子們服務值了!

記者 王躍 段傑 通訊員 鐘丹丹 攝影報導

期望她帶領老師們把教學品質抓上去。

王蘭到校一看,校園環境差,人心渙散,教學品質上不去,轄區內的村民寧可費錢出力把孩子送到很遠的學校,也不願意送來家門前的學校讀書。於是,王蘭從改變校園環境入手,帶領老師學生在校園的空地上種植樹木花草,發動學生動手剪紙、繪畫裝點教室。讓學校一年四季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教室裡綠意盎然,老師、學生從心裡愛上學校。

王蘭愛學校、美化學校的第一把火,喚起了師生們團結一心,加油摘掉教學品質墊底的帽子。王蘭搜羅出自己的各種關係,自己出錢請來業務能力強的校外名師到校培訓老師。張瑩老師請來自己在紅河學院當教授的姐夫李發博士到校培訓,提升老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寨小學的教學品質突飛猛進。2011年,新安所鎮中心學校把工作出色的王蘭任命為校長,王蘭成了新安所鎮歷史以來的第一個小學女校長。

集體備課取長補短

鑒於小寨小學教師各有長短,王蘭有了集體備課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想法。於是,王蘭在校長的支持下,從2008年9月起,在學校推行集體備課。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提前把下周所上內容認真看一遍,找出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重難點。集體備課時,大家在一起暢所欲言,提出自已到教學構想,教師依據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綜合後提出的備課要求,自己下去進行個性化個體備課,結果,教學品質蒸蒸日上。

2009年6月,新安所鎮中心學校專門在小寨小學召開全鎮教學研討會。隨後,新安所鎮中心學校把王蘭發起的集體備課、一課同上及觀課議課方法在全鎮各學校推廣實施,收到了好的效果。;

讓學生在她戰病魔的微笑中自信前行

2016年2月,長期超負荷工作的王蘭,越來越感覺到身體乏力,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診斷出她患上了直腸瘤,建議馬上手術。但她想到:“學校一個釘子一個眼,自已住院做手術,學生怎麼辦?”於是,她只開了點藥就返回了學校,心想拖到暑假再做手術。不想病情越拖越重。在中心學校領導和幾個同事的多次勸說下,王蘭於2月20日住進了紅河州肝腸病醫院。2月22日做直腸腫瘤手術。手術後,儘管醫生要她多休息幾天,可學校正是新學期開學的大忙時期,身在醫院的她心早已經飛到學校。於是手術後的第7天,她讓同事開車接她回了到學校,笑對全校師生。同時交待同事不可把她住院手術的事傳出去,讓師生擔心影響大家的工作和學習。

儘管王蘭每天堅持面帶笑容走進學校,走上三尺講臺。但她的身體是越來越糟糕了。2016年6月,她不得不又一次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又查出了她患上子宮肌瘤。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之下,她住進了瑪麗娜醫院,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手術當天早上,她要求醫生第一個給她進行手術。手術後,她心想自已沒去學校上課,已經增加了老師們的工作量了。於是,她拖著從手術臺下來不適的身體走出醫院,去附近的速食店給全校15個老師,每人買了份速食,帶回學校,感謝老師們替她完成了工作。

由於病情不穩,王蘭又先後幾次住進醫院治療。但每次住院,她是都身在醫院心在校,時常是輸完液,吃過藥就偷偷的溜出醫院回學校做力所能及的事。老師們看在眼裡,擔心在心間。遇上同事勸她好好在醫院休養,她都說:沒事,人生來世不容易,能做一點是一點啦。

付出辛勞收穫甘甜

轉眼間,王蘭從事鄉村小學教師工作已經22年了。曾經青春靚麗的她,因日復一日辛勤工作和病魔纏身,臉上佈滿了皺紋,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但陽光開朗的心沒變,依舊每天滿臉笑容地面對同事和學生。

王蘭說:人生如歌,用心追求心中的夢想,就能苦去甘來幸福多多。看著自已22年的付出,先後獲得的蒙自市級“優秀教師”、鎮級“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證書,深感22年堅守鄉村小學,為孩子們服務值了!

記者 王躍 段傑 通訊員 鐘丹丹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