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煤炭需求的凜冬將至

冬季是中國霧霾最嚴重的季節。接下來的幾個月,

大宗商品投資者將有機會看到,中國政府是不是當真在遏制污染產業。那些消耗煤炭的製造業企業和電力公司今年也需出一分力。這將損及海運煤炭出口商,例如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或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等礦業公司。

中國國內基準煤價比國家發改委制定的目標範圍高出了五分之一。去年11月煤價翻倍上漲,原因是政府要求煤礦在當年停產一個季度的時間。同樣,鋼廠減產也得到了嚴格執行,

提高了鋼材價格以及鋼鐵企業的利潤率。鋁隨後也出現了一樣的情況。

Liberum的分析師認為,鑒於製造業工廠將減產,今年11月至明年3月電力需求可能比平均水準低4.5%。中國在冬季採暖季節大約要燃燒3億噸煤炭。隨著工廠削減產量,它們需要的煤炭量也將減少。

如果電力需求減少的部分完全由燃煤發電廠承擔,那麼冬季煤炭總用量可能會比正常情況低六分之一。若按年率計算,這一缺口相當於中國海運動力煤進口量。

這最終會打擊到煤價。中國提高鋼鐵生產效率的舉措已經催生了“受害者”。

例如,較低品味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的表現遜於礦石品位更高的同行必和必拓。中國各頂尖鋼鐵廠增加了高品位鐵礦石的採購,以實現產量最大化。由此可知,減產首先會提高產品價格,之後會打擊浪費性原材料的需求。

投資者需要準備好迎接一種新的平衡。中國過去供過於求的市場可能會嚴重趨緊。中國的規模生產商所受的影響會相對較小,比如主要生產煤炭的神華集團(Shenhua Group)。

而外國煤炭集團和低品味礦石交易商的前景就不太樂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