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ofo聯合CBNData發佈報告:共用單車催生“商圈鏈”

11月22日,ofo小黃車聯合第一財經商業資料中心(CBNData)發佈了《騎行大資料尋找城市熱點之購物中心篇》,

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杭州、天津8座一、二線城市的共用單車商圈騎行資料的洞察,發現共用單車擴大了商圈的消費半徑,有效將附近商圈串聯組成了“商圈鏈”,增加了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選擇。

詳細資料顯示,共用單車用戶來往商圈500-1000米騎行距離訂單量最大,占比34.5%,其次是1000-1500米,占比超20%。男性用戶略高於女性,90後是商圈騎行的主力群體。

北京的望京、上海的徐家匯、深圳的寶安南路、廣州的天河城、成都的春熙路、天津的濱江道、西安的鐘鼓樓、杭州的武林廣場為各城市商圈的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共用單車的出現,原有的獨立但臨近的商圈開始逐漸形成交互更為緊密的“商圈鏈”。其中北京沿長安街形成了一條 “公主墳-復興門-西單-王府井/東單-建外大街-國貿-大望路”商圈鏈;上海則形成了一條 “天山-中山公園-靜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廣場-南京東路”商圈鏈;而杭州出現的“商圈鏈”為“武林廣場-鳳起路沿線-湖濱-吳山廣場/河坊街”。

共用單車擴大商圈出行半徑

CBNData挖掘ofo小黃車資料研究發現,八個城市用戶來往商圈500-1000米騎行距離訂單量最大,占比34.5%,其次是1000-1500米,占比超20%。

在北京訂單量TOP10的熱門商圈中,騎行範圍主要集中在500-1000米與1000-1500米。

從北京具體商圈資料來看,三裡屯、望京、建外大街等熱門商圈的平均騎行距離分別為1653米、1475米、1628米。北京熱門商圈用戶的騎行距離主要集中在200-1500米,而對於三裡屯以及望京這樣的大型成熟商圈而言,商圈的騎行半徑延長至1500-2000米,訂單占比均占該商圈訂單量的10%。

在上海,從同緯度熱門商圈的訂單熱度來看,交通樞紐大站南京西路以及靜安寺等相鄰商圈彼此之間往來的共用單車訂單量非常高。從平均騎行距離來看,大型成熟商圈如南京西路、南京東路的平均騎行距離分別為1456米、1500米。可以說,商圈越大,騎行者們也更願意把車騎得越遠。

在杭州,中心的西湖既是景點也是商圈,在以延安路為主的商業路上,相鄰的商圈規律排布,商圈層層相疊。延安路商圈的騎行輻射範圍主要在500-1000米,從武林廣場至南山路路口總長度為3000米左右,鳳起路沿線商圈騎行距離為2000-3000米的訂單數占比達到12%。分析認為,鳳起路商圈是個騎行購物好地方,騎車看風景,還能順便買買買。

對於西安、杭州等傳統旅遊型城市,城市商圈中心點通常是歷史景點覆蓋的老城區,共用單車一方面滿足旅客出遊時邊玩邊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給本地人提供了交通便利。

催生全新“商圈鏈”

綜合資料可以發現,共用單車很大程度上連接了核心商業圈、週邊的次級商業圈,以及邊緣商業圈或者相鄰商圈,給次級商圈、邊緣商圈內帶來的人口流量,緩和了原本商圈人口分散不均的狀態。一方面有效擴大了商圈的消費半徑,為消費者“買買買”提供了更多場所選擇。另一方面,將臨近商圈串聯,形成一條相對明晰的“商圈鏈”。

北京王府井、建外大街以及大望路商圈共用單車訂單覆蓋度最高,且共用單車將 “公主墳-復興門-西單-王府井/東單-建外大街-國貿-大望路”商圈連成一個商圈鏈。可見,共用單車的出現,讓人流不再局限于一個商圈。

不同于北京方方正正的道路,廣州的熱門商圈主要分佈在城市的東西兩端。東側的購物聖地天河城人流量較為集中,騎行的平均距離為1362米,逛完天河城,共用單車也會將人流量帶到周邊的小商圈。

共用單車將上海 “天山-中山公園-靜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廣場-南京東路”的同緯度商圈串聯成了商圈鏈。

上海商圈詳細資料顯示,上海的騎行訂單主要以南京路為主幹道,向上下方向輻射。上海熱門TOP10商圈在17、18點的訂單量普遍最高。訂單量總排名第一的徐家匯,騎行訂單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時間:10點以及17點、18點。此外,10點-12點的訂單主要集中在徐家匯、南京西路、靜安寺以及淮海路,而12點-13點的飯點時間,大悅城、五角場則成為訂單量高峰商圈。

由此可見上海CBD的白領與大學城的學生們是使用共用單車的中堅力量。到了20點-21點夜生活時間段,南京東路與中山公園則成為訂單量最大的商圈,兩個網站皆為地鐵站中轉樞紐站,共用單車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下班後的住宅區與地鐵站之間的交通壓力。

而在杭州,“武林廣場-鳳起路沿線-湖濱-吳山廣場/河坊街”也被共用單車串聯成杭州的商圈鏈,鳳起路沿線商圈的輻射範圍擴展明顯。

90後是商圈出行主力群體

根據ofo騎行訂單資料,CBNData結合商圈線上上的討論熱度以及人均消費水準,以共用單車的視角挖掘了八大城市的剁手聖地:北京的掃貨勝地望京、上海的潮流天堂徐家匯、深圳的購物集中營寶安南路、廣州歷史悠久的天河城、天津的濱江道、西安的鐘鼓樓、杭州的武林廣場榮登各城剁手聖地的榜首。

90後是騎行前往商圈的主力群體。在景點與商圈交錯的旅遊型城市杭州,90後的表現尤為突出,騎行訂單占到該城整體商圈訂單量的31.2%。

從八大城市男女訂單總占比來看,男性訂單量占比略高一籌。從地域上看,華北地區男女差異不大,女生訂單占比達到48.6%。相比之下,華南地區的男性小黃車訂單占比達到63.4%。

其中,深圳的龍華商圈、杭州的鳳起路沿線商圈、成都的高新區商圈最受年輕人偏愛。天津的大胡同商圈、北京的公主墳商圈、成都的建設路商圈最受女性歡迎。深圳的荔枝公園商圈、杭州的慶春廣場商圈、廣州的跑馬場商圈更受男性偏愛。

騎車看風景,還能順便買買買。

對於西安、杭州等傳統旅遊型城市,城市商圈中心點通常是歷史景點覆蓋的老城區,共用單車一方面滿足旅客出遊時邊玩邊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給本地人提供了交通便利。

催生全新“商圈鏈”

綜合資料可以發現,共用單車很大程度上連接了核心商業圈、週邊的次級商業圈,以及邊緣商業圈或者相鄰商圈,給次級商圈、邊緣商圈內帶來的人口流量,緩和了原本商圈人口分散不均的狀態。一方面有效擴大了商圈的消費半徑,為消費者“買買買”提供了更多場所選擇。另一方面,將臨近商圈串聯,形成一條相對明晰的“商圈鏈”。

北京王府井、建外大街以及大望路商圈共用單車訂單覆蓋度最高,且共用單車將 “公主墳-復興門-西單-王府井/東單-建外大街-國貿-大望路”商圈連成一個商圈鏈。可見,共用單車的出現,讓人流不再局限于一個商圈。

不同于北京方方正正的道路,廣州的熱門商圈主要分佈在城市的東西兩端。東側的購物聖地天河城人流量較為集中,騎行的平均距離為1362米,逛完天河城,共用單車也會將人流量帶到周邊的小商圈。

共用單車將上海 “天山-中山公園-靜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廣場-南京東路”的同緯度商圈串聯成了商圈鏈。

上海商圈詳細資料顯示,上海的騎行訂單主要以南京路為主幹道,向上下方向輻射。上海熱門TOP10商圈在17、18點的訂單量普遍最高。訂單量總排名第一的徐家匯,騎行訂單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時間:10點以及17點、18點。此外,10點-12點的訂單主要集中在徐家匯、南京西路、靜安寺以及淮海路,而12點-13點的飯點時間,大悅城、五角場則成為訂單量高峰商圈。

由此可見上海CBD的白領與大學城的學生們是使用共用單車的中堅力量。到了20點-21點夜生活時間段,南京東路與中山公園則成為訂單量最大的商圈,兩個網站皆為地鐵站中轉樞紐站,共用單車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下班後的住宅區與地鐵站之間的交通壓力。

而在杭州,“武林廣場-鳳起路沿線-湖濱-吳山廣場/河坊街”也被共用單車串聯成杭州的商圈鏈,鳳起路沿線商圈的輻射範圍擴展明顯。

90後是商圈出行主力群體

根據ofo騎行訂單資料,CBNData結合商圈線上上的討論熱度以及人均消費水準,以共用單車的視角挖掘了八大城市的剁手聖地:北京的掃貨勝地望京、上海的潮流天堂徐家匯、深圳的購物集中營寶安南路、廣州歷史悠久的天河城、天津的濱江道、西安的鐘鼓樓、杭州的武林廣場榮登各城剁手聖地的榜首。

90後是騎行前往商圈的主力群體。在景點與商圈交錯的旅遊型城市杭州,90後的表現尤為突出,騎行訂單占到該城整體商圈訂單量的31.2%。

從八大城市男女訂單總占比來看,男性訂單量占比略高一籌。從地域上看,華北地區男女差異不大,女生訂單占比達到48.6%。相比之下,華南地區的男性小黃車訂單占比達到63.4%。

其中,深圳的龍華商圈、杭州的鳳起路沿線商圈、成都的高新區商圈最受年輕人偏愛。天津的大胡同商圈、北京的公主墳商圈、成都的建設路商圈最受女性歡迎。深圳的荔枝公園商圈、杭州的慶春廣場商圈、廣州的跑馬場商圈更受男性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