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吉水母親欲將《清明上河圖》繡品出售為兒籌學費

原標題:36根針 她用母愛“繡”未來 吉水母親廖六英欲將《清明上河圖》繡品出售為兒籌學費

廖六英費時46個月完成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3年10個月,白天黑夜,一針一線中,母愛在時光裡流淌,樸素無言。近日,吉水縣漁業社48歲的廖六英帶著一幅6米長、70釐米寬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來到吉安晚報社,向記者講述這一令人驚歎的作品背後暖人又心酸的故事。3.7公斤線,79種彩線,近60萬個色塊,繡針在繡布上來回穿過230余萬次,用斷了36根繡針,每天耗費4至5個小時,

歷時3年10個月繡成此作品,看似簡單的數位背後,是一個孩子的大學夢,是一位淳樸母親對孩子的承諾。

46個月繡品大氣精細技藝高超

廖六英將6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成品鋪展在記者眼前,整個作品以長卷形式,將北宋時期的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表現了汴梁城外的郊野風光,城內汴河兩岸的繁華盛況,市橋經郭,舟船車軒,

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刻畫精細入微,體現了畫家精湛的畫功和高超的藝術水準。作品分為三段:汴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碼頭和熱鬧的市區街道。作品中路人、店員、商隊、小販穿梭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小橋、流水、綠樹、青山,洋溢著安詳、和諧的生活場景。作品把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如此複雜精細的畫作,用針線勾勒別有一番風味。

廖六英告訴記者,自其2012年從網上購買了此《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後,除做工、照顧家人的時間外,每天定會擠出4至5小時繡此作品,46個月來基本沒有間斷。“現在市面上的十字繡,背面大多是線頭叢生,只管正面效果,不會管背面。而我的十字繡作品,每一個線頭都經過仔細處理,有時處理一個線頭需要幾針到幾十針,所以我的十字繡,背面圖案依然清晰。”廖六英說,

色彩複雜、內容豐富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對工作量和技藝要求非常高,“繡錯一針都不行,發現圖案不對了,就得拆了重新來。繡久了,眼花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