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轉業後“北漂”當家教,娶了曾國藩孫女,差點成為慈禧乾兒子

光緒十三年(1887年),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正擔任戶部侍郎,面向全國招聘家庭教師一人。

消息傳出,應聘者絡繹不絕,但都沒有合適的。

這時候,曾國藩當年的幕僚、曾擔任大清駐法國公使的郭嵩燾,推薦了一個湖南小老鄉。

此人名叫吳永,字漁川,號觀複道人,從小是個孤兒,家裡很窮,喜歡讀書,上不起學,只能四處借書看,又四處拜訪名師,竟然學得了一身好學問,對甲骨文、金文都很有研究。

後來,中法戰爭爆發,吳永投筆從戎,戰爭結束後,

解甲歸田,來到北京當“北漂”。

吳永學問扎實,又是苦出身,當過兵,滿身湖南人的“霸蠻之氣”,一面試,就被將門出身的曾紀澤相中了,立馬留他在家裡當家庭教書。

工作了兩年,很踏實,很靠譜,曾紀澤就把次女曾廣珣嫁給了他,這也是曾國藩的遺訓,

兒女婚嫁,只看人品才識。

因為他沒考過功名,曾紀澤還幫他捐了個候補知縣。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曾紀澤推薦他隨李鴻章赴日本商談“和約”,擔任“辦約文案委員”。

相處久了,李鴻章對吳永也是頗為信任,特別是在日本遇到刺客之後,吳永更是對他寸步不離。

李鴻章大受感動,又顧念老師曾國藩的恩德,於是回國之後,讓其補授直隸懷來縣知縣。

沒想到,去這個小小的懷來縣,又成就了吳永的一段人生傳奇。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落荒而逃,化妝成平民,一路兵荒馬亂,饑寒交迫,朝不保夕,直到到了懷來這個小縣城。

上級知州下發公文,要求懷來縣準備以下菜單:

“皇太后、皇上,滿漢全席一桌;

慶王、禮王、端王、肅王等十五位王爺貝勒,

各一品鍋

神機營、虎神營、隨駕官員軍兵,不知多少,應多備食物糧草。”

吳永接到公文,哭笑不得。

因為懷來剛剛也遭遇了兵匪搶劫,縣衙裡沒啥食物,老百姓也都四處逃散,到哪裡去弄滿漢全席、一品鍋?

懷來縣的義和團則蠢蠢欲動。

吳永後來回憶道:

方是時,拳匪之精壯者皆入南山打二毛子,城中惟老弱拳匪三四百人。予夜將出城,為首者質問何事。

予曰:"前往接皇太后、皇上聖駕。"匪首厲聲曰:"他們皆已逃走,何配稱為太后、皇上!"

予曰:"皇上巡狩,全國以內皆可行。如我為知縣,私行出境,始可謂之逃走,若下本縣各鄉辦公。亦可謂之逃走乎?"

匪顧同類曰:"此乃二毛子口氣,應當宰了。"

眾遂大呼入暖閣門。予急奔入,語馬勇曰:"有入二堂者,即開槍,毋稍顧忌。匪聞之大懼,相率出署。

啥意思,就是義和團幾百人圍住了吳縣令,說慈禧太后不配稱為皇太后了,不能去接駕,吳永在危機時刻斷然採取措施,才避免了一場大難。

另外,吳永還是傾其所有,準備了雞蛋、小米粥、玉米麵窩窩頭,給慈禧太后一行吃,自己反而餓著肚子。

慈禧太后見其應對從容,部署得當,不禁大為歎賞,又問了他的家世,才知道是曾國藩的孫女婿,不禁又想起曾國藩來了,歎息道:“要是曾國藩還在就好了!”

於是,慈禧太后下旨“直隸懷來縣知縣吳永,著以知府留于本省候補,先換頂戴。”隨駕一起去西安,並提拔他擔任西安道台,連升三級,甚至要收其為義子,被李蓮英等人嫉妒,以“漢人不得有此隆恩”為由勸諫,慈禧才作罷,但仍然對吳永非常信任。

吳永把這段傳奇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名字叫《庚子西狩叢談》,有七萬多字。

那時候,大清國已經亡了。

予急奔入,語馬勇曰:"有入二堂者,即開槍,毋稍顧忌。匪聞之大懼,相率出署。

啥意思,就是義和團幾百人圍住了吳縣令,說慈禧太后不配稱為皇太后了,不能去接駕,吳永在危機時刻斷然採取措施,才避免了一場大難。

另外,吳永還是傾其所有,準備了雞蛋、小米粥、玉米麵窩窩頭,給慈禧太后一行吃,自己反而餓著肚子。

慈禧太后見其應對從容,部署得當,不禁大為歎賞,又問了他的家世,才知道是曾國藩的孫女婿,不禁又想起曾國藩來了,歎息道:“要是曾國藩還在就好了!”

於是,慈禧太后下旨“直隸懷來縣知縣吳永,著以知府留于本省候補,先換頂戴。”隨駕一起去西安,並提拔他擔任西安道台,連升三級,甚至要收其為義子,被李蓮英等人嫉妒,以“漢人不得有此隆恩”為由勸諫,慈禧才作罷,但仍然對吳永非常信任。

吳永把這段傳奇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名字叫《庚子西狩叢談》,有七萬多字。

那時候,大清國已經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