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7歲的鶴壁馬拉松達人跑步17年已收穫50餘枚獎牌

17年來,淇濱區57歲的李俊霞堅持跑步,不斷參加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收穫了健康和快樂,一枚枚沉甸甸的完賽獎牌更是見證了她保持信念、不斷前行的馬拉松旅程。

17年來,淇濱區57歲的李俊霞堅持跑步,不斷參加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收穫了健康和快樂,一枚枚沉甸甸的完賽獎牌更是見證了她保持信念、不斷前行的馬拉松旅程。

40歲開始起跑

12月3日,記者在淇濱區珠江花園社區裡初見李俊霞,休閒裝卻配著運動鞋的她在寒風裡顯得十分矯健。

也許是因為長期運動鍛煉的緣故,如果不是李俊霞自己介紹,還真看不出來她已經57歲。

“40歲之前我沒有像現在這樣跑過步。”在李俊霞收拾得一塵不染的家裡,一坐下,李俊霞就打開了話匣子,“如果要說有誰影響了我,那就是我的父親。”

李俊霞的父親喜歡跑步。“我父親非常喜歡跑步,最早在老區中山住的時候,他就每天早上跑到楓嶺公園再回家,一年四季每天都跑,

直到前幾年去世,如果真要算有沒有隔過天,那就是大年初一不跑。”李俊霞說,父親這一習慣堅持了幾十年,而她年輕的時候忙於工作,照顧孩子,沒時間鍛煉身體,根本沒想過自己後來能跟跑步結緣。

2000年的時候,搬家到現在的山城區後,李俊霞和父親住到了一起,從那一年開始,她學著父親每天早上出門跑步。“我父親起床早,我出門晚一點,我跑的距離也短,跑到家的時候,

父親已經回家把飯做好了。”李俊霞回憶,那幾年工作不忙,加上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了幫襯,閒暇時間也多了。

參加鄭開馬拉松連跑十年

本著鍛煉身體的目的,李俊霞40歲開始跑步並沒有想太多,也沒想著自己後來能跑馬拉松。

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潛力也是和父親剛住到一起的時候。一天早上,小姑子回家告訴她,在職業中專的操場上看到有人跑了五六圈還很輕鬆,

自己跑了兩圈已經很累了。李俊霞聽了躍躍欲試,“我能跑幾圈?”她心裡犯嘀咕。第二天一大早,李俊霞也到操場跑了一下,一口氣跑了十圈。“十圈是4000米,我回家對小姑子說,十圈也沒啥。”李俊霞說,從那次開始她發現自己也能跑長距離。

時間一晃到了2007年。那一年,李俊霞的女兒剛大學畢業到開封工作了,她則陪著到了開封。“每天早上在開封跑,開封不少晨跑的朋友都認識了。

”李俊霞說,一天一個玩滑板的人過去跟她搭話,問她參加鄭開馬拉松了沒有。

“啥是馬拉松?”這是李俊霞第一次聽說馬拉松。對方告訴她,就是從鄭州跑到開封,40多公里。李俊霞滿心好奇,回家就讓女兒幫忙查了一下,發現自己就住在鄭開馬拉松終點的附近。

2007年是鄭開馬拉松第一次舉辦,比賽期間李俊霞剛好回了鶴壁,所以不知道有這一賽事。知道後,李俊霞有了比賽的想法,讓女兒幫忙留意一下比賽資訊,第二年早早就報名參加了。

參加前,李俊霞還在開封堅持跑步,能不能跑完40多公里路,她自己心裡也犯怵,但開封的一些跑友給了她莫大的信心。“有位朋友聽了我的想法很支持,放心吧,你能行的。”李俊霞說,其實能不能跑長距離,經驗豐富的跑友一看你的體型就知道個七七八八。

2008年,李俊霞第一次參加了鄭開馬拉松,跑的是半程。“跑到10公里的時候,就感覺很累了,畢竟跟平時自己跑不一樣。”李俊霞回憶,一路上她不斷給自己打氣,“既然來了就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最後,李俊霞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跑完了。

“跑完後腿疼了一個多星期,上下樓都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但是從那以後跑長距離再也沒有這種情況發生了。”李俊霞說,從2008年開始,十年時間,鄭開馬拉松她一屆不落都參加了。

十年參加了50多次馬拉松比賽

從鄭開馬拉松算起,李俊霞一堅持就是十年。十年來,不僅僅是鄭開馬拉松,北京、上海、吉林、蘭州、秦皇島、廈門、臺灣等地的馬拉松李俊霞沒少參加,這其中不少都是跑步愛好者心中的金牌賽事。

參與其中,李俊霞都是能跑全程馬拉松儘量跑,沒名額了就跑半程,實在不行就跑十公里。“報名時間晚了,名額就少了,只能跑短距離,但還是要量力而行。”李俊霞說,自己跑步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完賽,不受傷,而這一點這些年她也做到了。

淇濱長跑協會的會長韓振鴻告訴記者,作為業餘的跑者,李俊霞的全程馬拉松成績一直在4個半小時至5個小時之間。“在她的年齡段裡,非常難得。”韓振鴻說,李俊霞是鶴壁馬拉松業餘女子選手裡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記者在李俊霞的家裡發現,通過十年積累,算上這些年因為搬家等原因遺失的完賽獎牌,差不多有50多塊。目前在手頭的45塊完賽獎牌裡,這其中,有29個都是全程馬拉松的獎牌。

參加了這麼多的賽事,李俊霞最難忘的還是2010年參加的臺灣富邦馬拉松。“當時到了終點以後,工作人員就對我說先別走,有東西給我。”李俊霞當時心裡還犯嘀咕,跑完了能有啥?原來,當時李俊霞在50歲至55歲的年齡段裡跑了個第五名,能領到一個很別致的紀念品。

“心裡可高興了!”李俊霞笑著說,馬拉松往往都是幾萬人的賽事,高手如雲,能取得名次非常不容易,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能少,“高興一方面是第一次拿了名次,另一方面是還有紀念品留念,感覺很不錯,雖然後來也拿到過名次,都沒有這一次激動。”

她知道淩晨4點的鶴壁是什麼樣子

你知道淩晨四點的鶴壁是什麼樣子嗎?李俊霞就知道。自從開始了馬拉松之旅後,經常跑長距離鍛煉就成了她的必修課。

“前幾年我住在福田一區,早上從社區東門出發跑到泰山路,再從泰山路向北跑到海河路,到了興鶴大街後一直向南跑到南海路,最後回到社區東門。”李俊霞說,她算過,這個距離就是一個半程馬拉松,前幾年經常這樣跑,最近一年因為母親生病,少了一些。

每天跑步都要淩晨4點起床,李俊霞經常用手機隨手拍下了路燈點綴的街道。“外婆這照片裡是什麼呀?是星星嗎?”每當小外孫這樣問,李俊霞就會耐心解答。“這是路燈,外婆起床太早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這是李俊霞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馬拉松沒有毅力跑不下來。”李俊霞說,有時候全程馬拉松的名額沒有了,她會報名參加跑半程,但往往會跑完全程,“去一次不容易,也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因為熱愛跑步,每到一個地方住得久了,她會先考察附近有沒有體育場。

跑步讓她收穫了健康 打算跑到70歲

“之前腰疼的厲害,是跑步改變了我。”李俊霞說,別看她現在精神頭這麼好,跑步之前,她的身體特別是腰非常不好。

“能到哪種程度呢,之前我跟我母親上街,手裡的小錢包要給我母親拿著,還要再扶著她。”李俊霞說,2001年的時候,坐公交一個手抓著扶手,旁邊還要有個人扶著,“坐車過減速帶的時候,就是輕微的一動,感覺整個腰就不是自己的了,特別難受,而跑步之後,這些狀況統統沒有了。”

“我喜歡馬拉松,那麼多人一起跑的氛圍讓我難忘,非常喜歡那種感覺,堅持了這麼久說放棄太難,我打算了,70歲以後再去學跳廣場舞。”李俊霞說,是馬拉松改變了她,自己的退休生活因此多了不少樂趣。

今年年初,李俊霞的腳崴了一下,加上當時母親病重沒有時間跑步,當時她在微信裡告訴韓振鴻說,可能自己要告別長跑了。

其實,截至目前,整個2017年裡,李俊霞已經跑了3個全程馬拉松,還有2個半程馬拉松和1個十公里。採訪當天,李俊霞告訴記者,因為馬拉松不能參加太密集,她放棄了12月4日的一場馬拉松,接下來還有兩場馬拉松在等著她。

“我太瞭解你了,當時微信上我沒回你,心裡就說了,你絕對不會放棄跑步的!”韓振鴻拉著李俊霞的手說,兩個人都笑了。 (鶴報融媒體記者張志嵩文/圖)

2007年是鄭開馬拉松第一次舉辦,比賽期間李俊霞剛好回了鶴壁,所以不知道有這一賽事。知道後,李俊霞有了比賽的想法,讓女兒幫忙留意一下比賽資訊,第二年早早就報名參加了。

參加前,李俊霞還在開封堅持跑步,能不能跑完40多公里路,她自己心裡也犯怵,但開封的一些跑友給了她莫大的信心。“有位朋友聽了我的想法很支持,放心吧,你能行的。”李俊霞說,其實能不能跑長距離,經驗豐富的跑友一看你的體型就知道個七七八八。

2008年,李俊霞第一次參加了鄭開馬拉松,跑的是半程。“跑到10公里的時候,就感覺很累了,畢竟跟平時自己跑不一樣。”李俊霞回憶,一路上她不斷給自己打氣,“既然來了就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最後,李俊霞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跑完了。

“跑完後腿疼了一個多星期,上下樓都要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但是從那以後跑長距離再也沒有這種情況發生了。”李俊霞說,從2008年開始,十年時間,鄭開馬拉松她一屆不落都參加了。

十年參加了50多次馬拉松比賽

從鄭開馬拉松算起,李俊霞一堅持就是十年。十年來,不僅僅是鄭開馬拉松,北京、上海、吉林、蘭州、秦皇島、廈門、臺灣等地的馬拉松李俊霞沒少參加,這其中不少都是跑步愛好者心中的金牌賽事。

參與其中,李俊霞都是能跑全程馬拉松儘量跑,沒名額了就跑半程,實在不行就跑十公里。“報名時間晚了,名額就少了,只能跑短距離,但還是要量力而行。”李俊霞說,自己跑步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完賽,不受傷,而這一點這些年她也做到了。

淇濱長跑協會的會長韓振鴻告訴記者,作為業餘的跑者,李俊霞的全程馬拉松成績一直在4個半小時至5個小時之間。“在她的年齡段裡,非常難得。”韓振鴻說,李俊霞是鶴壁馬拉松業餘女子選手裡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記者在李俊霞的家裡發現,通過十年積累,算上這些年因為搬家等原因遺失的完賽獎牌,差不多有50多塊。目前在手頭的45塊完賽獎牌裡,這其中,有29個都是全程馬拉松的獎牌。

參加了這麼多的賽事,李俊霞最難忘的還是2010年參加的臺灣富邦馬拉松。“當時到了終點以後,工作人員就對我說先別走,有東西給我。”李俊霞當時心裡還犯嘀咕,跑完了能有啥?原來,當時李俊霞在50歲至55歲的年齡段裡跑了個第五名,能領到一個很別致的紀念品。

“心裡可高興了!”李俊霞笑著說,馬拉松往往都是幾萬人的賽事,高手如雲,能取得名次非常不容易,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能少,“高興一方面是第一次拿了名次,另一方面是還有紀念品留念,感覺很不錯,雖然後來也拿到過名次,都沒有這一次激動。”

她知道淩晨4點的鶴壁是什麼樣子

你知道淩晨四點的鶴壁是什麼樣子嗎?李俊霞就知道。自從開始了馬拉松之旅後,經常跑長距離鍛煉就成了她的必修課。

“前幾年我住在福田一區,早上從社區東門出發跑到泰山路,再從泰山路向北跑到海河路,到了興鶴大街後一直向南跑到南海路,最後回到社區東門。”李俊霞說,她算過,這個距離就是一個半程馬拉松,前幾年經常這樣跑,最近一年因為母親生病,少了一些。

每天跑步都要淩晨4點起床,李俊霞經常用手機隨手拍下了路燈點綴的街道。“外婆這照片裡是什麼呀?是星星嗎?”每當小外孫這樣問,李俊霞就會耐心解答。“這是路燈,外婆起床太早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這是李俊霞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馬拉松沒有毅力跑不下來。”李俊霞說,有時候全程馬拉松的名額沒有了,她會報名參加跑半程,但往往會跑完全程,“去一次不容易,也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因為熱愛跑步,每到一個地方住得久了,她會先考察附近有沒有體育場。

跑步讓她收穫了健康 打算跑到70歲

“之前腰疼的厲害,是跑步改變了我。”李俊霞說,別看她現在精神頭這麼好,跑步之前,她的身體特別是腰非常不好。

“能到哪種程度呢,之前我跟我母親上街,手裡的小錢包要給我母親拿著,還要再扶著她。”李俊霞說,2001年的時候,坐公交一個手抓著扶手,旁邊還要有個人扶著,“坐車過減速帶的時候,就是輕微的一動,感覺整個腰就不是自己的了,特別難受,而跑步之後,這些狀況統統沒有了。”

“我喜歡馬拉松,那麼多人一起跑的氛圍讓我難忘,非常喜歡那種感覺,堅持了這麼久說放棄太難,我打算了,70歲以後再去學跳廣場舞。”李俊霞說,是馬拉松改變了她,自己的退休生活因此多了不少樂趣。

今年年初,李俊霞的腳崴了一下,加上當時母親病重沒有時間跑步,當時她在微信裡告訴韓振鴻說,可能自己要告別長跑了。

其實,截至目前,整個2017年裡,李俊霞已經跑了3個全程馬拉松,還有2個半程馬拉松和1個十公里。採訪當天,李俊霞告訴記者,因為馬拉松不能參加太密集,她放棄了12月4日的一場馬拉松,接下來還有兩場馬拉松在等著她。

“我太瞭解你了,當時微信上我沒回你,心裡就說了,你絕對不會放棄跑步的!”韓振鴻拉著李俊霞的手說,兩個人都笑了。 (鶴報融媒體記者張志嵩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