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人民的名義》看中國輪胎僵屍企業的現狀

在這部電視劇裡,大風廠由於經營不善,使得老闆蔡成功被迫將工廠質押出去,以換取過橋資金,從而陷入了腐敗分子織下的圈套。而這個工廠,也正是現在中國“僵屍工廠”的縮影:低產能,

技術落後,骨幹流失嚴重、僅僅依靠著貸款和政府資助而免於倒閉,垂死掙扎。

而在輪胎行業內,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僵屍企業”,其產品附加值低,產能高度過剩,佔用了大量資金、土地等寶貴的發展資源,消耗了大量社會財富。有資料顯示,2010年-2015年間,

這個行業已先後淘汰“僵屍企業”14家,淘汰低端產品2480萬條。其中包括國有企業4家,民營企業8家,港臺企業2家。2015年,全國輪胎總產量達到5.65億條,相比上年微增。但全行業的開工率卻在70%以下。這也就意味著,輪胎行業約有30%的產能仍屬於過剩產能。

2017年1月3日,曾計畫成為國內大型輪胎生產企業的百力橡膠輪胎有限公司,

被迫通過變賣廠房及設備來還債,揭開了2017年淘汰“僵屍企業”的第序幕。據悉,百力輪胎倒閉的原因,正是由於盲目擴張產能而進行大量借貸,最終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從目前來看,處置“僵屍企業”非常複雜,且會帶來一系列風險,絕不是一兩天就能全部解決的事情。除了部分地方政府和銀行等干擾因素外,還包括在兼併重組及破產過程中,
存在職工安置難、債務負擔重、歷史遺留問題多等問題;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輪胎行業預期不明朗,企業融資困難,導致企業實施兼併重組的意願不足。

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共識更加凝聚、方向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具體。

只有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才能更好地引導輪胎行業健康發展。

《人民的名義》還在持續熱播,今天的輪胎企業“去產能”也在繼續中,在這個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誰能夠通過積極的改革掌握市場主動權,誰才能夠走上新時代的發展快車道。

本文系中國輪胎商務網(www.tirechina.net)原創作品,若需轉載務必以超連結的形式注明出處,轉載時嚴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網有權對所有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