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之一,大清康熙年制款霽藍釉折口碗

口沿為折沿,深腹圈足。口沿與內底施白釉,其餘均施霽藍釉。通體素面無紋飾,釉色純正。此品種乃清代官窯仿宣窯寶石藍釉碗式樣,釉水瑩潤,胎質細膩,是清朝自康熙始至光緒朝傳統官窯品種。

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篆書款。

霽藍釉,瓷器釉色名。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堿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

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淨,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又因其呈色穩定明亮如寶石,又被舉為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清末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所說:古瓷尚青,

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霽藍釉與霽紅釉一樣,屬高溫失透釉,以氧化鈷(CoO)為呈色劑。

明代霽藍最為後人稱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霽藍釉瓷器多為單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另有藍釉白花的,

多為折枝花及魚藻紋。官窯款有青花和暗款兩種。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凡四字款者,均為後仿。宣德霽藍釉主要有以下特徵:1、裡外滿施藍釉和裡白釉外藍釉者並存。2、碗、盤口沿“燈草邊”整齊者少,多數線條彎曲,不規整。3、圈足施釉到底,平視不見圈足露胎。4、淺刻花紋多為龍紋,白花者龍紋少見,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為突起的立體花紋,但觀望時,似無立體感。5、造型碗、盤常見,
瓶、壺傳世品中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