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家寶藏》火了,大膽預測下期節目都有啥?

這兩天央視有個節目《國家寶藏》火了,看過的舉個爪,一起來聊聊~

央視以往介紹寶藏類的節目,通常形式是找幾個專家來鑒寶和賞寶,很枯燥無聊;但這個《國家寶藏》可就大有來頭了,這是一個選寶節目,寶物是由包括故宮在內的九大國家級博物館,推出27件頂級國寶重器,最後選出9件來參加故宮成立600年的主題特展。

每集會介紹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給大眾去評選投票。 每件國寶都配備了“國寶守護人”,守護人是當下最流行的演員和明星,肯定有你愛豆啦。

第一期介紹的是故宮珍藏的三件寶貝。第一件《千里江山圖》就把很多人震撼到了。

整幅畫長11.915米,高0.515米,被稱為山水畫中的巔峰之作,比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還要長,被稱作是宋代的國家紀錄片和航拍中國。

這幅畫的作者王希孟,他是一個18歲的天才少年,劃重點,18歲啊……我得想想我18歲的時候在幹啥了

真是絕世之畫作,天才之少年,

傳奇之人生。

《千里江山圖》創作于北宋宋微宗年間,距今已經近千年的時間了,畫質依舊很清晰亮麗,不腐不爛。這是為什麼呢,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馮海濤揭露了其中的奧秘,畫中的顏色是從寶石裡面提取的顏料畫成,可以讓畫歷經千年後也依然璀璨生輝,

同時也說明了寶石重要的特性——耐久性。

聊到這,你可能又有疑問了,寶石是怎麼做成顏料的呢?節目組又邀請了一位重量級人物上臺,他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的傳承人仇慶年先生。老先生是帶著寶石原石上來的,看看你認識幾個↓

叔在圖中圈出的分別是孔雀石、青金石、綠松石、硨磲,這幾種也被經常用來做珠寶首飾。

當李晨問起他,這些寶石都是從哪來的時,老先生說是自己帶著榔頭去深山裡挖來的…

仇慶年老先生,您年紀大了,其實可以不必如此奔波。建議去寶石批發市場轉轉,也有很多頂級的孔雀石、綠松石、青金石、硨磲,肯定有能入您法眼的,真不用親自去上山挖了……

當然,從寶石變為顏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先生當場演示了顏料的製作過程,工序那是相當複雜,手工搗碎然後篩出粉,再加水攪拌160個小時,最後再分4層漂洗才能用作畫的顏料。這11米長的畫得損耗多少克拉的寶石呀

顏料製作之困難,繪畫工藝之高超,古人在條件遠沒有今天發達的情況下完成了這幅曠世巨作,這種工匠精神值得尊敬,這幅畫絕對稱得上國寶級!

故宮推薦的第二件國寶是瓷母。瓷母也叫各種釉彩大瓶,它是我國官窯瓷器中體積最大、釉彩種類最多、工藝最複雜的瓷器。在它身上集合了從宋代到清代的17種釉彩,不同的釉彩在不同的溫度呈現的顏色也不一樣,所以燒制這樣一件瓷器成功率很低,只有0.23%,所以在它製作成功前不知道燒廢了多少瓶子……

一開始乾隆皇帝準備燒制瓷母時,手下人都說這根本做不成,連他的愛豆——著名畫家黃公望也嫌棄他的這種審美,也就是吃瓜群眾稱之為“農家樂”的審美 顏色大紅大綠……

第三件國寶是石鼓,石鼓因形似鼓而得名,誕生與2300多年前,被譽為中華第一古物。上面是由大篆到小篆過渡的一種文字,因為刻在石鼓上,被稱為石鼓文。文字彌補了因語言不通而無法交流的缺陷,看一個民族多偉大,就要看它的文字,這些石鼓上的文字也是漢字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過程,歷經千年的風雨依然存在於世,是中華文明的積累和沉澱。

如果這三件國寶選一個展覽的話,你會選哪個,投個票吧

說實話,從個人喜好和審美來看,肯定選《千里江山圖》;但從製作工藝來看,《瓷母》肯定勝出;那真要從文化和歷史角度看,《石鼓》妥妥的。個個都是國寶,沒法選啊……棄權得了

到底什麼才算是國家寶藏?它是歷史長河裡留下來的珍貴文物,記錄著民族的成長史;它更是一種極致的工匠精神,將天地之精華為我所用,將方寸之間的手工藝術發揮到極致。

說到這,叔又想到了那些國寶級的珠寶所採用的傳統工藝,也真真正正地是需要我們去瞭解和傳承的“國家寶藏”。順便也大膽地預測一下,後面的節目裡很可能就會出現這些工藝哦。

最宏偉的金銀器藝術——燒藍

燒藍是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之一,由於這種“藍”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因此也稱為“燒銀藍”。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是金屬制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

現在從事燒藍工藝的藝人們對傳統的工藝製作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一件銀飾品上,他們將掐絲、點瓷白、畫琺瑯、點銀藍等技法融會貫通,並製作出一批別具特色的藝術品。

歷史最悠久的雕刻——玉雕

中國玉雕工藝有長達7000年持續發展的悠久歷史,它發源於中國本土,誕生了無數能工巧匠和玉雕精品。這些玉雕大作不僅為歷代帝王、權貴和鑒賞家們使用玩賞,而且還被禮學家們詮釋美化,成為具備政治、宗教、道德、文化、財富等內涵的特殊藝術品,也是中國工藝文化中僅有的一種現象。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從常見的翡翠佛公到天工獎作品上,都屬於玉雕。玉雕的材質不限,有玉石、寶石、刻章石等,運用浮雕、俏色等手法呈現出一件有美感和情趣的作品。

最華麗的宮廷藝術——花絲鑲嵌

花絲工藝又稱為細金工藝,最早始于商代,西漢後期金銀制的小頭飾開始盛行。在明清時期,花絲工藝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花絲工藝用料珍奇、工藝繁複,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屬於宮廷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奢侈品的傳統工藝之一,現已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絲工藝又稱為細(xǐ)工藝,累絲工藝,是將金、銀、銅等抽成細絲,再通過推壘、掐絲、編織等工藝進行造型。它可以被焊接在金銀方片上,製成底托,將珍 珠、水晶、白玉、翡翠等珠寶,按照工匠設計的需要,以不同角度固定在金銀首飾上;也可以獨立造型,修飾出一個創意構圖中的細節。

最有“活力”的手工藝——點翠

點翠的歷史非常悠久,始于戰國時期,是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先用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的羽毛仔細的鑲嵌在座上,製成各種首飾。據說,翠羽必須從活的翠鳥身上拔取,才可保證顏色之鮮豔華麗。

如今翠鳥成了國家保護動物,真正的點翠首飾很難見到,所以這項技術也幾乎失傳了。現代所見的點翠工藝飾品絕大多數都是清代流傳下來的精品,點翠工藝的發展在清代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市面上大多是用用點綢、燒藍等製作的仿製品,失傳的點翠正是成全了翠鳥的延續,或許這才是天地之間的一種大美。

每一件寶物上,都凝聚著匠人先輩的心血和才藝,也記錄著民族的審美和精神。期待這檔綜藝能向吃瓜群眾普及更多的華夏文明精華。

仇慶年老先生,您年紀大了,其實可以不必如此奔波。建議去寶石批發市場轉轉,也有很多頂級的孔雀石、綠松石、青金石、硨磲,肯定有能入您法眼的,真不用親自去上山挖了……

當然,從寶石變為顏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先生當場演示了顏料的製作過程,工序那是相當複雜,手工搗碎然後篩出粉,再加水攪拌160個小時,最後再分4層漂洗才能用作畫的顏料。這11米長的畫得損耗多少克拉的寶石呀

顏料製作之困難,繪畫工藝之高超,古人在條件遠沒有今天發達的情況下完成了這幅曠世巨作,這種工匠精神值得尊敬,這幅畫絕對稱得上國寶級!

故宮推薦的第二件國寶是瓷母。瓷母也叫各種釉彩大瓶,它是我國官窯瓷器中體積最大、釉彩種類最多、工藝最複雜的瓷器。在它身上集合了從宋代到清代的17種釉彩,不同的釉彩在不同的溫度呈現的顏色也不一樣,所以燒制這樣一件瓷器成功率很低,只有0.23%,所以在它製作成功前不知道燒廢了多少瓶子……

一開始乾隆皇帝準備燒制瓷母時,手下人都說這根本做不成,連他的愛豆——著名畫家黃公望也嫌棄他的這種審美,也就是吃瓜群眾稱之為“農家樂”的審美 顏色大紅大綠……

第三件國寶是石鼓,石鼓因形似鼓而得名,誕生與2300多年前,被譽為中華第一古物。上面是由大篆到小篆過渡的一種文字,因為刻在石鼓上,被稱為石鼓文。文字彌補了因語言不通而無法交流的缺陷,看一個民族多偉大,就要看它的文字,這些石鼓上的文字也是漢字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過程,歷經千年的風雨依然存在於世,是中華文明的積累和沉澱。

如果這三件國寶選一個展覽的話,你會選哪個,投個票吧

說實話,從個人喜好和審美來看,肯定選《千里江山圖》;但從製作工藝來看,《瓷母》肯定勝出;那真要從文化和歷史角度看,《石鼓》妥妥的。個個都是國寶,沒法選啊……棄權得了

到底什麼才算是國家寶藏?它是歷史長河裡留下來的珍貴文物,記錄著民族的成長史;它更是一種極致的工匠精神,將天地之精華為我所用,將方寸之間的手工藝術發揮到極致。

說到這,叔又想到了那些國寶級的珠寶所採用的傳統工藝,也真真正正地是需要我們去瞭解和傳承的“國家寶藏”。順便也大膽地預測一下,後面的節目裡很可能就會出現這些工藝哦。

最宏偉的金銀器藝術——燒藍

燒藍是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之一,由於這種“藍”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因此也稱為“燒銀藍”。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是金屬制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

現在從事燒藍工藝的藝人們對傳統的工藝製作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一件銀飾品上,他們將掐絲、點瓷白、畫琺瑯、點銀藍等技法融會貫通,並製作出一批別具特色的藝術品。

歷史最悠久的雕刻——玉雕

中國玉雕工藝有長達7000年持續發展的悠久歷史,它發源於中國本土,誕生了無數能工巧匠和玉雕精品。這些玉雕大作不僅為歷代帝王、權貴和鑒賞家們使用玩賞,而且還被禮學家們詮釋美化,成為具備政治、宗教、道德、文化、財富等內涵的特殊藝術品,也是中國工藝文化中僅有的一種現象。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從常見的翡翠佛公到天工獎作品上,都屬於玉雕。玉雕的材質不限,有玉石、寶石、刻章石等,運用浮雕、俏色等手法呈現出一件有美感和情趣的作品。

最華麗的宮廷藝術——花絲鑲嵌

花絲工藝又稱為細金工藝,最早始于商代,西漢後期金銀制的小頭飾開始盛行。在明清時期,花絲工藝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花絲工藝用料珍奇、工藝繁複,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屬於宮廷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奢侈品的傳統工藝之一,現已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絲工藝又稱為細(xǐ)工藝,累絲工藝,是將金、銀、銅等抽成細絲,再通過推壘、掐絲、編織等工藝進行造型。它可以被焊接在金銀方片上,製成底托,將珍 珠、水晶、白玉、翡翠等珠寶,按照工匠設計的需要,以不同角度固定在金銀首飾上;也可以獨立造型,修飾出一個創意構圖中的細節。

最有“活力”的手工藝——點翠

點翠的歷史非常悠久,始于戰國時期,是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先用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的羽毛仔細的鑲嵌在座上,製成各種首飾。據說,翠羽必須從活的翠鳥身上拔取,才可保證顏色之鮮豔華麗。

如今翠鳥成了國家保護動物,真正的點翠首飾很難見到,所以這項技術也幾乎失傳了。現代所見的點翠工藝飾品絕大多數都是清代流傳下來的精品,點翠工藝的發展在清代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市面上大多是用用點綢、燒藍等製作的仿製品,失傳的點翠正是成全了翠鳥的延續,或許這才是天地之間的一種大美。

每一件寶物上,都凝聚著匠人先輩的心血和才藝,也記錄著民族的審美和精神。期待這檔綜藝能向吃瓜群眾普及更多的華夏文明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