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米2017三大目標:耍猴的雷布斯能解決產能等問題嗎?

驅動中國2017年4月7日消息,昨天是小米七周年紀念日,明天是米粉節,今天是七周年後的第一次大會,雷軍做了手機業務動員大會,專門強調了手機業務對於小米的重要性,然而從2015年到2016年小米手機的表現來看差強人意,

已經逐漸掉出第一梯隊,被華為、OPPO、vivo等全面趕超。

很顯然,雷軍對於小米在智慧手機市場未來的前景地位充滿了矛盾,經歷了大起大落年度銷量維持在5500萬-6000萬台之間,很顯然對於這樣的成績是不甚滿意,但是“自欺欺人”的雷布斯一直在用耍猴的手法來欺騙消費者,

產能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缺乏創新成為行業共識,殘存的米粉正在被一步步消失殆盡。

潮水退去,誰在裸泳?小米曾經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雷軍變得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業務涉及方方面面,什麼產業都想切入,但是沒有一個做的成功,這就導致出現主幹營養不良,分支雜亂無章的現狀。

在手機業務動員會上,雷軍這樣強調:手機是小米的根基,我們一定要聚焦把手機做好。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小米已經意識到戰略上的嚴重失誤,希望在2017年能夠做出一番成績,但是天真的雷布斯大概還不知道智慧手機市場已經變天,想要重回第一梯隊無疑是癡人說夢。

另外,在動員會上雷軍還說到,想要在激烈的手機市場生存下來,必須要做到三點:創新、品質和交付!創新,堅持核心技術突破,繼續探索黑科技;品質,一定要在品質上超過友商;交付,一定要系統解決經常性缺貨問題!

說到這裡,筆者不禁笑了出來,創新不是說出來的,而是龐大的專利積累起來的,還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執行力。目前來看,小米的專利積累與華為、OV相比並無優勢,

與三星蘋果更是天上地下。

品質更不是吹出來的,而是OEM廠商沉澱出來的,目前大多數國產手機外觀、硬體都是千篇一律,主要因為代工廠就那麼幾個,設計師以及工程師也出現了技術靈感瓶頸,都在通過微創新來刷存在感以忽悠消費者,這也就導致了從去年到今年開始不斷通過外觀配色來吸引消費者的市場結局導向。

因此雷軍想要強調的在品質和創新上超過友商,

極有可能只是說說而已,並無太大的實踐依據。至於交付,產能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圍繞在小米身上的痛點,剛開始雷布斯玩了一套假裝耍猴的戲碼,採用饑餓行銷的方式來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最後銷量上去了,產能卻沒能跟上,成為了徹徹底底的耍猴者。

但是小米是否真如雷軍所說的那樣在2017年系統性的徹底解決產能問題,筆者覺得還有待推敲,因為去年發佈的小米Note2至今還搶不到,當然這並不是小米單方面的責任,而是整個供應鏈的問題,曲面屏供應方LG不給力,但從側面也反映了小米的核心競爭力的薄弱,歸根結底還是小米的品牌實力不足以讓供應商為其瘋狂。

因此,在最後,筆者不得不說,雷布斯給小米所有員工勾畫了一個不切合實際的夢想,其實小米從兩年前開始就進軍印度市場,希望在新興市場開創有一片光景,不同的地域,同樣的套路,但是雷布斯恰恰忘記了印度並非中國,海外市場沒有技術的沉澱,靠刷臉和耍猴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驅動中國 文/曹劍)

因為去年發佈的小米Note2至今還搶不到,當然這並不是小米單方面的責任,而是整個供應鏈的問題,曲面屏供應方LG不給力,但從側面也反映了小米的核心競爭力的薄弱,歸根結底還是小米的品牌實力不足以讓供應商為其瘋狂。

因此,在最後,筆者不得不說,雷布斯給小米所有員工勾畫了一個不切合實際的夢想,其實小米從兩年前開始就進軍印度市場,希望在新興市場開創有一片光景,不同的地域,同樣的套路,但是雷布斯恰恰忘記了印度並非中國,海外市場沒有技術的沉澱,靠刷臉和耍猴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驅動中國 文/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