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尋夢環遊記:在愛的記憶消失前,我會用力記住你

寫在前面 親情和生命教育,一直是親子關係裡的核心命題。

靠“陪伴”支撐起來的親子關係固然沒錯,借“清明時節雨紛紛”來希望孩子理解生死的奧義也無可指摘,但我們仿佛總缺少一個順理成章的故事,來讓孩子體會真正的親情、夢想、家庭、生死。

當看到《尋夢環遊記》上映的時候,考拉小P覺得,我們一直在等待的那個契機,現在已經到來了。

《尋夢環遊記》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第19部動畫長片,它不是一個單純的冒險故事,而是內嵌了無數動人的細節

表達了一個普世道理——被家人牽掛和支持,是多麼幸福和重要的事。它像一個立體的套盒,層層推進,把陳舊的親情主題詮釋出了新意和高度。

電影的表層正如它的片名,是一個尋夢的故事。

米格是墨西哥一個普通的男孩,生於鞋匠世家,被歌神鼓舞,立志做音樂,卻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原來,當年曾曾祖父為了追求音樂夢想,拋家棄女,曾曾祖母以一人之力養育孩子,開創了鞋匠事業。自那以後,音樂就成了家族禁忌。

米格顯然要反抗。他和無數年輕人一樣,充滿熱情和幹勁,

決意要轟轟烈烈、勇敢追夢。

在尋夢之路上設置阻礙的家人理所當然地成了經典的反派。

他們禁止米格與音樂家接觸,毀掉他心愛的吉他,強行規劃好了他的鞋匠生涯。他們就像威逼孩子考公務員和教師資格證的家長,看起來那麼專制、愚昧、不值得陪伴。

米格要衝破他們,推翻他們,離開他們。

然而,故事在此發生了急轉彎——因為一場意外,米格闖入了亡靈的世界。

隨後,尋夢的表層被剝開,親情的重要性逐漸顯露。

為了回到塵世,少年需要得到故去家人的祝福儀式。這場儀式,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

每次都意味著一層情感的轉變。

第一次,家人祝福的條件是禁止米格碰音樂

第二次不再提及音樂,而是改成了不許忘記我們

第三次則是無條件的祝福

米格的反應,也從一開始的強烈抗拒,轉變為深深的理解和感動。他意識到,夢想與親情之間,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追夢重要,家人同樣重要。沒有家人祝福的夢想是有遺憾的。

在《尋夢環遊記》中,劇情設計呈現了一個雙向的成長過程——對立的雙方學會了換位思考:

父母家長不再施展控制欲,逐漸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

孩子發現親情不是鎖鏈,而是一種珍貴的聯結

而後,電影慢慢鋪開,開始講述其第三個命題:生死。

影片表達了墨西哥人的生死觀,慶祝亡靈節時,人們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而不是像東方人那樣,對死亡諱莫如深。

同樣,與我們想像中可怖的陰間不同,片中的死亡之域熱鬧非凡。亡靈們在一片籠罩著浪漫紫色的柔和光芒裡,過著與塵世相似的生活。他們享受現代設施,也有貧富差距,也會思念另一個世界的家人。

當然,他們也有可能日漸虛弱。因為,如果一個亡靈不再被塵世中的人掛念,就會迎來第二次死亡,真正灰飛煙滅的死亡。

它提供了“生”的另一種定義,即,肉身的腐朽不能宣告一個人的逝去,被遺忘才是。

我們被人牽掛,靈魂得以長存。同樣,當我們銘記著逝去的親友,他們就不會真正消失。人與人的聯結,豐富了生命的意義。

隨著故事的推進,“聯結”的含義也在不斷拓展。

米格在探險中遇到了重要的夥伴,他們起初交流非常不順利,但一場合唱拉近了他們的距離。

後來,米格聯合家人,與反派鬥智鬥勇,音樂是他們戰鬥的武器。

故事尾聲,終極懸念被揭開,引爆淚腺的,也是一首簡單的親情之歌。幾十年過去,熟悉的旋律響起,彌留的老人仍然可以像天真少女一樣,眉眼彎彎地跟唱。因為歌中承載的,是滿滿的往事和情意。

此時回頭來看,米格熱愛音樂的設定,就有了更深的寓意。音樂不僅是夢想的物件,還成為傳遞情感的工具,回饋到親人身上。片中的歌神,之所以被無數人供奉,就是因為他創造了超越個人親情的、更為廣泛的聯結,感動了無數陌生人,創造了集體記憶。

哪怕是主張“我希望我的死亡是徹底的”的博爾赫斯也認為,不朽存在於別人的記憶中,存在於我們留下的作品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創作者都實現了某種永生。

最後,米格並沒有像選秀廣告上說的,借由音樂登上人生巔峰。

動畫片避開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夢幻,而是讓米格擁有了平凡人的幸福。

他終於驕傲地彈起吉他,為家人們歌唱。此時的他,有夢想,有家人,還有親手創造的意義。

這部絢麗多彩的動畫片,提供了一種溫暖又動人的見解:生命的意義,在於人與人的相互照亮。

當閃閃發光的時刻到來時,我們對它的最高禮遇,就是銘記於心。

所以,我們才更應該珍藏已有的記憶,創造新的記憶。

- END -

關注12家,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追夢重要,家人同樣重要。沒有家人祝福的夢想是有遺憾的。

在《尋夢環遊記》中,劇情設計呈現了一個雙向的成長過程——對立的雙方學會了換位思考:

父母家長不再施展控制欲,逐漸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

孩子發現親情不是鎖鏈,而是一種珍貴的聯結

而後,電影慢慢鋪開,開始講述其第三個命題:生死。

影片表達了墨西哥人的生死觀,慶祝亡靈節時,人們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而不是像東方人那樣,對死亡諱莫如深。

同樣,與我們想像中可怖的陰間不同,片中的死亡之域熱鬧非凡。亡靈們在一片籠罩著浪漫紫色的柔和光芒裡,過著與塵世相似的生活。他們享受現代設施,也有貧富差距,也會思念另一個世界的家人。

當然,他們也有可能日漸虛弱。因為,如果一個亡靈不再被塵世中的人掛念,就會迎來第二次死亡,真正灰飛煙滅的死亡。

它提供了“生”的另一種定義,即,肉身的腐朽不能宣告一個人的逝去,被遺忘才是。

我們被人牽掛,靈魂得以長存。同樣,當我們銘記著逝去的親友,他們就不會真正消失。人與人的聯結,豐富了生命的意義。

隨著故事的推進,“聯結”的含義也在不斷拓展。

米格在探險中遇到了重要的夥伴,他們起初交流非常不順利,但一場合唱拉近了他們的距離。

後來,米格聯合家人,與反派鬥智鬥勇,音樂是他們戰鬥的武器。

故事尾聲,終極懸念被揭開,引爆淚腺的,也是一首簡單的親情之歌。幾十年過去,熟悉的旋律響起,彌留的老人仍然可以像天真少女一樣,眉眼彎彎地跟唱。因為歌中承載的,是滿滿的往事和情意。

此時回頭來看,米格熱愛音樂的設定,就有了更深的寓意。音樂不僅是夢想的物件,還成為傳遞情感的工具,回饋到親人身上。片中的歌神,之所以被無數人供奉,就是因為他創造了超越個人親情的、更為廣泛的聯結,感動了無數陌生人,創造了集體記憶。

哪怕是主張“我希望我的死亡是徹底的”的博爾赫斯也認為,不朽存在於別人的記憶中,存在於我們留下的作品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創作者都實現了某種永生。

最後,米格並沒有像選秀廣告上說的,借由音樂登上人生巔峰。

動畫片避開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夢幻,而是讓米格擁有了平凡人的幸福。

他終於驕傲地彈起吉他,為家人們歌唱。此時的他,有夢想,有家人,還有親手創造的意義。

這部絢麗多彩的動畫片,提供了一種溫暖又動人的見解:生命的意義,在於人與人的相互照亮。

當閃閃發光的時刻到來時,我們對它的最高禮遇,就是銘記於心。

所以,我們才更應該珍藏已有的記憶,創造新的記憶。

- END -

關注12家,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