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兒科醫生說句公道話

近幾年,醫療題材的行業劇成為電視劇的熱門“寵兒”,每年總會有醫療劇的相關話題處於熱浪前端,而這個題材在受到關注的同時也飽受觀眾的非議和吐槽。所有患兒劇情均取材於真實生活案例的都市醫療劇《兒科醫生》卻沒有了傳統醫療劇的“冷漠”,

有的是暖心的特質與風格。對此,導演周德華表示:“任何題材的故事都離不開人性的描述,用情來打動觀眾,故事情節取自真實生活,不同以往的只有我們用什麼視角去講故事”。專注小格局,剖析真人性,《兒科醫生》誕生的背後,“人情味”十足。

兒科題材選取冒險 幕後工作堆積心血

從韓劇《Doctors》到剛剛收官的國產劇《急診科醫生》,講述醫療故事的劇集不在少數,而選擇兒科作為故事主要背景的電視劇卻鳳毛麟角,提及為何會選擇多數人不敢涉及的兒童題材時,導演周德華介紹到:“劇本的最初創意源于編劇新手媽媽的身份,她在帶自己的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時候,

注意到了兒科醫生這一職業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特別之處,於是她花費半年左右的時間在廣州的各大醫院走訪、收集資料,採取真實案例編寫進電視劇中,這也是《兒科醫生》中小患者們能如此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的原因。”

由於《兒科醫生》起用了大量兒童演員,因此給拍攝帶來更多難度。“小朋友的生物鐘是到點就睡,可是拍攝不定時,經常都是要拍的時候卻叫不醒小演員了。

”另外,兒童演員大多未經歷過專業的表演培訓,他們都很純真,沒有技巧,在拍攝過程中,導演周德華憑藉經驗,耐心地引導小朋友,以使他們能夠配合完成想要的結果。除此之外,《兒科醫生》中出現的醫院兒科場景也是煞費苦心,是劇組結合並勘察國外多家醫院的實景後,重新設計,1:1實景搭建而成。

“內心戲”凸顯人性 專業度傳遞良知

《兒科醫生》雖然是醫療劇,

但醫學上的疑難雜症並不是呈現重點。劇集主要展示兒科醫生的工作狀態和傳遞出的關愛溫情,所以臺詞方面並沒有太多過於複雜的專業用語,也是讓更多觀眾能夠更容易的理解其想要傳達的“兒科能量”。劇集播出後,有些觀眾覺得劇中的一些情節過於特殊甚至極端,對此,周德華表示,“其實,現實中浮誇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家看到劇中患兒的母親在自己孩子高燒重病的情況下還讓孩子拍攝雜誌,
認為現實中的媽媽不會這樣做,但其實,這就是生活中一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部劇,讓觀眾瞭解現實生活中患兒、患兒家屬及兒科醫生真實的一面,同時希望糾正一些負面新聞,從正能量的角度出發,為兒科醫生說句公道話。”

關注特定群體,具有思辨精神是周德華導演堅持拍攝這部劇的重要原因。周德華坦言:“有資料顯示,目前兒科醫生的數量越來越少。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對待孩子也就更加寵愛,所以他們都忽略了孩子本身就自帶免疫能力的事實,認為有點小毛病就去找醫生,見到醫生病立刻就好了,只因家長們的溺愛心造成了很多的矛盾衝突。我們希望每一位觀看這部劇的觀眾都能夠感同身受,能夠開始思考一些東西,這就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也是這部劇的精神所在。”

電視劇《兒科醫生》目前已在山東衛視播出大半,即將收官,對於這部匠心製作的作品,周德華導演表示,嘗試從兒科視角展開醫療劇的經驗十分寶貴,通過兒科病房內的人與故事的講述,既傳遞了溫暖、詮釋了人性,也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進行思考,這是令他最欣慰、最滿足的地方。

目前兒科醫生的數量越來越少。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對待孩子也就更加寵愛,所以他們都忽略了孩子本身就自帶免疫能力的事實,認為有點小毛病就去找醫生,見到醫生病立刻就好了,只因家長們的溺愛心造成了很多的矛盾衝突。我們希望每一位觀看這部劇的觀眾都能夠感同身受,能夠開始思考一些東西,這就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也是這部劇的精神所在。”

電視劇《兒科醫生》目前已在山東衛視播出大半,即將收官,對於這部匠心製作的作品,周德華導演表示,嘗試從兒科視角展開醫療劇的經驗十分寶貴,通過兒科病房內的人與故事的講述,既傳遞了溫暖、詮釋了人性,也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進行思考,這是令他最欣慰、最滿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