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聽說奧迪Q7越野能力一般?於是我開著它跑去了可哥西裡

Q家族中的Q7擁有高效四驅系統、可靠的通過性以及更舒適的科技配置,所以此次自駕活動自信地打上“進無界”的字眼,雖說這不是新主題,但此行的確橫穿千里無人之境,從敦煌到可哥西裡,

全程約2000公里,全程幾乎與沙漠戈壁為伍,人跡罕見,恰恰正是如此,沿途西北寂涼壯美之景皆收入眼底。

試駕車方面,官方調派了奧迪Q家族全系,我們非常熟悉地旗艦SUV Q7、中型SUV Q5以及緊湊型SUV Q3(均是在國內上市已久的車型),另外還有少量的A6旅行版、A4旅行版,

甚至還調配了一輛超跑R8,據官方介紹,R8也不只是來充場面的,而是想在行程中進行自我挑戰。

試駕車輛總數目測有50多輛之多,但以車型數量比例來看,奧迪Q7占比超大,而少量的Q3、Q5卻充當工作車,顯然,官方更願意讓我們這幾天駕駛的是旗艦SUV Q7,所以,

雖說不算正真意義上的全系試駕,但又何妨呢?奧迪旗艦SUV Q7的大門已經為你敞開,趕緊躲進去暖和暖和更實在。

線路概覽:敦煌至可哥西裡

行駛路線起點為甘肅敦煌,終點為青海省的可哥西裡索南達傑自然保護區,由北向南行駛,其中又往返重複路段,故行駛路程接近2000公里。雖然沒去成莫高窟,卻趕在當地旅遊開發前,近距離一覽俄博梁雅丹群、水上雅丹等原生態風景。

奧迪Q家族成員

近來,奧迪對外發佈了Q8概念車,還計畫將Q2引入國內。但目前國內上市的Q家族只有奧迪Q7、Q5、Q3。quattro四驅技術是奧迪引以為傲的看家本領,將SUV系列命名為Q,足以可見,Q家族必然是奧迪汽車歷史上濃厚的一筆。

奧迪Q家族始於2005年,極力地將越野魅力推向巔峰。大家還記得奧迪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車嗎?(這是一輛敢將Pikes Peak派克峰與quattro奧迪全時四輪驅動系統一起命名的車型),它是奧迪歷史上第一款SUV車型,而它便是奧迪Q7的原型車

奧迪Q7,定位於豪華大型SUV,最早在2005年9月12日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亮相,基於MLB evo平臺的首款車型。在2006年登陸中國市場,2015年推出Q7 e-tron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與柴油版的SQ7 TDI,進一步豐富車型版本。

奧迪Q7有兩套動力總成,一種是搭載第三代EA888 2.0 TFSI發動機,額定功率為252PS,最大扭矩為370Nm,百公里加速為7.1秒;另一種是搭載3.0 TFSI V6機械增壓發動機,額定功率為333PS,最大扭矩為440Nm,百公里加速用時6.2秒。配備的是8速ti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箱。

奧迪Q5在中國市場保有量極大,定位於中型SUV,2008年4月選擇在中國上首次亮相並於第二年的2009年國內上市,它是全球銷量第一的quattro車型,全新換代的Q5在2016年首次在巴黎車展上亮相,計畫在2018年國內上市。

奧迪Q3定位于高端緊湊型SUV,首次亮相是在2011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它更加迎合年輕用戶群的需求。

戈壁灘上輕度狂野

始點位於敦煌,經過一晚的休息後,天微亮時一眾奧迪車隊便浩浩蕩蕩地行駛在敦煌的道路上,帶著“與莫高窟擦肩而過”的遺憾駛入了太陽能發電地域,當我們感歎于柏油路兩邊密佈的太陽能面板時,車頭一變指向一望無垠的戈壁灘,此時Q家族狂野的一面便開始顯現。這段將近80公里的戈壁越野路湊響了此行的前奏,這也是試駕車型最髒的一天。

走完戈壁灘砂石道路後,接下來的是草叢低窪路段,雖然路面不太平整,但也不足以讓車輛任何一個輪子被迫離地,這段路同樣對奧迪四驅構成不了絲毫的挑戰,即便是兩驅車型也可以輕鬆通過。不過這段路倒是考驗了一番車輛通過能力,前者恰好是奧迪Q3,這時別以為沿著Q3的軌跡尾隨向前會輕鬆很多,即便Q3也能通過的坑窪,,Q7三米長的軸距也得悠著點,幸好一路走下來並沒有受到任何挑戰。

一旦行駛路況發生變化,你怎麼都不會冷落方向盤右側的駕駛模式選擇按鈕,奧迪Q7擁有七種駕駛模式可選,包含升高./越野、全路況、經濟、舒適、自動、動態、個性化七種駕駛模式。其中的“自動”與“個性化”是兩種極端取向,前者將所有選擇權交給車輛,由車輛自行判斷切換至合適的駕駛模式;而後者則將選擇權完全交給駕駛者,駕駛者根據自己的行駛喜好細化調整懸掛等設置。另外,“升高/越野”駕駛模式啟動條件是在車輛速度在30km/h以內,這種模式下底盤高度將升至最高點,而“全路況”模式則可以理解為輕越野時的駕駛模式,適用於大多數的非鋪裝路面。

考慮到結冰路面,試駕車均換上了冬季輪胎,目測大概有兩種,一種為saferich的FRC79冬季胎與倍耐力的SCORPIOM冬季胎,尺寸均為20寸。

被俄博梁雅丹群驚豔到了

俄博梁雅丹群是今天的重頭戲,這裡是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雅丹群,“雅丹”在維吾爾語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風蝕性地貌,如果把大自然比作成鬼斧神工的工匠,那麼猛烈的西北風便是工匠手中靈活多變的刻刀,眼前的林立的小山包便是經過雕刻的半成品,遠看猶如外星球表面,近看形狀各異,如若俯瞰全景,小山包因風蝕而嚴苛地保持平行之態,猶如行駛在大漠上的艦隊。

215國道(G215)在60、70年代時是重要的物資輸送道路,初期時道路落差較大,隨後進行改造再修築,目前路況比以前好多了。

途中選擇冷湖鎮午餐停靠,想必除了實地環境所限外,另一層用意是特意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故事的小鎮稍作休息,冷湖鎮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地方,各路媒體老師雖圍著一桌子熱菜,但仍舊冷風嗖嗖,於是大家套起了熱乎,故作問道“為何這裡那麼冷?”,答曰“因為這裡叫冷湖呀,所以很冷”。這個冷笑話很冷,卻一言中的地道出冷湖的命名由來,境內有一個名為呼通諾爾湖,其蒙古語的意思便是“異常冰冷的湖泊”,故由此得名冷湖鎮。

冷湖鎮因石油得勢,亦因石油失勢,先不論國家政策層面上的主導因素,冷湖鎮古歷史從未有人跡,至1959年設市,再到1964年撤市為鎮,其行政地位都與當地的石油勘探規模大小有著正相關關係,設市之前的1958年出現大量油噴,青海石油勘探局進駐冷湖,人口徒增至2萬人;而撤市之前則是鑒於當地石油勘探規模有所壓縮。荒漠裡一般是擇綠洲而居,冷湖鎮常年平均溫度2-3℃,極為乾燥,顯然不適合居住,卻恰恰擇石油而立。

如今這裡沿路設有飯店、加油站,相信已成為過路者的理想驛站了。

在返程到柏油公路之前,需要取道沙漠路段,這路黃土與細沙摻雜其中,時軟時硬,而且起伏落差比較大,有些路段甚至出現了坡度目測有30度的上坡沙土路段。此時奧迪四驅只需本色出演便能輕鬆推進,而且絲毫察覺不到吃力,2噸多重的車子隨著踩油門踏板深度同步往上攀爬。

逛了最原始的水上雅丹

見慣了滿眼大漠戈壁,看見有水,尤其是公路兩邊都河水相伴,這就不常見了,這預示著水上雅丹就在附近。水上雅丹顧名思義比較好理解,就是水上的小山包,它的成因是由於大氣溫度上升,冰川融水致使較低的地方被水淹沒,而挺拔的雅丹群高聳屹立,從而形成水上雅丹。

長途自駕難免會疲勞,即便正如高端而舒適的Q7也是如此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奧迪Q7的高度智慧的ACC自我調整確實降低了旅途中不少的疲勞。雖然這個控制杆按鈕密集,但勝在順應習慣,邏輯合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上手。而且大多數路況都可以啟動它,比如盤山公路、荒漠道路,只要前方有前車,你就可以像磁鐵一般的跟隨其後,跟車距離擁有三級可調,值得一說的是,跟車距離似乎與車速相關,比方說同一級的跟車設置下,低速與高速兩者之間的跟車距離是不一樣的

顛了一路屁股抵達可哥西裡

此行的終點站是可哥西裡的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索南達傑是一名為保護藏羚羊,與強盜抗爭而犧牲的戰士,他與他的巡山隊的真實故事被導演陸川拍攝成經典作品《可哥西裡》。

G109國道,又稱京拉線,也是國內一條著名公路,東北始於北京,西南終於西藏拉薩,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就在G109國道路邊,而這一段恰恰又與青藏鐵路平行,所以一路驅車,既可以欣賞到神山昆侖山脈,又能與青藏鐵路的火車同行。當然,讓你記住的不只是沿途風光,還有非常顛簸、猶如坐過山車般的起伏公路。

結語:

無人區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界”可以被理解成人類日常活動界限,我更願意將“進無界”解讀成進入無人之境,而進入無人之境的前提是需要車企對汽車技術無限制地探索,才能保證行駛的可靠性與舒適性。當你駕駛著奧迪Q7以80km/h速度穿越無人區時,無法想像先人是如何用腳步或馬步一步步走下來的,更別提無法預知的前方與途中揮之不去的孤獨。

額定功率為252PS,最大扭矩為370Nm,百公里加速為7.1秒;另一種是搭載3.0 TFSI V6機械增壓發動機,額定功率為333PS,最大扭矩為440Nm,百公里加速用時6.2秒。配備的是8速ti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箱。

奧迪Q5在中國市場保有量極大,定位於中型SUV,2008年4月選擇在中國上首次亮相並於第二年的2009年國內上市,它是全球銷量第一的quattro車型,全新換代的Q5在2016年首次在巴黎車展上亮相,計畫在2018年國內上市。

奧迪Q3定位于高端緊湊型SUV,首次亮相是在2011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它更加迎合年輕用戶群的需求。

戈壁灘上輕度狂野

始點位於敦煌,經過一晚的休息後,天微亮時一眾奧迪車隊便浩浩蕩蕩地行駛在敦煌的道路上,帶著“與莫高窟擦肩而過”的遺憾駛入了太陽能發電地域,當我們感歎于柏油路兩邊密佈的太陽能面板時,車頭一變指向一望無垠的戈壁灘,此時Q家族狂野的一面便開始顯現。這段將近80公里的戈壁越野路湊響了此行的前奏,這也是試駕車型最髒的一天。

走完戈壁灘砂石道路後,接下來的是草叢低窪路段,雖然路面不太平整,但也不足以讓車輛任何一個輪子被迫離地,這段路同樣對奧迪四驅構成不了絲毫的挑戰,即便是兩驅車型也可以輕鬆通過。不過這段路倒是考驗了一番車輛通過能力,前者恰好是奧迪Q3,這時別以為沿著Q3的軌跡尾隨向前會輕鬆很多,即便Q3也能通過的坑窪,,Q7三米長的軸距也得悠著點,幸好一路走下來並沒有受到任何挑戰。

一旦行駛路況發生變化,你怎麼都不會冷落方向盤右側的駕駛模式選擇按鈕,奧迪Q7擁有七種駕駛模式可選,包含升高./越野、全路況、經濟、舒適、自動、動態、個性化七種駕駛模式。其中的“自動”與“個性化”是兩種極端取向,前者將所有選擇權交給車輛,由車輛自行判斷切換至合適的駕駛模式;而後者則將選擇權完全交給駕駛者,駕駛者根據自己的行駛喜好細化調整懸掛等設置。另外,“升高/越野”駕駛模式啟動條件是在車輛速度在30km/h以內,這種模式下底盤高度將升至最高點,而“全路況”模式則可以理解為輕越野時的駕駛模式,適用於大多數的非鋪裝路面。

考慮到結冰路面,試駕車均換上了冬季輪胎,目測大概有兩種,一種為saferich的FRC79冬季胎與倍耐力的SCORPIOM冬季胎,尺寸均為20寸。

被俄博梁雅丹群驚豔到了

俄博梁雅丹群是今天的重頭戲,這裡是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雅丹群,“雅丹”在維吾爾語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風蝕性地貌,如果把大自然比作成鬼斧神工的工匠,那麼猛烈的西北風便是工匠手中靈活多變的刻刀,眼前的林立的小山包便是經過雕刻的半成品,遠看猶如外星球表面,近看形狀各異,如若俯瞰全景,小山包因風蝕而嚴苛地保持平行之態,猶如行駛在大漠上的艦隊。

215國道(G215)在60、70年代時是重要的物資輸送道路,初期時道路落差較大,隨後進行改造再修築,目前路況比以前好多了。

途中選擇冷湖鎮午餐停靠,想必除了實地環境所限外,另一層用意是特意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故事的小鎮稍作休息,冷湖鎮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地方,各路媒體老師雖圍著一桌子熱菜,但仍舊冷風嗖嗖,於是大家套起了熱乎,故作問道“為何這裡那麼冷?”,答曰“因為這裡叫冷湖呀,所以很冷”。這個冷笑話很冷,卻一言中的地道出冷湖的命名由來,境內有一個名為呼通諾爾湖,其蒙古語的意思便是“異常冰冷的湖泊”,故由此得名冷湖鎮。

冷湖鎮因石油得勢,亦因石油失勢,先不論國家政策層面上的主導因素,冷湖鎮古歷史從未有人跡,至1959年設市,再到1964年撤市為鎮,其行政地位都與當地的石油勘探規模大小有著正相關關係,設市之前的1958年出現大量油噴,青海石油勘探局進駐冷湖,人口徒增至2萬人;而撤市之前則是鑒於當地石油勘探規模有所壓縮。荒漠裡一般是擇綠洲而居,冷湖鎮常年平均溫度2-3℃,極為乾燥,顯然不適合居住,卻恰恰擇石油而立。

如今這裡沿路設有飯店、加油站,相信已成為過路者的理想驛站了。

在返程到柏油公路之前,需要取道沙漠路段,這路黃土與細沙摻雜其中,時軟時硬,而且起伏落差比較大,有些路段甚至出現了坡度目測有30度的上坡沙土路段。此時奧迪四驅只需本色出演便能輕鬆推進,而且絲毫察覺不到吃力,2噸多重的車子隨著踩油門踏板深度同步往上攀爬。

逛了最原始的水上雅丹

見慣了滿眼大漠戈壁,看見有水,尤其是公路兩邊都河水相伴,這就不常見了,這預示著水上雅丹就在附近。水上雅丹顧名思義比較好理解,就是水上的小山包,它的成因是由於大氣溫度上升,冰川融水致使較低的地方被水淹沒,而挺拔的雅丹群高聳屹立,從而形成水上雅丹。

長途自駕難免會疲勞,即便正如高端而舒適的Q7也是如此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奧迪Q7的高度智慧的ACC自我調整確實降低了旅途中不少的疲勞。雖然這個控制杆按鈕密集,但勝在順應習慣,邏輯合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上手。而且大多數路況都可以啟動它,比如盤山公路、荒漠道路,只要前方有前車,你就可以像磁鐵一般的跟隨其後,跟車距離擁有三級可調,值得一說的是,跟車距離似乎與車速相關,比方說同一級的跟車設置下,低速與高速兩者之間的跟車距離是不一樣的

顛了一路屁股抵達可哥西裡

此行的終點站是可哥西裡的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索南達傑是一名為保護藏羚羊,與強盜抗爭而犧牲的戰士,他與他的巡山隊的真實故事被導演陸川拍攝成經典作品《可哥西裡》。

G109國道,又稱京拉線,也是國內一條著名公路,東北始於北京,西南終於西藏拉薩,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就在G109國道路邊,而這一段恰恰又與青藏鐵路平行,所以一路驅車,既可以欣賞到神山昆侖山脈,又能與青藏鐵路的火車同行。當然,讓你記住的不只是沿途風光,還有非常顛簸、猶如坐過山車般的起伏公路。

結語:

無人區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界”可以被理解成人類日常活動界限,我更願意將“進無界”解讀成進入無人之境,而進入無人之境的前提是需要車企對汽車技術無限制地探索,才能保證行駛的可靠性與舒適性。當你駕駛著奧迪Q7以80km/h速度穿越無人區時,無法想像先人是如何用腳步或馬步一步步走下來的,更別提無法預知的前方與途中揮之不去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