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行望花2017.12.3羊腸阪古道碗子城小穿越 范穀坨山村聚壽山養五福

【太行望花】2017.12.3羊腸阪古道碗子城小穿越 范穀坨山村聚壽山養五福

2017.12.3我們來到沁陽常平村,欲走“太行徑”---羊腸阪。太行八陘是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來的咽喉通道。“北達京師”、“南通伊洛”,

是對“太行徑” 最好的詮釋。“太行徑”神秘的古道蜿蜒在崇山峻嶺間,在山間崎嶇纏繞、曲曲彎彎、形似羊腸,故名羊腸阪。羊腸阪南起沁陽市常平村,北抵山凱撒州縣碗城村,全長約4公里。這裡是“太行徑”的最險要路段,轄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衛星線路軌跡圖。

常平村。

古槐樹。

青石板路。

1939年6月至7月,侵華日軍集結於豫西北一帶,沿沁陽市太行山古羊腸阪軍事戰略通道擺開10多公里長的戰線,企圖打開太行山南側的豫晉通道,實現與侵晉日軍的會合。為了粉碎日軍的陰謀,抗日部隊分別在太行山脊以南的窯頭和常平設防,阻擊日軍。

一場激烈的戰鬥在豫晉邊界地區的沁陽常平、窯頭、一線的兩個戰場同時打響,國民革命軍數千官兵與我抗日遊擊隊合力抗 敵,奮力阻擊3萬侵華日軍于太行山南麓,3000餘名抗日將士血灑疆場,2000多名日寇拋屍山野。這就是在國民黨正面抗日戰場進行的一次重要戰役--常平阻擊戰。

碗子城進入視線。

碗子城是扣在羊腸阪上的一個小小石碗,為一座青石疊壘的圓形城池,一畝不到,其地狹窄,形似飯碗。羊腸阪穿城而過,呈現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扼守之勢。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出碗子城西門,南下數十米,蒼黑的石壁上,雕鑿著清代"兩朝帝師"翁同書所題的四個大字:古羊腸阪。粗礪的山石,清俊滄桑帶著喜悅的溫暖,給人一種蘇醒的感覺 。

太行望花2017-12-05 09:32

網友評論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註冊|

1939年6月至7月,侵華日軍集結於豫西北一帶,沿沁陽市太行山古羊腸阪軍事戰略通道擺開10多公里長的戰線,企圖打開太行山南側的豫晉通道,實現與侵晉日軍的會合。為了粉碎日軍的陰謀,抗日部隊分別在太行山脊以南的窯頭和常平設防,阻擊日軍。

一場激烈的戰鬥在豫晉邊界地區的沁陽常平、窯頭、一線的兩個戰場同時打響,國民革命軍數千官兵與我抗日遊擊隊合力抗 敵,奮力阻擊3萬侵華日軍于太行山南麓,3000餘名抗日將士血灑疆場,2000多名日寇拋屍山野。這就是在國民黨正面抗日戰場進行的一次重要戰役--常平阻擊戰。

碗子城進入視線。

碗子城是扣在羊腸阪上的一個小小石碗,為一座青石疊壘的圓形城池,一畝不到,其地狹窄,形似飯碗。羊腸阪穿城而過,呈現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扼守之勢。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出碗子城西門,南下數十米,蒼黑的石壁上,雕鑿著清代"兩朝帝師"翁同書所題的四個大字:古羊腸阪。粗礪的山石,清俊滄桑帶著喜悅的溫暖,給人一種蘇醒的感覺 。

太行望花2017-12-05 09:32

網友評論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