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德軍最慘烈的突圍戰,損兵折將,極其悲壯

二戰期間,自“巴巴羅薩”行動失敗以後,德軍在東線戰場的攻勢便逐漸被蘇軍抵擋住。1943年,東部戰線上的蘇軍開始逐漸扭轉戰局。到1944年初,蘇軍已逐步佔領了東線戰場的戰略主動權。

在基輔西面,蘇軍佔據基洛夫格勒,對兩登陸場間的卡涅夫突出部德軍形成挾擊之勢。為了取得向南布格河自由行動的權利,蘇軍決心拔除這個突出部。二戰期間,德軍最慘烈的突圍戰便由此展開。

早在這個突出部形成時,德軍統帥部以及南方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將軍就意識到這個突出部的危險。

但希特勒堅持保留這個突出部,以便作為日後突入蘇軍陣地的一把尖刀。在初春季節,道路泥濘,因此,德軍未能想到蘇軍會在此時發動進攻。

為了圍殲德軍精銳。蘇軍準備並投入了總兵力約15萬人,坦克,自行火炮370輛。德軍方面,扼守突出部的德軍步42、11軍,轄步第88、168、198、57、72、389師,党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和党衛軍 “華洛尼”裝甲擲彈旅,約6萬人左右。

戰鬥第一天,蘇軍進攻順利,很快對德軍進行了合圍。維京”師從東面,裝甲3、11、14 師從西面向破口上的蘇軍進攻。數量上佔有優勢的德軍裝甲部隊充分發揮 “豹”式坦克和88炮的火力,擊毀了蘇軍大量的T-34坦克,蘇軍在坦克戰中失利。到了21時,德軍封閉了突破口,反而將此前突入的蘇軍坦20、29軍合圍。

兩個精銳軍被合圍的消息傳到德軍最高統帥部後,希特勒勃然大怒,下令德軍支援被圍部隊,並進行解圍。陸軍元帥曼施坦因急忙飛回前線,並作出驚人戰略。不僅要救出被圍部隊,而且要重創蘇軍。

曼施坦因抽出整個東部戰線三分之一強的裝甲力量從西、南兩個方向對蘇軍進行合圍。但蘇聯泥濘的道路阻擋了德軍精銳的裝甲部隊的快速前進。

對蘇軍的包圍計畫並不順利。

1944年2月11日,兩隻龐大的德國裝甲群開始壓向蘇軍陣地,雙方發生了激戰。經過激戰,德軍快速突進,被圍德軍距離救援德軍僅僅十千米,但蘇軍隨即又投入了大量部隊,最終將德軍阻止在了格尼洛伊提基河。

其後幾天,德軍又進行了幾次新的嘗試,卻未能成功。

1944年2月16日夜降下了暴風雪,被困德軍所有人員參與了突圍。突圍德軍很快被發現,並遭到了蘇軍的劇烈打擊。然而由於判斷失誤導致蘇軍阻擊兵力嚴重不足。突圍的德軍沖上了高地,經過殘酷的白刃、肉搏後,被圍德軍終於在1944年2月17日中午沖到了格尼洛伊提基河,在丟棄了重裝備後,他們從那裡渡河逃出了合圍圈。有4萬餘名德軍官兵成功突圍。

讓德軍高層感到安慰的是,這場戰役沒有成為第2個斯大林格勒。被圍的近6萬德軍官兵中,最後有4萬人脫險,但第11軍軍長施特默爾曼上將陣亡。党衛軍“維京”裝甲師和“瓦隆人”旅總共14000人中,生還者8000人,“瓦隆人”旅2000人中,只有632人在戰鬥中倖存。

儘管損失慘重,但德軍成功完成了突圍,並保留了盡4萬精銳有生力量。堪稱二戰期間德軍最慘烈的突圍戰。

被圍德軍終於在1944年2月17日中午沖到了格尼洛伊提基河,在丟棄了重裝備後,他們從那裡渡河逃出了合圍圈。有4萬餘名德軍官兵成功突圍。

讓德軍高層感到安慰的是,這場戰役沒有成為第2個斯大林格勒。被圍的近6萬德軍官兵中,最後有4萬人脫險,但第11軍軍長施特默爾曼上將陣亡。党衛軍“維京”裝甲師和“瓦隆人”旅總共14000人中,生還者8000人,“瓦隆人”旅2000人中,只有632人在戰鬥中倖存。

儘管損失慘重,但德軍成功完成了突圍,並保留了盡4萬精銳有生力量。堪稱二戰期間德軍最慘烈的突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