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年輕人為何不願升職

近年來,“不想當管理人員”的日本企業年輕職員人數急劇增加。

據一家人才培訓業務的會社的調查結果,2010年希望升職到管理職位的新人占55.8%,而2016年有同樣想法的新人的比例降到31.9%。

首先,年輕人對管理職務的功用有疑問,認為不懂專業技能的上司無法解決下屬提出的疑問,因而看不起管理人員,年輕人對於上司的存在價值普遍持懷疑態度。

其次年輕人很理解管理職位的艱難,由於風險和壓力增加,不得不進行細緻的協調,

更加拼命工作而得不到相應資金回報。特別是女性當上管理職,薪水很可能還是不如一般男性員工。當上管理人員也高興不起來,年輕人不想犧牲自己的生活去背負工作重任。有人竟然在被提撥的時候,提出了辭職。

最根本的理由是年輕一代人更重視價值觀,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收入穩定、不用擔心失業和健康狀況和與同事友好相處等。年輕人的工作目的,由過去的“經濟收入增加”、“提高自己的能力”轉變為“快樂地生活”。

而管理人員難免被企業的理念和眼前的業績所束縛。

年輕人不願升職,不願當上司,已經成為較為普遍的心態。中間管理層往往處於上下受氣的狀態。筆者認識的日本企業的中國人的管理職,

感歎管幾個日本人員工真不容易。協調部門員工之間的關係消耗了很多精力。個別人對於中國人上司不大服氣,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還美其名曰這是日本人的做事方式。當部下出現什麼差錯時,自己不得不挺身承擔責任。當個管理職,工作時間之外,也是滿腦子的工作。另外,位居管理職的人,往往把較多的時間用於文山會海,工作內容枯燥無味,不如無官一身輕每天在現場接觸不同的人。
當上管理職之後,周遭的人際關係變得複雜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人希望工作時間之外做些副業賺外快,因此在公司當個普通的職員,不想加班,准點下班回到家,開始真正的個人奮鬥,如股票交易、投資,利用網路賺各種外快。

當然不想升官的人,也面臨著風險,比如,遇上裁員時,容易被排除。而且一直做同樣的基層工作,難以積累經驗。

所以,

不升職而逍遙自在的一個前提是能力過硬,技術高超,同時在工作之外,有特長、有美好的興趣愛好、有一個隨時可以開始的副業。(黃文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