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大雪,蓄陽補精,養生做好三件事,這個冬天不生病!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前後,

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雲:“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節氣是天地間陰陽二氣交流變化狀態的顯現,

雖因地域不同而物候各異,但趨勢卻一致,此時氣溫更低,白晝更短。

北方已有積雪,天寒地凍。長江中下游地區則剛剛進入隆冬季節,氣溫將顯著下降,陰冷寒濕。而在南方與北方的氣候相差很大。大雪時節過後,南方地區此時正值季節轉換,冷空氣時而南下,氣溫往往驟升驟降。 

大雪的時與度

大雪度數信:以十一月節為週期律中的空間之度和時間之數,以智德能量之氣依時而至為信

陽曆時間:每年12月6日~8日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255度

節氣序列: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實為第24個

前後節氣:小雪,

大雪,冬至

《孝經緯》:“小雪後十五日,鬥指壬,為大雪,言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了壬的空間位置之時,就稱之為大雪。

《曆義蔬》:“大雪十一月節,月之初氣也,言太陰之氣以大,水凝為雪,故曰大雪。”大雪節氣之名,直觀表述了雪量大之意。正如古人所雲:“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雪往往下得比以往更大,範圍也更廣。

大雪三候

《和張僕射塞下曲》

唐代·盧綸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遯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亭亭七葉貴,

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大雪在物相治事中,表述水變雪從小發展至大的時間之數,空間之度,動態之信。

《類經圖翼·卷一·運氣(上)》:大雪:初候,鶡 (hé dàn)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一候鶡鴠不鳴

複卦,初九。《周易·複卦》爻辭:“不遠複,無祗悔,元吉。”《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覆艮為鳥,故曰鶡鳥。震為鳴,初爻動,震變為坤,震象不成,故曰不鳴。”

大雪時候,鶡鴠鳥因天氣寒冷,不再鳴叫了。鶡鴠這種鳥非常特殊,除了中國古代的這個鳥名以外,中國近代和海外也把它稱為寒號鳥,或寒鳴鳥。下面這一段古籍中的文字,介紹了鶡鴠的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進行研究:

“《說文解字》曰:鶡似雉,出上黨。禽經曰:鶡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鬥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義》,亦然;《埤雅》雲,黃黑色,故名為鶡,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餘錄》作鴈,亦恐不然。

《淮南子》作 ,詩注作渴旦。《列子》曰:黃帝與炎帝戰,以雕鶡為旗幟。續《漢書》:輿服志曰:虎賁武騎,皆鶡冠,以其鬥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焉。

【賦】魏陳王曹植鶡賦曰:鶡之為禽猛氣,其鬥,終無勝負,期於必死,遂賦之焉,美遐圻之偉鳥,生太行之岩阻,體貞剛之烈性,亮金德之所輔,戴毛角之雙立,揚玄黃之勁羽,甘沈殞而重辱,有節俠之儀矩,降居檀澤,高處保岑,遊不同嶺,棲必異林,若有翻雄駭逝,孤雌驚翔,則長鳴挑敵,鼓翼專場,逾高越壑,雙戰只僵,階侍斯珥,俯曜文墀,成武官之首飾,增庭燎之高暉。” 

二候虎始交

複卦,六二。《周易·複卦》爻辭:“休複,吉。”《象》曰:“休複之吉,以下仁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伏艮,艮為虎。或雲震二爻納寅,寅為虎。震為生,故曰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虎,猛獸,故《本草》曰,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

此時是陰炁(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炁(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

複卦,六三。《周易·複卦》爻辭:“頻複,厲,無咎。”《象》曰:“頻複之厲,義無咎也。”

《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三爻動,卦變為明夷。互震伏巽,故曰荔挺。下離為見,故曰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荔,《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臣、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雲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於三月也。”

“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炁(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道家大雪導引養生法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大雪十一月節坐功圖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時,起身仰膝,兩手左右托,兩足左右踏,各五七次,叩齒,咽液吐納。

治病:足膝風濕毒氣、口熱舌幹、咽腫、上氣、嗌幹及腫、煩心心痛、黃疸腸癖、陰下濕、饑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無見、心懸如饑、多恐常若人捕等證。

大雪養生要義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道醫上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所以冬屬陰,要以固護陰精為本,從道醫養生的角度出發,大雪節氣也適宜進補養生。

大雪前後,人們會明顯感到寒氣的威力,一股寒風吹來,全身都涼颼颼的。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陽氣內收,蓄積於內以禦寒,因此,冬季養生重在一個“藏”字。

大雪節氣階段,主運客運都是寒氣不及,兩者相疊,則寒入骨髓,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陰君火,冬季反溫,兩者交加,則表示的是寒熱交替,甚是折騰。持續到2018年1月20日的大寒節氣日為止。

《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講到陽明司天之歲:“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

所以稱為“冬季反溫”,症見熱內蘊鬱,具體的指導意義就是少吃油膩熱燙以及煎炸燒烤品,及時舒解腸胃積食,特別是1--5歲的小孩,積食更是容易導致腹脹和發燒。

大雪節氣階段,寒邪更盛,四肢最需要保健,平時沒有多少條件運動的人可以安排時間休閒散步來暖腳,實在沒有時間的,可以用熱水泡腳的方式來暖腳。冬季風寒天氣多,膝蓋、上臂、後頸等部位,最容易被我們忽視,易受風寒,寒傷腎陽,故大雪節氣期間多注意節制私生活,藏精益腎,在冬季如果不注意腎精維護,再強大的補品都彌補不了的。

大雪節氣到來,意味著壬子月的月運到了,壬子月令,寒水通天徹地,於寒性體質的人更為不利,是比一般人更加需要保暖的,暖則不鬱,經氣暢通,少折騰。特別提示的是,今年的大雪節氣在終之氣階段裡,主氣太陽寒水(膀胱),客氣少陰君火(心、腎),冬季反溫,也就是說溫陽不潛藏反而活躍,容易引發人的發熱、出汗、煩躁、失眠等等現象。

對於日常冬湯,推薦一個小湯底:桂枝2,川芎2,知母2,白芍2,茯苓2,灸甘草2,菟絲子2,大棗3個(切開),單位克,如果有失眠的情況,可加酸棗仁2克。以上組配,用來做湯鍋底(可加生薑幾片),也可以單獨飲用,代茶飲。大雪節氣15天,連續用4天即可。

寒性體質者伴有或輕或重、不同程度的肝寒現象,其次加上冬季,再次加上壬子月令,寒氣程度自身寒氣更加容易被激發,臨床表現有憂慮膽怯,倦怠不耐勞,四肢不溫,脈沉細而遲等,中醫的講法是寒滯肝脈。肝的經脈絡於外☆禁☆陰部,經過小腹,分佈兩脅,寒邪凝滯於肝脈,可使經脈攣急,症見下腹脹痛,牽引睾丸墜痛,並見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脈沉弦或遲等。治宜溫肝散寒,經典的溫肝散寒代表方如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由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組成,具有溫肝暖胃、降逆止嘔之功,主治厥陰☆禁☆經頭痛、胃中虛寒及少陰吐利等症。

1順以天時,靜以養陽

《遵生八箋》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

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並要收斂神氣。出門注意防風防寒,不要著涼。也不能過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陽氣耗散。靜養是一種平淡恬靜,卻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須。

2宜增苦絕鹹,靜攝以迎初陽

大雪是進補的上好機會,但不可太過或亂補,尤其今年終之氣是陽明燥金在泉,是個燥冬,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好,以助陽氣生髮。如果平時就是陰虛、濕熱、痰濕體質,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大好過了,稍補就就生「內火」:皮膚乾燥、口腔潰瘍、便秘……

還好,白蘿蔔可「消食祛痰癖」。好東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蘿蔔這時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熱化痰,熟食益脾順氣。特別是吃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蔔汁效果是最好的。

一候鶡鴠不鳴

複卦,初九。《周易·複卦》爻辭:“不遠複,無祗悔,元吉。”《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覆艮為鳥,故曰鶡鳥。震為鳴,初爻動,震變為坤,震象不成,故曰不鳴。”

大雪時候,鶡鴠鳥因天氣寒冷,不再鳴叫了。鶡鴠這種鳥非常特殊,除了中國古代的這個鳥名以外,中國近代和海外也把它稱為寒號鳥,或寒鳴鳥。下面這一段古籍中的文字,介紹了鶡鴠的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進行研究:

“《說文解字》曰:鶡似雉,出上黨。禽經曰:鶡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鬥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義》,亦然;《埤雅》雲,黃黑色,故名為鶡,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餘錄》作鴈,亦恐不然。

《淮南子》作 ,詩注作渴旦。《列子》曰:黃帝與炎帝戰,以雕鶡為旗幟。續《漢書》:輿服志曰:虎賁武騎,皆鶡冠,以其鬥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焉。

【賦】魏陳王曹植鶡賦曰:鶡之為禽猛氣,其鬥,終無勝負,期於必死,遂賦之焉,美遐圻之偉鳥,生太行之岩阻,體貞剛之烈性,亮金德之所輔,戴毛角之雙立,揚玄黃之勁羽,甘沈殞而重辱,有節俠之儀矩,降居檀澤,高處保岑,遊不同嶺,棲必異林,若有翻雄駭逝,孤雌驚翔,則長鳴挑敵,鼓翼專場,逾高越壑,雙戰只僵,階侍斯珥,俯曜文墀,成武官之首飾,增庭燎之高暉。” 

二候虎始交

複卦,六二。《周易·複卦》爻辭:“休複,吉。”《象》曰:“休複之吉,以下仁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伏艮,艮為虎。或雲震二爻納寅,寅為虎。震為生,故曰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虎,猛獸,故《本草》曰,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

此時是陰炁(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炁(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

複卦,六三。《周易·複卦》爻辭:“頻複,厲,無咎。”《象》曰:“頻複之厲,義無咎也。”

《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三爻動,卦變為明夷。互震伏巽,故曰荔挺。下離為見,故曰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荔,《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臣、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雲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於三月也。”

“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炁(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道家大雪導引養生法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大雪十一月節坐功圖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時,起身仰膝,兩手左右托,兩足左右踏,各五七次,叩齒,咽液吐納。

治病:足膝風濕毒氣、口熱舌幹、咽腫、上氣、嗌幹及腫、煩心心痛、黃疸腸癖、陰下濕、饑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無見、心懸如饑、多恐常若人捕等證。

大雪養生要義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道醫上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所以冬屬陰,要以固護陰精為本,從道醫養生的角度出發,大雪節氣也適宜進補養生。

大雪前後,人們會明顯感到寒氣的威力,一股寒風吹來,全身都涼颼颼的。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陽氣內收,蓄積於內以禦寒,因此,冬季養生重在一個“藏”字。

大雪節氣階段,主運客運都是寒氣不及,兩者相疊,則寒入骨髓,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陰君火,冬季反溫,兩者交加,則表示的是寒熱交替,甚是折騰。持續到2018年1月20日的大寒節氣日為止。

《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講到陽明司天之歲:“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

所以稱為“冬季反溫”,症見熱內蘊鬱,具體的指導意義就是少吃油膩熱燙以及煎炸燒烤品,及時舒解腸胃積食,特別是1--5歲的小孩,積食更是容易導致腹脹和發燒。

大雪節氣階段,寒邪更盛,四肢最需要保健,平時沒有多少條件運動的人可以安排時間休閒散步來暖腳,實在沒有時間的,可以用熱水泡腳的方式來暖腳。冬季風寒天氣多,膝蓋、上臂、後頸等部位,最容易被我們忽視,易受風寒,寒傷腎陽,故大雪節氣期間多注意節制私生活,藏精益腎,在冬季如果不注意腎精維護,再強大的補品都彌補不了的。

大雪節氣到來,意味著壬子月的月運到了,壬子月令,寒水通天徹地,於寒性體質的人更為不利,是比一般人更加需要保暖的,暖則不鬱,經氣暢通,少折騰。特別提示的是,今年的大雪節氣在終之氣階段裡,主氣太陽寒水(膀胱),客氣少陰君火(心、腎),冬季反溫,也就是說溫陽不潛藏反而活躍,容易引發人的發熱、出汗、煩躁、失眠等等現象。

對於日常冬湯,推薦一個小湯底:桂枝2,川芎2,知母2,白芍2,茯苓2,灸甘草2,菟絲子2,大棗3個(切開),單位克,如果有失眠的情況,可加酸棗仁2克。以上組配,用來做湯鍋底(可加生薑幾片),也可以單獨飲用,代茶飲。大雪節氣15天,連續用4天即可。

寒性體質者伴有或輕或重、不同程度的肝寒現象,其次加上冬季,再次加上壬子月令,寒氣程度自身寒氣更加容易被激發,臨床表現有憂慮膽怯,倦怠不耐勞,四肢不溫,脈沉細而遲等,中醫的講法是寒滯肝脈。肝的經脈絡於外☆禁☆陰部,經過小腹,分佈兩脅,寒邪凝滯於肝脈,可使經脈攣急,症見下腹脹痛,牽引睾丸墜痛,並見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脈沉弦或遲等。治宜溫肝散寒,經典的溫肝散寒代表方如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由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組成,具有溫肝暖胃、降逆止嘔之功,主治厥陰☆禁☆經頭痛、胃中虛寒及少陰吐利等症。

1順以天時,靜以養陽

《遵生八箋》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

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並要收斂神氣。出門注意防風防寒,不要著涼。也不能過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陽氣耗散。靜養是一種平淡恬靜,卻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須。

2宜增苦絕鹹,靜攝以迎初陽

大雪是進補的上好機會,但不可太過或亂補,尤其今年終之氣是陽明燥金在泉,是個燥冬,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好,以助陽氣生髮。如果平時就是陰虛、濕熱、痰濕體質,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大好過了,稍補就就生「內火」:皮膚乾燥、口腔潰瘍、便秘……

還好,白蘿蔔可「消食祛痰癖」。好東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蘿蔔這時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熱化痰,熟食益脾順氣。特別是吃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蔔汁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