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花上百億買的蘇35,為何非得讓俄飛行員把飛機開回中國?

前天,報導了俄羅斯疑似在12月1日向中國交付第3批蘇-35戰鬥機的新聞,

有網友在評論中問到,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飛行員把蘇-35開到中國?

這個答案其實是很肯定的,就是俄羅斯的飛行員把蘇-35開到中國完成交付工作。

那為什麼是俄羅斯飛行員把飛機開回來呢?是中國飛行員不行麼?當然不是,就這個問題,曾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曾向俄國防出口公司的官員詢問,他表示合同的執行有它的“商業邏輯”。他反問,假如飛機由中方飛行員駕駛回國,

那中途出了問題該算誰的責任?

△據稱是在中國服役的蘇-35,其前往中國交付肯定也是要買保險的,每個商業步驟都不能漏

因此,正確的交付方式是由俄羅斯“有經驗”的飛行員駕駛蘇-35前往中國基地,安全抵達後中方對飛機的狀態進行全面檢查,

中方檢查完畢確定最後才簽字正式交付。

那麼會是哪些俄羅斯“有經驗”的飛行員把蘇-35開到中國呢?大家首先想到的當然是俄空天軍,目前俄軍在遠東部署有三四十架蘇-35。這意味著,在蘇-35生產廠家附近就有近百能夠熟練掌握蘇-35駕駛的作戰飛行員。

不過,開飛機應該不是這些飛行員,至少說這些作戰飛行員不會是主體。因為,向中國出售蘇-35歸根到底還是一種商業行為,

軍方沒有義務“配合”廠家“做生意”。

△俄遠東的蘇-35今夏來中國參加“航空飛鏢”競賽

舉個例子,俄羅斯技術集團的官員曾向北國防務介紹,2016年珠海航展時,俄工業界是非常希望蘇-35繼2014年珠海航展後再次來到進行表演亮相的,但是廠家並沒有自己的蘇-35飛機可以去國外。

這時候,只能嘗試向俄軍“借”飛機,最終似乎是俄軍因“戰備”原因沒讓蘇-35來到中國。

當然,不能排除是工業界因為蘇-35訂單已經簽署沒太“上心”交涉。但這至少說明,生意和軍方還是涇渭分明的,足以作為絕對合適的“藉口。”

△前不久蘇-35在迪拜航展驚豔亮相,

飛機就是找俄軍借的,但表演則是廠家自己的試飛員波戈丹

正因如此,俄廠家在向中國交付蘇-35時,駕駛蘇-35過來的應該是廠家自己的飛行員。在俄羅斯,各大航空公司、設計局都有各自的試飛團隊,蘇霍伊公司和生產蘇-35的共青城廠當然也不例外,這些飛行員足以完成駕機前往中國交貨的任務。

11月1日,俄方向中國交付蘇-35可能有5-6架。如果說,是因廠家自己的飛行團隊人數“臨時”無法這些任務,而去找俄空天軍“借”戰鬥機飛行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去找俄空天軍“借”戰鬥機飛行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