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天兩篇600w+爆文,推文驚動食藥監總局,丁香醫生怎麼做到的?

12月6日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了《總局關於莎普愛思滴眼液有關事宜的通知》。

通知要求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督促莎普愛思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並於三年內上報結果。

至此,這個霸佔螢屏,常年熱賣,卻被眼科醫生痛恨的“神藥”,終於走進了監管部門的視野。與此同時,過去一周內莎普愛思母公司股價持續走低,市值蒸發近4億元。

而推動這一切的,是公眾號“丁香醫生”4天前的一篇推文《一年狂賣7.5 億的洗腦神藥,請放過中國老人》。

文章指出,多位眼科醫生不認可莎普愛思滴眼液的“白內障防治功效”,但莎普愛思的廣告語刻意誇大藥效,

讓不少老年人相信“眼藥水能治好白內障”,從而延誤了治療。

這篇推文發出後,立刻引爆了輿論,72小時後,閱讀量達到618w。其中,有不少醫療界人士的回應支持。

知乎網友、神經病學在讀博士@韋思說,醫療健康領域還有大量這樣的“皇帝的新衣”沒被拆穿,可惜大多數老百姓並不知道。“丁香醫生敢於做這件事,我非常支持和敬佩”。

從0到2000萬粉絲,

丁香醫生的新媒體征途

減少醫患之間資訊的不對等,

為大眾提供可信賴的健康資訊,是2014年9月開通第一個微信公眾號以來,丁香醫生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這之前,丁香醫生的母公司丁香園一直專注於B端(面向藥企和醫生)的醫療業務。隨著丁香醫生的誕生,丁香園開啟了面向大眾的內容征途。

“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微信上與醫學和養生相關的內容,絕大多數不是由醫生創造的。放眼看整個中國的互聯網,能值得信賴的醫學科普內容實在太少了。

丁香園副總裁、丁香醫生負責人初洋說,這是他當初放棄當外科醫生,從事醫學科普工作的重要原因。

跟初洋一樣出身醫療背景的,在丁香醫生的新媒體團隊中還有很多。“最開始整個團隊都有醫學背景”,新媒體運營王璐說,

之後也吸納了一些傳媒相關專業的同事,現在17人的新媒體團隊中,有醫學背景的占到一半以上。

背靠丁香園強大的醫療資源,抓住健康資訊的“專業性”空缺,依託一支有醫學素養的運營團隊,3年的時間,丁香醫生做到了全網最大的醫療健康科普平臺。

目前,公眾號“丁香醫生”的粉絲數接近600萬。在新榜發佈的中國健康類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中,“丁香醫生”長期佔據榜首。

去年10月開通的“丁香醫生”知乎機構號,在一年時間內粉絲數達到83萬,位居知乎用戶數排行榜第三。

目前,丁香醫生旗下已經擁有“丁香醫生”“健康頭條”“丁香媽媽”等10多個新媒體矩陣號,全平臺用戶數超過2000萬。

丁香醫生部分新媒體矩陣

從0到2000萬,丁香醫生是怎麼快速成長的?“我們是靠內容取勝的”,王璐回答得非常乾脆。

專業內容+說人話:

健康科普也能做成爆款

截至目前,“莎普愛思”一文的閱讀量已經超過600萬,這是10天內“丁香醫生”誕生的第2篇百萬級爆文。

11月25日,一篇《被乳☆禁☆房按摩害慘的中國女人》在7天裡收穫了715萬閱讀量。

除了這類百萬級的“爆款”,“丁香醫生”頭條的平均閱讀量也保持在30萬到 50萬之間。

微信生態下的健康資訊,要麼充斥著大量謠言,要麼過於晦澀難懂,“丁香醫生”如何平衡內容的專業性和傳播性?“靠內容取勝”的要義又是什麼?

800多個簽約作者

除了新媒體運營團隊有很強的專業背景外,丁香醫生還有一個800多人的簽約作者團隊,這些簽約作者都是醫生和醫療專業人士。

王璐說,丁香醫生95%以上的內容都是向簽約作者約稿,編輯團隊會先確認選題,再將選題給專業作者,“我們對選題的敏感度要比醫生高很多,知道讀者的痛點在哪裡,想解決什麼疑惑”。

同行評議制度

提到“同行評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也許是學術論文,但丁香醫生卻將這個制度引入了健康科普。

“簽約作者提供的每篇原始稿件,在編輯改寫優化之前,都會經過同行審稿”,王璐告訴新榜,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確保內容的專業性。

“他們連科普文都做到了專業學術論文一樣的同行評審制度”,皮膚科醫生陳奇權在知乎寫道:說實話,我知道後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讓專業內容“說人話”

在保證原始稿件的內容專業性之外,丁香醫生的編輯做得最多的努力,就是讓稿子“說人話”:讓每一個專業概念都有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

比如《被乳☆禁☆房按摩害慘的中國女人》一文通篇都在用葡萄比喻乳腺,“這樣的內容對讀者來說就很有畫面感,理解起來很輕鬆。”王璐說,每篇由專業作者撰寫的推文,都會經過編輯“說人話”的“翻譯”後,再呈現給讀者。

老選題也能挖到新角度

對於垂直領域的科普公號來說,選題來源其實相對受限,但“丁香醫生”每天都要推送兩次甚至更多,它是怎麼克服“選題荒“的?

“我們有自己的選題熱詞庫”,王璐說,編輯團隊定期會對文章的標題和選題打標籤。觀察標籤詞用到的次數,以及它的閱讀量水準。

更重要的是 ,“丁香醫生”編輯團隊會從老選題中挖掘新角度。同一個選題,可能去年就發佈過,但編輯們會賦予它新的切入點和資訊增量。

例如“乳☆禁☆房按摩”一文,實際是一位作者兩年前的投稿。“當時推送後也很快達到了10w+,但傳播量遠不如現在”。

2年前發佈在“丁香醫生”的“乳☆禁☆房按摩”文章

王璐說,針對這篇稿件,他們優化了內容和標題,調整了版式配圖,“而且情緒指向比以前更明確一些”。

“我們發現有的內容本身很優質,點贊和轉載量都很高,但傳播欠一點火候,可能因為表述相對中立。後來經過一點矯正,讓情緒更明確、指向更清楚,傳播就會更好。”

“神藥”揭黑報導背後:

傳遞靠譜的健康資訊

“我寫科普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看不慣網上到處都充斥一些胡說八道的養生帖、美容貼、假科普。”皮膚外科醫生陳奇權說。

而這樣的感慨,正是丁香醫生團隊策劃“莎普愛思”這個選題的初衷:

我們身在醫療行業內,陸續有眼科醫生向我們吐槽或抱怨過這種藥物,後來我們去查莎普愛思的公開信息和廣告素材,才發現原來這樣藥物的銷售範圍如此之廣,而專業醫生的這些質疑和建議公眾並不知道,我們覺得有必要讓公眾知曉。

在健康資訊謠言氾濫的大環境下,讓公眾知曉正確的醫學資訊,是丁香醫生一直以來所做的努力。除了日常推文外,丁香醫生還與微信合作,成了最早一批官方認證的闢謠機構。

“在闢謠後臺可以看到近期按閱讀數排行的,被用戶舉報的謠言文章,我們會來確認它是否為謠言,當被判定為謠言後,就會以闢謠的形式呈現出來。”

圖為“微信闢謠助手”頁面

王璐說,丁香醫生每天都會有專人在後臺進行闢謠操作,闢謠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現成的文章連結駁回,另一種是專門寫一段文字進行論述。“有一篇闢謠文章連結,被打開了700多萬次,說明謠言本身傳播得特別廣”。

“丁香醫生”闢謠頁面後臺閱讀量

在“傳遞靠譜的健康資訊”上,丁香醫生的另一個嘗試是知識付費。

早在2016年7月,丁香醫生就推出了線上付費醫療問答“來問醫生”,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醫療諮詢服務。

今年9月,丁香醫生以母嬰領域為切入點,在公眾號和“丁香醫生”小程式上,上線了音訊和視頻形式的知識付費課程。

“丁香醫生”小程式的付費課程頁面

“內容是丁香醫生團隊的核心競爭力,而新手媽媽知識焦慮尤其突出”,初洋告訴新榜。

在丁香醫生的知識付費平臺上,一節解決寶寶夜醒的直播課,上線一周參加人數超過 5000 人,參與人次超過 2萬。

正如丁香園的創始人李天天在《從丁香園到丁香醫生》一文中所說:

“十七年前,我的想法很簡單:幫助身邊的醫生同行。今天,我的想法仍然很簡單:和全國優秀的醫生同行一起,通過丁香醫生,給患者一個簡單可信賴的幫助,就像蘭安生,陳志潛們那樣。”

丁香醫生部分新媒體矩陣

從0到2000萬,丁香醫生是怎麼快速成長的?“我們是靠內容取勝的”,王璐回答得非常乾脆。

專業內容+說人話:

健康科普也能做成爆款

截至目前,“莎普愛思”一文的閱讀量已經超過600萬,這是10天內“丁香醫生”誕生的第2篇百萬級爆文。

11月25日,一篇《被乳☆禁☆房按摩害慘的中國女人》在7天裡收穫了715萬閱讀量。

除了這類百萬級的“爆款”,“丁香醫生”頭條的平均閱讀量也保持在30萬到 50萬之間。

微信生態下的健康資訊,要麼充斥著大量謠言,要麼過於晦澀難懂,“丁香醫生”如何平衡內容的專業性和傳播性?“靠內容取勝”的要義又是什麼?

800多個簽約作者

除了新媒體運營團隊有很強的專業背景外,丁香醫生還有一個800多人的簽約作者團隊,這些簽約作者都是醫生和醫療專業人士。

王璐說,丁香醫生95%以上的內容都是向簽約作者約稿,編輯團隊會先確認選題,再將選題給專業作者,“我們對選題的敏感度要比醫生高很多,知道讀者的痛點在哪裡,想解決什麼疑惑”。

同行評議制度

提到“同行評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也許是學術論文,但丁香醫生卻將這個制度引入了健康科普。

“簽約作者提供的每篇原始稿件,在編輯改寫優化之前,都會經過同行審稿”,王璐告訴新榜,這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確保內容的專業性。

“他們連科普文都做到了專業學術論文一樣的同行評審制度”,皮膚科醫生陳奇權在知乎寫道:說實話,我知道後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讓專業內容“說人話”

在保證原始稿件的內容專業性之外,丁香醫生的編輯做得最多的努力,就是讓稿子“說人話”:讓每一個專業概念都有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

比如《被乳☆禁☆房按摩害慘的中國女人》一文通篇都在用葡萄比喻乳腺,“這樣的內容對讀者來說就很有畫面感,理解起來很輕鬆。”王璐說,每篇由專業作者撰寫的推文,都會經過編輯“說人話”的“翻譯”後,再呈現給讀者。

老選題也能挖到新角度

對於垂直領域的科普公號來說,選題來源其實相對受限,但“丁香醫生”每天都要推送兩次甚至更多,它是怎麼克服“選題荒“的?

“我們有自己的選題熱詞庫”,王璐說,編輯團隊定期會對文章的標題和選題打標籤。觀察標籤詞用到的次數,以及它的閱讀量水準。

更重要的是 ,“丁香醫生”編輯團隊會從老選題中挖掘新角度。同一個選題,可能去年就發佈過,但編輯們會賦予它新的切入點和資訊增量。

例如“乳☆禁☆房按摩”一文,實際是一位作者兩年前的投稿。“當時推送後也很快達到了10w+,但傳播量遠不如現在”。

2年前發佈在“丁香醫生”的“乳☆禁☆房按摩”文章

王璐說,針對這篇稿件,他們優化了內容和標題,調整了版式配圖,“而且情緒指向比以前更明確一些”。

“我們發現有的內容本身很優質,點贊和轉載量都很高,但傳播欠一點火候,可能因為表述相對中立。後來經過一點矯正,讓情緒更明確、指向更清楚,傳播就會更好。”

“神藥”揭黑報導背後:

傳遞靠譜的健康資訊

“我寫科普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看不慣網上到處都充斥一些胡說八道的養生帖、美容貼、假科普。”皮膚外科醫生陳奇權說。

而這樣的感慨,正是丁香醫生團隊策劃“莎普愛思”這個選題的初衷:

我們身在醫療行業內,陸續有眼科醫生向我們吐槽或抱怨過這種藥物,後來我們去查莎普愛思的公開信息和廣告素材,才發現原來這樣藥物的銷售範圍如此之廣,而專業醫生的這些質疑和建議公眾並不知道,我們覺得有必要讓公眾知曉。

在健康資訊謠言氾濫的大環境下,讓公眾知曉正確的醫學資訊,是丁香醫生一直以來所做的努力。除了日常推文外,丁香醫生還與微信合作,成了最早一批官方認證的闢謠機構。

“在闢謠後臺可以看到近期按閱讀數排行的,被用戶舉報的謠言文章,我們會來確認它是否為謠言,當被判定為謠言後,就會以闢謠的形式呈現出來。”

圖為“微信闢謠助手”頁面

王璐說,丁香醫生每天都會有專人在後臺進行闢謠操作,闢謠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現成的文章連結駁回,另一種是專門寫一段文字進行論述。“有一篇闢謠文章連結,被打開了700多萬次,說明謠言本身傳播得特別廣”。

“丁香醫生”闢謠頁面後臺閱讀量

在“傳遞靠譜的健康資訊”上,丁香醫生的另一個嘗試是知識付費。

早在2016年7月,丁香醫生就推出了線上付費醫療問答“來問醫生”,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醫療諮詢服務。

今年9月,丁香醫生以母嬰領域為切入點,在公眾號和“丁香醫生”小程式上,上線了音訊和視頻形式的知識付費課程。

“丁香醫生”小程式的付費課程頁面

“內容是丁香醫生團隊的核心競爭力,而新手媽媽知識焦慮尤其突出”,初洋告訴新榜。

在丁香醫生的知識付費平臺上,一節解決寶寶夜醒的直播課,上線一周參加人數超過 5000 人,參與人次超過 2萬。

正如丁香園的創始人李天天在《從丁香園到丁香醫生》一文中所說:

“十七年前,我的想法很簡單:幫助身邊的醫生同行。今天,我的想法仍然很簡單:和全國優秀的醫生同行一起,通過丁香醫生,給患者一個簡單可信賴的幫助,就像蘭安生,陳志潛們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