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鄭州限行一周,超八成受訪者點贊

□記者 陳駿

限行一周,鄭州市民是吐槽還是點贊?週六周日兩天,大河報記者對限行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民意測驗”——50位受訪者中,有43位為之點贊。

週六晚7時許,大河報記者來到鄭東新區農業南路與商鼎路交叉口附近的一處停車場進行隨機採訪。

車主孫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車是雙號,週六不開,但其實週五他也沒開,選擇了地鐵+共用單車去上班,“我覺得現代人只是習慣了開車,變懶了,前天我騎了半個多小時的車出出汗感覺還挺好的”。

隨後半個多小時的採訪中,在23位“有車一族”中有19人對限行點贊。其中,家住海馬公園2期的業主姬女士掏出手機點開地圖告訴記者,平日裡,這會兒正是中州大道和隴海高架最堵的時候,而地圖顯示的即時路況則基本為綠色,“每人讓出一點自己的方便,換回來了大家的方便還有藍天,我覺得這事兒挺划算的”。

鄭東新區天澤街一帶因集聚了多家餐飲名店,平日一到“飯點兒”,

附近車位就爆滿。而昨日中午,大河報記者在天澤街與天賦路交叉口附近採訪時卻發現,路邊車位尚有空餘。市民方先生是淮河路一家單位的政府公務員,他說,限行帶來的變化不僅在熱門商圈,在自己單位也有明顯變化。限行前,單位停車場“一位元難求”,有時候一上午要下樓挪車好幾趟,而現在,曾經圍著單位大院兒繞N圈才能找到車位的尷尬再也沒有了。

此外,一些市民也為鄭州的限行政策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

市民吳先生建議:每日晚10時至次日6時的非高峰時段,設立“非禁行”時段,

方便上夜班及外出辦事的人將車開回家存放。

市民汪先生建議:政府應當在綠色出行方面提供更多保障。他以當天自己從家中騎車前往飯店的過程舉例,騎車行進的路線往往會被停靠在慢車道上的機動車所阻擋,繞進快車道騎車則很不安全。他表示鄭州可將目前在金水東路等部分路段已有的自行車專用道進行推廣。“在歐洲一些國家都設有自行車專用道,很少和其他道路有平交道口,在夜間還設有反游標保障騎車人的安全。”他期待這樣的“自行車專用道”能儘早在鄭州更多路段上出現,並引導、促使大家從目前的被動“限行”變為“主動綠色出行”。

很少和其他道路有平交道口,在夜間還設有反游標保障騎車人的安全。”他期待這樣的“自行車專用道”能儘早在鄭州更多路段上出現,並引導、促使大家從目前的被動“限行”變為“主動綠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