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八成受訪學生認為身邊存在這種暴力,但老師、家長卻最容易忽視

你小時候被同學起過綽號嗎?胖的同學被稱為“水桶”,瘦的同學被稱為“泥鰍”等,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還覺得蠻有趣的?

一些可愛、有趣的昵稱、綽號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倒也無傷大雅,

但是如果同學之間取綽號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甚至達到諷刺、辱駡的程度,問題就嚴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校園冷暴力”的形式之一。除了給同學取難聽的綽號,再比如班級來了新學生,被班級上幾個同學排擠、孤立,這也都屬於“校園冷暴力”的範疇。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發佈一組資料,在對1999人進行的調查中,86%受訪者認為身邊存在校園“冷暴力”,60.1%受訪者認為校園“冷暴力”會在當事人內心留下陰影,

諷刺、辱駡和嘲笑被認為是最常見的校園冷暴力形式。

18日,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寫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認為,校園“冷暴力”的發生和學生的心理年齡有很大關係。“初高中的孩子往往還不太成熟,容易斤斤計較”。同時,馬澤輝覺得不同學習階段的課業壓力也會對校園“冷暴力”產生影響,“中學時期,面對中考、高考的壓力,很多孩子的精神是緊繃的,

比較容易受到‘刺激’。和同學發生矛盾後,也不會自主進行心理疏導和排解”。

也有人認為,不應該用成年人的價值觀來過度解讀冷暴力——

《南方日報》去年也對這一話題進行採訪,調查顯示在很多“校園冷暴力”事件中,老師往往是後知後覺的。實際上,在採訪中,不少老師很反感“冷暴力”的說法,他們認為,也許冷暴力確實存在,“但不應該用成年人的價值觀來過度解讀冷暴力。

該如何解讀“校園冷暴力”或許不是我們要討論的最主要問題,這不只是孩子的原因,要改變這種日漸蔓延的校園現象,還需要社會、學校尤其是家庭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們能夠在一個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中成長。

如何幫助那些遭遇校園“冷暴力”的孩子們?

老師們,讓班上別太冷,變得暖暖的!

老師除了講授知識,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老師的關愛,而這些關愛往往從自身為出發點,

從點滴細節做起……

做一個好心態的老師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是辛勤的園丁”都是對教師的稱頌,強調教師的奉獻和無私,把教師捧上神壇,但我們總忽略了教師本質上還是“人”、是一個“職業”,教師也有自己的需求。作為普通人的教師,面對各種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

也難免在出現心理問題時,把個人情緒帶工作中,發洩到學生身上,而學生往往也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

“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在學生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如果教師出口傷人,或者對學生區別對待,無形中會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並且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行為。因此教師們應該養成一個好的心態,不做反面教材,以良好的行為規範影響學生。

重視心理輔導,做一個懂聆聽的老師

教師在看到有孩子因為自身缺陷而受到他人嘲笑的時候,應該立即制止,並且事後要追蹤學生的情況,對其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幫助其重新建立自信。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遠比那個時候的我們來得成熟,作為老師或家長的我們雖然有時候很難參與其中,但我們能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的友情,面對孤立排擠我們如何強大自己的內心。”

這是一名教師在觀看完一部描述校園冷暴力的電影后寫下的文字,是不是也值得我們借鑒?

要看到不同孩子閃光點 批評也要講藝術

有教育專家表示,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指出學生的不良習慣,並幫助學生進步。但是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杜絕身體暴力的同時,也要儘量避免“冷暴力”。

一個好的教育者,批評學生、説明學生進步也需要技巧。批評學生要有根有據,公平公正。雖然適當的教育是應該的,但是也要掌握分寸,要在理解、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教育學生。比如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老師用心去理解,就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讓孩子遠離校園冷暴力,以下這幾點家長要牢記!

改變觀念,對冷暴力的影響和危害給予足夠重視

很多校園冷暴力行為,是家長不瞭解的,甚至知道了也不夠重視,覺得自己小時候也被同學們取過綽號、開過玩笑,現在不也挺好的,正因為掉以輕心,才往往忽略了孩子正在遭受的傷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尤其是一些存在缺陷的孩子。保持與孩子的日常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取得孩子的信任,讓他們明白,父母才是最能保護他們的人,這樣一旦受到欺淩,他們可以儘快告知家長。如果察覺有異常,則需進一步觀察和溝通,務必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

一旦發現問題,家長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心理專家建議,一旦發現孩子被其他同學排斥或孤立的情況,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做出過激舉動,魯莽行事只會將情況變得更糟。要鼓勵孩子多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儘量讓他學會自己去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困境。比如可以嘗試主動與同學化解尷尬和誤會,也可以先和一些性格較為和善的同學成為朋友,獲取支持、增強自信。如果情況較為糟糕,則可以向老師求助,協商一個穩妥的方法解決問題。

事情發生後,家長還要密切追蹤孩子的情緒,適當對孩子進行挫折和自信教育,告訴他們什麼是挫折,挫折並不可怕,讓孩子們回歸自信,這都可以用日常聊天的形式進行。

近7成校園冷暴力在初中, 初中生家長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中國青年報發佈一組資料可以看出,69.6%受訪者認為校園冷暴力多出現在初中階段,可見初中是校園冷暴力的高發階段。

由於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絕大多數學生即使遭受了校園冷暴力,也不會向老師或家長反映情況,導致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很多孩子被別人諷刺、挖苦後,往往一個人難過,最多只是找好朋友傾訴,不會輕易‘告訴老師’”。

判斷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遭遇了“冷暴力”,最簡單的就是看孩子是不是出現了與年齡、經歷不相符的狀態,比如心情低落、愛哭、毫無理由地發脾氣、頭腦反應慢、失眠、厭學等。當突然出現這些與日常不符的消極狀態時,家長就得注意,這可能就是孩子在學校遭遇了“冷暴力”的信號,嚴重者甚至會精神抑鬱,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應及時與孩子包括老師進行溝通,全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希望現實中如大雄一般的孩子,即使沒有哆啦A夢,也能感受到來自身邊人和世界的善意,健康快樂成長。不知您對此怎麼看?也歡迎您留言,分享您的經驗和看法。

重視心理輔導,做一個懂聆聽的老師

教師在看到有孩子因為自身缺陷而受到他人嘲笑的時候,應該立即制止,並且事後要追蹤學生的情況,對其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幫助其重新建立自信。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遠比那個時候的我們來得成熟,作為老師或家長的我們雖然有時候很難參與其中,但我們能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的友情,面對孤立排擠我們如何強大自己的內心。”

這是一名教師在觀看完一部描述校園冷暴力的電影后寫下的文字,是不是也值得我們借鑒?

要看到不同孩子閃光點 批評也要講藝術

有教育專家表示,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指出學生的不良習慣,並幫助學生進步。但是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杜絕身體暴力的同時,也要儘量避免“冷暴力”。

一個好的教育者,批評學生、説明學生進步也需要技巧。批評學生要有根有據,公平公正。雖然適當的教育是應該的,但是也要掌握分寸,要在理解、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教育學生。比如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老師用心去理解,就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讓孩子遠離校園冷暴力,以下這幾點家長要牢記!

改變觀念,對冷暴力的影響和危害給予足夠重視

很多校園冷暴力行為,是家長不瞭解的,甚至知道了也不夠重視,覺得自己小時候也被同學們取過綽號、開過玩笑,現在不也挺好的,正因為掉以輕心,才往往忽略了孩子正在遭受的傷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尤其是一些存在缺陷的孩子。保持與孩子的日常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取得孩子的信任,讓他們明白,父母才是最能保護他們的人,這樣一旦受到欺淩,他們可以儘快告知家長。如果察覺有異常,則需進一步觀察和溝通,務必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

一旦發現問題,家長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心理專家建議,一旦發現孩子被其他同學排斥或孤立的情況,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做出過激舉動,魯莽行事只會將情況變得更糟。要鼓勵孩子多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儘量讓他學會自己去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困境。比如可以嘗試主動與同學化解尷尬和誤會,也可以先和一些性格較為和善的同學成為朋友,獲取支持、增強自信。如果情況較為糟糕,則可以向老師求助,協商一個穩妥的方法解決問題。

事情發生後,家長還要密切追蹤孩子的情緒,適當對孩子進行挫折和自信教育,告訴他們什麼是挫折,挫折並不可怕,讓孩子們回歸自信,這都可以用日常聊天的形式進行。

近7成校園冷暴力在初中, 初中生家長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中國青年報發佈一組資料可以看出,69.6%受訪者認為校園冷暴力多出現在初中階段,可見初中是校園冷暴力的高發階段。

由於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絕大多數學生即使遭受了校園冷暴力,也不會向老師或家長反映情況,導致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很多孩子被別人諷刺、挖苦後,往往一個人難過,最多只是找好朋友傾訴,不會輕易‘告訴老師’”。

判斷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遭遇了“冷暴力”,最簡單的就是看孩子是不是出現了與年齡、經歷不相符的狀態,比如心情低落、愛哭、毫無理由地發脾氣、頭腦反應慢、失眠、厭學等。當突然出現這些與日常不符的消極狀態時,家長就得注意,這可能就是孩子在學校遭遇了“冷暴力”的信號,嚴重者甚至會精神抑鬱,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應及時與孩子包括老師進行溝通,全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希望現實中如大雄一般的孩子,即使沒有哆啦A夢,也能感受到來自身邊人和世界的善意,健康快樂成長。不知您對此怎麼看?也歡迎您留言,分享您的經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