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了7年的老朗逸一點毛病沒有 才知道大眾汽車沒選錯

為了紀念特別在寒風中把車簡單的洗了洗,2011款1.4T手動品雅版,

話說老朗逸的造型算是本土化特徵比較明顯的,而且帶有東方的審美觀點,而且售價也很接地氣,大概4.6X1.7幾米這樣的尺寸也非常合適,感覺有點替換老普桑地位的車型,畢竟價格、尺寸、造型和品牌影響力都夠用,但是誰知沒多久居然出了個小桑塔納,結果普桑多年的地位傳承算讓上海大眾給廢了,就過就是上海大眾再無“普桑”的傳說了。

簡單說過了外形就必須要說說此車的動力裝置,1.4T的老款朗逸搭配的是代號為EA111的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老實講這款發動機在多車道非高峰時段的城市道路還是不錯的,

220牛/米的扭矩在低轉速時就會出現,即便是手動變速箱可以說做到遊刃有餘,但是用在純高速路段特別是個別110千米/時的速度再往上就稍有不從容了。

但是有一點疑問我想請教下

實話說朗逸側面的腰線還是很漂亮的,一體化的一氣呵成,要說哪裡不協調主要是前後門的長度搭配不合理,這也沒辦法,朗逸畢竟是老寶來加長的產物,廠家有控制成本的意識,沒有在B柱後方加塊布丁就很不錯了,不過朗逸和新寶來在老寶來PQ34平臺加長時的工程樣車和實驗都是在歐洲做的,

當時的汽車雜誌汽車之友有介紹,所以老PQ34平臺的加長平臺的穩定和可靠性還是不錯的。

205/55R16的輪胎尺寸搭配7輻式的力量感輪轂也很不錯,特別是幾年前時這個尺寸還不錯,輪胎的高度可以達到膝蓋處,不過近年來動不動就是18以上的輪轂,但是輪胎等配套設施的價格也都更貴了,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車原配的輪胎是米其林的輪胎,覺得挺幸運的。

朗逸的後視鏡還是比較別致的,關鍵是把轉向燈集成到了上面,當年我記得最早這樣設計的是賓士,2010年的時候很多車,甚至比朗逸級別更高的車也沒有把這個功能作為標配,所以這一點還是值得點贊的,而且我覺得設計在這個位置確實比在翼子板上更醒目一些,其實大家在選車的時候遇到難以選擇的車型時這點也算加分項目,畢竟事關安全。

說下駕駛室,不管是哪一級別的車前排座位空間都應該沒有大問題,不過座椅與方向盤等的位置搭配也很重要,設計考究的廠家車開起來就很舒服,要是設計不講究的廠家的車輛,開起來會有種怪怪的感覺,其實問題不大,就看廠家重視不重視了。

說到了座椅細節,前些日子去試駕GL6的時候也順帶讓4S店幫忙評估了一下這車,雖然實車是4萬公里的車,但是座椅確實磨損嚴重,甚至讓人感覺這不是四萬公里左右的車子的座椅,這點我也比較疑惑,不知道怎麼形成的。座椅的手動高低調節點個贊。

車門的內飾板,其實不用多說,朗逸這款車到處都是硬邦邦的塑膠無可厚非,畢竟出於控制成本,而且硬塑膠也是夠用的,不過中間米色的位置倒也用上了仿皮材質,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用心,而且儲物空間充足,充分的考慮了水杯放置等問題。

鍍鉻的內把手還算漂亮,就是夏天燙手,其實很多車都是不知道有沒辦法解決下,事情雖小,但是也讓人不舒服不是?哪個車廠解決這個問題肯定是加分項目。

素素的方向盤,除了大眾的鍍鉻LOGO外其他地方毫無裝飾,實話說不應該,就算捨不得放多功能摁鍵,簡單的多些裝飾的鍍鉻條也是好的,方向盤的整體質感就會出來的

我一直特別奇怪黑米外加木紋或鋼琴漆的飾條的內飾怎麼搭配了一個銀色的中控面板,說實話就是塑膠純色的中控飾板都還好。但是危險報警閃光燈的開關位置設計的不錯,畢竟緊急情況下副駕駛也可以及時幫忙打開,避免了安全隱患。倒是很多麵包車把這個件設置在轉向柱上,顯然有隱患存在。

原來覺得後排的空間不小,甚至前排座椅靠前的時候都可以蹺二郎腿,但是代價是較短的後排坐墊,長途行駛時後排的人員不是很舒服,這點以前沒感覺,但是坐過的好車多了之後發現了這一點不足,至於哪種好確實沒有公論,但是車畢竟是來坐的,不是用來看的,所以還是把座椅設計的舒服一些更好,哪怕放棄掉仿皮的材質呢,僅僅採用織物座椅都是可以接受的。

Tsi的尾標當年時讓人感覺是技術領先的象徵,而大眾也聽過不同顏色的子母代表了不同排量的車型,像圖中的僅子母I是紅的代表1.4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子母是S、I為紅的代表1.8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個別進口的1.4T雙增壓型發動機也採取S、I兩個紅色子母),而三個子母都是紅色的則代表2.0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的發動機,當時分辨發動機的排量比較好分辨。

朗逸的屁股處理我覺得要遠遠好於正臉的造型,雖然這是一台上海大眾推出的車型產品,甚至被很多網友戲稱為“德原郎”,根本原因是因為朗逸把握住了市場的大潮,把握住了事物成功的客觀規律。

所以這一點還是值得點贊的,而且我覺得設計在這個位置確實比在翼子板上更醒目一些,其實大家在選車的時候遇到難以選擇的車型時這點也算加分項目,畢竟事關安全。

說下駕駛室,不管是哪一級別的車前排座位空間都應該沒有大問題,不過座椅與方向盤等的位置搭配也很重要,設計考究的廠家車開起來就很舒服,要是設計不講究的廠家的車輛,開起來會有種怪怪的感覺,其實問題不大,就看廠家重視不重視了。

說到了座椅細節,前些日子去試駕GL6的時候也順帶讓4S店幫忙評估了一下這車,雖然實車是4萬公里的車,但是座椅確實磨損嚴重,甚至讓人感覺這不是四萬公里左右的車子的座椅,這點我也比較疑惑,不知道怎麼形成的。座椅的手動高低調節點個贊。

車門的內飾板,其實不用多說,朗逸這款車到處都是硬邦邦的塑膠無可厚非,畢竟出於控制成本,而且硬塑膠也是夠用的,不過中間米色的位置倒也用上了仿皮材質,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用心,而且儲物空間充足,充分的考慮了水杯放置等問題。

鍍鉻的內把手還算漂亮,就是夏天燙手,其實很多車都是不知道有沒辦法解決下,事情雖小,但是也讓人不舒服不是?哪個車廠解決這個問題肯定是加分項目。

素素的方向盤,除了大眾的鍍鉻LOGO外其他地方毫無裝飾,實話說不應該,就算捨不得放多功能摁鍵,簡單的多些裝飾的鍍鉻條也是好的,方向盤的整體質感就會出來的

我一直特別奇怪黑米外加木紋或鋼琴漆的飾條的內飾怎麼搭配了一個銀色的中控面板,說實話就是塑膠純色的中控飾板都還好。但是危險報警閃光燈的開關位置設計的不錯,畢竟緊急情況下副駕駛也可以及時幫忙打開,避免了安全隱患。倒是很多麵包車把這個件設置在轉向柱上,顯然有隱患存在。

原來覺得後排的空間不小,甚至前排座椅靠前的時候都可以蹺二郎腿,但是代價是較短的後排坐墊,長途行駛時後排的人員不是很舒服,這點以前沒感覺,但是坐過的好車多了之後發現了這一點不足,至於哪種好確實沒有公論,但是車畢竟是來坐的,不是用來看的,所以還是把座椅設計的舒服一些更好,哪怕放棄掉仿皮的材質呢,僅僅採用織物座椅都是可以接受的。

Tsi的尾標當年時讓人感覺是技術領先的象徵,而大眾也聽過不同顏色的子母代表了不同排量的車型,像圖中的僅子母I是紅的代表1.4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子母是S、I為紅的代表1.8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個別進口的1.4T雙增壓型發動機也採取S、I兩個紅色子母),而三個子母都是紅色的則代表2.0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的發動機,當時分辨發動機的排量比較好分辨。

朗逸的屁股處理我覺得要遠遠好於正臉的造型,雖然這是一台上海大眾推出的車型產品,甚至被很多網友戲稱為“德原郎”,根本原因是因為朗逸把握住了市場的大潮,把握住了事物成功的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