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縣一品助農行動,為家鄉農產品喝彩!周公故里,岐山臊子面

岐山縣以境內有岐山而得名。於陝西省西部,寶雞市境東北部。

北接麟游縣,南連太白縣,東與扶風、眉縣接壤,西同鳳翔、陳倉區毗鄰。岐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享有"青銅器之鄉"、"甲骨文之鄉"、"中國千年古縣"、"民間藝術之鄉"和"陝菜之鄉"、"轉鼓之鄉"的美譽,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岐山歷史

夏禹治水,遍識山川,岐山地區屬雍州。隋,改岐山郡為扶風郡,開皇十六年移三龍縣治於西40裡(今鳳鳴鎮),改名岐山縣。大業九年(613)又移縣治于東北8裡。唐,撤扶風郡設關內道鳳翔府,岐山為其所屬。武德元年移縣治于張堡(一說張堡壘,今地不詳)。三年分岐山縣東部置韋川縣。七年移縣治于龍尾堡。貞觀七年分岐山東北部及上宜縣置岐陽縣。八年廢虢縣入岐山縣,

移縣治於今址。五代十國,岐地仍屬鳳翔府。北宋熙寧五年分陝西路西部置秦鳳路,岐山縣屬秦鳳路鳳翔府。岐山風景區金大定二十七年置鳳翔路,岐山縣屬鳳翔路鳳翔府。元,廢鳳翔路,岐山縣屬陝西行中書省鳳翔府所轄。明,改陝西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佈政使司,鳳翔府未變,岐山縣仍屬其轄。清,岐山縣屬鳳邠道鳳翔府。民國,廢府留縣。先屬陝西關中道,其治先在鳳翔縣,
後移寶雞縣--今寶雞市)。

周公廟,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西北6.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面積約62萬平方米。此處依山傍水、古木參天、風景秀麗,東、西、北三面環山,唯南邊與平地相接,狀如簸箕。《詩經》中描述此地為“有卷者阿,飄風自南”。因此,後世人稱這裡為“古卷阿”。

岐山是周室發祥之地,3000多年前“鳳鳴岐山”的典故就發生在古卷[3-4]阿北部的鳳凰山上。周公廟風景名勝區規模宏大,現存古建築三十多座,唐柏漢槐多株,植被豐茂,濃蔭蔽日,是寶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國古代建築群。從古至今,這裡一直是人們的遊覽場所,歷史上韓愈、蘇軾、康海等許多文人墨客曾來此遊覽抒懷,留下了140多首遊覽詩文和30多通碑石。 “岐邑多勝跡”,
此話一點不假。如果你到“人文薈萃,史跡昭然”的周公廟旅遊覽勝,就會對此話有更深刻的體會。周公廟門前古柏參天,院內綠蔭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鏡。

五丈原風景名勝區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題詞立碑,建祠修廟,憑弔千古,這裡流下許多珍貴的古文化、古遺跡,特別是氣宇軒昂的諸葛亮廟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薈萃。諸葛亮廟始建于唐代,廟宇坐南朝北,聳峙原頭,雄偉壯觀,進入金碧輝煌的山門,依次是高大的獻殿、正殿、八卦亭、屋簷脊獸,千姿百態,牆壁彩繪,絢麗奪目。

一縣一品(岐山臊子面)

岐山擀面皮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題詞立碑,建祠修廟,憑弔千古,這裡流下許多珍貴的古文化、古遺跡,特別是氣宇軒昂的諸葛亮廟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薈萃。諸葛亮廟始建于唐代,廟宇坐南朝北,聳峙原頭,雄偉壯觀,進入金碧輝煌的山門,依次是高大的獻殿、正殿、八卦亭、屋簷脊獸,千姿百態,牆壁彩繪,絢麗奪目。

一縣一品(岐山臊子面)

岐山擀面皮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