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皇帝屠殺數十萬臣民,陵墓六百年無人敢盜,康熙三跪九叩

盜墓這個行業發源於古代,如三國時期的曹操,為了供應軍隊糧草,便成立一一支專門盜墓的軍隊–摸金校尉。近代最讓人震驚的一次盜墓,當屬孫殿英盜清東陵。不僅僅是清朝皇帝的墳墓被挖掘過,

就連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也難逃賊手,但唯獨有一個帝王陵墓除外,此陵墓至今600餘年依然完好無損,就連孫中山、曾國藩都要跪拜,洪秀全哭著稱是不孝子。這座帝王墓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于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南麓玩珠峰下。

明洪武十四年(西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洪武十六年(西元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洪武三十一年(西元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病逝,與馬皇后合葬于此陵。明孝陵的附屬工程一直延續到永樂三年(西元1405年)。明孝陵建築之宏偉冠絕古今,代表了當時陵墓雕刻技術的最高峰,
陪葬珍寶更是無數,光殉葬的妃子就有40多人,還有一堆奇珍異寶。但是,時至今日,經過考古專家勘驗,明孝陵地宮保存完整,裡面從未被盜,珍寶更是保存完好。可以說600多年來從未被真正盜過,這不免也是迷霧重重。朱元璋一生充滿肅殺之氣,一生殺絕功臣,殺貪官就殺了15萬人之多,死後更是重新實行殉葬制度,40多位妃子陪葬,而死後卻無人敢盜其墓也是非常奇怪。

明孝陵之所以得以保存,跟明代的防盜技術不無關係。據瞭解,防盜技術在當時已經非常高明。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對自己死後的重視,明孝陵的堅固程度可想而知,它採用的是在山裡開鑿修建地宮,防止了有人在上面挖墓道的可能性。或許有人聽過朱元璋沒有安葬在孝陵的傳聞,

據傳朱元璋下葬當天,為掩人耳目,皇宮的隊伍分別從十三個城門而出,這是實施密葬的步驟之一,是反盜墓的典型做法。不過明孝陵未被盜也不止這些原因。更重要的大概是歷史原因了,康熙南巡時拜謁明孝陵,不僅三跪九叩,還對此進行了保護,為的就是讓前明士子安心。

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號稱天京。定都南京後,洪秀全第一件事就是率領太平軍將領前去祭拜朱元璋,並宣讀了《祭明太祖陵寢文》。祭文的部分內容如下,“不肖子孫洪秀全,率領皇漢天國百官謹祭於吾皇之靈曰。昔以漢族不幸,皇綱覆墜,亂臣賊子皆引虎、引狼以危中國,遂使大地陸沈,中原板蕩。朝堂之地,行省之間,非複吾有,異族因得以盤據,靈秀之胄,雜以腥膻,種族淪亡,二百年矣。秀全自惟涼薄,不及早除異類,慰我先靈。今藉吾皇在天之靈,默為呵護,君臣用命,百姓歸心,東南各省,次第收復。”

直到辛亥革命結束之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也特意去明孝陵祭拜,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願望也是在此時立下的。

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華。這個墓為何一直無人敢盜?那是因為這雷根植並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啊!誰人敢盜,天下豈不和而攻之?

行省之間,非複吾有,異族因得以盤據,靈秀之胄,雜以腥膻,種族淪亡,二百年矣。秀全自惟涼薄,不及早除異類,慰我先靈。今藉吾皇在天之靈,默為呵護,君臣用命,百姓歸心,東南各省,次第收復。”

直到辛亥革命結束之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也特意去明孝陵祭拜,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願望也是在此時立下的。

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華。這個墓為何一直無人敢盜?那是因為這雷根植並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啊!誰人敢盜,天下豈不和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