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東出臺增強幼稚園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意見

金羊網訊 記者王倩、實習生林紫晴、通訊員粵教宣報導:廣東省政府辦公廳12月11日出臺《關於增加幼稚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進一步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解決城縝幼稚園、中小學學位不足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意見提出,鼓勵老城區高中外遷,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小學利用初中校舍,遞補騰挪,擴大城區學校辦學空間。

新改擴建校園並消除大班額

意見的總體目標是,以城鎮住宅社區、城市發展新區、老城改造區、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口聚集區、產業聚集區、商業區等學位緊缺地區為重點,

新建、改擴建一批幼稚園和義務教育學校,確保滿足適齡兒童及學生學位需求,切實消除大班額。

意見提出,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地方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98%以上和92%以上,各地公辦幼稚園占比達30%以上、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占比達80%以上。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毛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到95%以上。

意見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

增加學位供給,滿足入學需求;編制建設規劃;落實教育用地;加快校舍建設。

每千人口幼稚園不少於40座

廣東省經過科學測算學位需求認為,城鎮幼稚園、小學、初中學校千人學位數分別不低於40座、 80座、40座。意見要求各級政府統籌考慮常住人口規模、學齡人口變動趨勢、計生政策調整、現有教育資源狀況、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幼稚園和中小學校服務半徑、建設標準和教學保障能力等因素,

對區域內未來5年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學齡人口時間空間變化情況開展科學預測,對城區、鄉鎮等區域尤其是城區的新增學位需求和缺口情況進行分年度、分學段全面測算,列出需求清單,作為教育基礎設施分期規劃建設的依據。

每個街道至少建一所公辦園

在建設規劃方面,意見認為,在合理佈局的前提下,每個街道至少建設一所公辦幼稚園。

鼓勵老城區採取高中學校外遷、初中學校利用高中學校校舍、小學學校利用初中學校校舍梯次補位的辦法,擴大城區學校辦學空間。

同時,在人口相對集中、交通便利、公共服務成型、生源有保障的鄉鎮或較大的村規劃設置寄宿制學校,滿足偏遠地區學生的寄宿需求。新建住宅社區配套教育設施必須舉辦為公辦中小學校、公辦幼稚園或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優先舉辦為公辦幼稚園。

專項規劃須于明年7月底前報備。

支持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