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巾幗脫貧行動」留守婦女養兔走上脫貧路,她們是怎麼做到的?

編者按

百色市田東縣女能人麻秋珍是一名養兔達人,她通過“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領當地留守婦女們走上自主創業、增收脫貧的道路。

這是廣西深入實施“產業到家 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的一個生動縮影,

其中的一些亮點,小編整理如下,快來看看吧。

↓↓↓↓↓↓

這位女能人怎麼變身養兔達人?

麻秋珍在兔房

做事俐落,語速很快,思維敏捷……麻秋珍給人的感覺很精明幹練,她是田東隆祥兔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始人。

“當時百色沒多少人養兔,

我們發現這有很大的市場。”麻秋珍說,“但由於經驗的欠缺,第一年虧損很大。”麻秋珍記得,第一年購買了800只種兔,在春節前後一共死去了100多隻,損失近20萬元。

“也曾想過要放棄,但是覺得既然決定做了,就要做好。”經過一兩年時間的技術改良,產業漸漸走上了正軌,原來200平方米的兔房發展到了現在的1000多平方米,800只種兔變成了2萬多隻。

正因為曾在技術上栽了跟鬥,所以重視技術培養。

對加入合作社的成員,麻秋珍要求她們參加45天的技術培訓才能領兔回家養殖,回家後遇到技術難題,可以隨時致電專門人員進行諮詢。

養兔給留守婦女帶來哪些變化?

兔舍一角

來自布兵的張家兩姐妹之前都在外地打工,但是孩子太小,

常常心生牽掛。2016年,兩人聯繫到了麻秋珍。

“她們3月份來學習,5月份帶了300只種兔回去養殖,11月份就有三四千隻兔子出欄了。”麻秋珍說,兩人在培訓時十分用心,嚴格按照技術流程進行養殖,細心記錄,所以養殖的效果也很好,兔舍也由原來的3棟變為了6棟。

張家兩姐妹告訴麻秋珍,去廣東打工那麼多年,錢沒賺到,還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家那麼久,很後悔,如今回來創業是對的。類似的成功例子還有很多,

婦女們就是這樣一個帶動一個,隊伍越來越壯大。“她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女人也是可以成功創業的。”麻秋珍說。

為了促進婦女之間的相互交流,合作社還組建起了“婦女之家”,平時除了邀請養兔專家授課,有時候還會開展一些婦女活動,促進交流,共同進步。“這些留守婦女們有了自己的收入,她們不會再乾等著一個人賺錢養家,而是通過自己的雙手自主創業,

不僅緩解了家庭經濟負擔,也實現了經濟獨立。”麻秋珍說。

巾幗科技示範基地如何發揮作用?

工作人員在兔房

田東隆祥兔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坐落于田東縣思林鎮,走進合作社,大門懸掛的“田東縣巾幗科技示範基地”牌匾很是顯眼。

“起先是到社裡來打工的青年,學成之後自己回去創業,後來又有不少婦女過來詢問,覺得自己能夠通過養兔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慢慢的人越來越多。”麻秋珍回憶說。當地開始有大批婦女加入到養兔創業的行列是從2014年開始的,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給加入的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服務,經過培訓學成技術後,就可在家自行養殖。基本以家庭為主,大部分的是夫妻倆一起來領種兔回去養,兩個人可以飼養100只種兔左右的規模。”麻秋珍說。

一般情況下,每天早上7點開始進兔房,一直忙到12點,期間進行餵食和餵奶等工作,下午4點以後再進行一次餵食,一天的養殖工作基本就結束了。“這樣可以讓婦女既能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也能兼顧養殖。”麻秋珍說,“所以很多留守婦女覺得養兔是一個不錯的項目。”

新聞詳情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學成之後自己回去創業,後來又有不少婦女過來詢問,覺得自己能夠通過養兔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慢慢的人越來越多。”麻秋珍回憶說。當地開始有大批婦女加入到養兔創業的行列是從2014年開始的,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給加入的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服務,經過培訓學成技術後,就可在家自行養殖。基本以家庭為主,大部分的是夫妻倆一起來領種兔回去養,兩個人可以飼養100只種兔左右的規模。”麻秋珍說。

一般情況下,每天早上7點開始進兔房,一直忙到12點,期間進行餵食和餵奶等工作,下午4點以後再進行一次餵食,一天的養殖工作基本就結束了。“這樣可以讓婦女既能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也能兼顧養殖。”麻秋珍說,“所以很多留守婦女覺得養兔是一個不錯的項目。”

新聞詳情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