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規模淨利潤增長超四成,華泰證券資管深度詮釋“主動轉型”

券商行業迎來了年報密集發佈期。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

在監管趨嚴、轉型升級的行業背景下,華泰證券業績亮眼,2016年營業收入169.1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2.71億元,總資產4014.50億元,其資管業務更是亮點頻頻。截至2016年末,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證券資管”)資產管理總規模為883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3.8%,行業排名第二;淨利潤超10億元,同比提升超40%。

就此,券商中國記者專訪了華泰證券資管董事長崔春女士,一探華泰證券資管的轉型之道。

2016年,監管機構共發佈了包括“新八條底線”在內的多項監管政策,從結構化資管產品、淨資本、風控指標計算標準等方面對券商資管的業務結構及發展方向做了前瞻性指引,引導行業回歸資管的“主賽道”,從通道業務和單一模式向多元化、綜合性的資管模式邁進。

“無論處於哪個發展階段,我們始終不忘反躬自省,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如何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間取捨,

如何為股東、為客戶、為社會創造長期價值,這既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原動力,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崔春表示。

在競技賽車中,馬力差不多的兩輛車幾乎無法實現直道超車,只有在彎道行進中,才有唯一的超車機會。若要勝出,賽車手高超的技術和敏銳的預見性缺一不可,這和企業競爭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強手如林的券商資管行業,只有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具備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才能在轉型及發展中獲得超越對手、超越自我的機遇,不斷鞏固競爭優勢。

對此,華泰證券資管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多管齊下、全面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券商中國記者發現,華泰證券資管主動管理規模占比始終保持平穩增長態勢,2016年末,華泰證券資管主動管理規模近3000億元,排名行業前列。

“行業已步入風險管理全覆蓋時代,過去粗放式發展模式不能持續下去,

如何有選擇、有重點、有價值的發展將考驗各家資管機構的管理能力和戰略眼光。在主動轉型的道路上,我們不斷檢視自己,致力於實現有品質、良性的規模增長。”崔春對記者表示。

對於券商資管而言,她認為,秉心識本源,於事少凝滯。能否打造具備戰略優勢的核心能力、多領域的旗艦產品及領先的資產配置能力,決定著公司能否在行業洗牌期進一步脫穎而出,

這也是華泰證券資管持續不懈努力的方向。

華泰證券資管在ABS領域的創新領跑行業,也是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將ABS所有業務環節有機整合、發揮“投行資管”優勢的機構,在專案承攬與承做、投後管理、銷售拓展、ABS整體發行及管理方面,依靠團隊作戰及專業化分工,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創新必須為客戶創造價值,否則創新是缺乏意義的。我們從不為追求創新而創新,始終圍繞‘以客戶為中心’這一理念基石,一切創新的本源都來自于客戶需求。2016年我們ABS業務開創了5項行業首單,並積極回應PPP、綠色金融、消費金融、國企混改、金融扶貧等政策號召,探索促進金融脫虛向實、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這也是券商資管的社會責任。”崔春對記者說。

“資產管理行業彙集了大量社會資本,我們不會以一時風光論英雄,也不會因看重短期收益而冒進投資,我們永遠將客戶的根本利益、長期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實現客戶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崔春說,“在固定收益投資領域,我們一直將風險管理放在首位,打造了強大的內部信評體系,不斷提升投資管理的專業能力;在量化投資領域,構建了多因數選股、量化擇時、事件驅動、程式化交易、大資料量化等投資交易策略,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人才是資管公司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宣導誠信、溝通、融合,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內部管理效率,也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為打造核心能力提供良性土壤。”她說。

"全業務鏈"助推資管業務轉型升級

在券商傳統的業務模式中,各業務條塊互相割裂,難以調動資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華泰證券在業內率先提出打造全業務鏈服務體系,把跨部門、跨模組的關聯業務整合成一體化業務鏈條,最終形成一個客戶、一個帳戶、一系列產品、一攬子綜合服務的全生命週期綜合金融服務,產生了很好的協同效應。

崔春分析說,華泰證券擁有逾千萬的客戶體量,其股票基金交易量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穩居行業第一位,也是行業內第一個打破傭金生存“舒適區”、回歸金融服務的本質、主動向全面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券商。在經紀業務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資管子公司提供哪些產品、怎樣為客戶做資產配置服務,甚至如何“反哺”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都是我們孜孜求索並不斷實踐的戰略目標。

資管子公司擁有較為扎實的投研能力、產品創設能力,可以從買方視角向資金端和資產端雙向延伸,一方面主動挖掘優質資產、對接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拓展業務空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所創設的產品提升資金聚集的吸引力和客戶粘性,助力財富管理轉型,這也是未來券商資管的核心競爭力。

上市公司是券商最具價值的客戶群體。以上市公司綜合服務為例,華泰證券資管不僅能夠提供靈活的股票質押回購業務,還能通過定增、並購基金等方式全面介入上市公司價值經營過程,並能為企業股東、高管及核心人才等高淨值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發揮其在“全業務鏈”中的核心節點功能。

“全業務鏈戰略已深入華泰證券資管業務發展的各個神經末梢。比如,國家重點支援的某高新技術企業擬借殼上市,我們為其重組提供了8億元配套資金,該公司成功登陸A股後,我們持續為其提供了質押融資、股權激勵、大股東增持、財富管理等一系列上市公司綜合金融服務。”她說。

資本與產業加速融合,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機構客戶的綜合服務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依託集團“全業務鏈”戰略,構建全方位機構客戶服務體系、打造機構客戶服務能力、滿足機構客戶的服務需求,也是華泰證券資管2017年發展目標之一。

移動互聯的風潮早已勢不可擋。金融科技會重新定義券商經營之道,這一命題已被事實證明。2007年,華泰證券全面開啟改革轉型,在行業中最早佈局踐行“互聯網+“戰略,敢於犧牲短期利益,換來了如今的戰略主動。如今,以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一代Fintech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席捲全球。

未來,已來;顛覆,可能就在一夜之間。

“通過移動互聯尋找和聚集客戶,通過雲技術和智慧服務降低服務成本,通過大資料進行客戶行為模式挖掘、優化客戶的整體回報及降低風險,這些在兩年前不可想像的事情,在今天都變得觸手可及。華泰證券資管也將依託集團資源,秉持無比清晰的戰略方向和定力,探索Fintech創新,依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在大資料領域做前瞻性佈局,持續深入探索、挖掘大資料價值,並轉化成基金產品;在智慧投顧以及基於客戶畫像的精准行銷方面,實現突破。“崔春表示。

風起揚帆時,能者立潮頭。

2017年將是華泰證券資管的“公募元年”。華泰證券資管將有計劃推進多策略、不同風險收益等級的公募基金產品線構建,打造依託公募低風險產品的理財底層帳戶,發揮公募業務協同效應,服務“漲樂財富通”平臺,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資產配置解決方案,聚焦為更廣大客戶群創造價值,提升集團互聯網金融競爭力。

在崔春看來,資產管理行業,本質上是一個管理風險的行業,“風控在先”對於投資管理和公司經營有著重大意義,因此,通過科技的力量優化公司風控體系建設,優化中台大運營體系建設,也是打造券商資管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利器。

讓大象起舞是困難的,但科技的輕盈魅力將為大象插上翅膀,風起雲湧時,才能優雅轉身。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始終圍繞‘以客戶為中心’這一理念基石,一切創新的本源都來自于客戶需求。2016年我們ABS業務開創了5項行業首單,並積極回應PPP、綠色金融、消費金融、國企混改、金融扶貧等政策號召,探索促進金融脫虛向實、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這也是券商資管的社會責任。”崔春對記者說。

“資產管理行業彙集了大量社會資本,我們不會以一時風光論英雄,也不會因看重短期收益而冒進投資,我們永遠將客戶的根本利益、長期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實現客戶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崔春說,“在固定收益投資領域,我們一直將風險管理放在首位,打造了強大的內部信評體系,不斷提升投資管理的專業能力;在量化投資領域,構建了多因數選股、量化擇時、事件驅動、程式化交易、大資料量化等投資交易策略,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人才是資管公司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宣導誠信、溝通、融合,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內部管理效率,也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為打造核心能力提供良性土壤。”她說。

"全業務鏈"助推資管業務轉型升級

在券商傳統的業務模式中,各業務條塊互相割裂,難以調動資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華泰證券在業內率先提出打造全業務鏈服務體系,把跨部門、跨模組的關聯業務整合成一體化業務鏈條,最終形成一個客戶、一個帳戶、一系列產品、一攬子綜合服務的全生命週期綜合金融服務,產生了很好的協同效應。

崔春分析說,華泰證券擁有逾千萬的客戶體量,其股票基金交易量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穩居行業第一位,也是行業內第一個打破傭金生存“舒適區”、回歸金融服務的本質、主動向全面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券商。在經紀業務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資管子公司提供哪些產品、怎樣為客戶做資產配置服務,甚至如何“反哺”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都是我們孜孜求索並不斷實踐的戰略目標。

資管子公司擁有較為扎實的投研能力、產品創設能力,可以從買方視角向資金端和資產端雙向延伸,一方面主動挖掘優質資產、對接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拓展業務空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所創設的產品提升資金聚集的吸引力和客戶粘性,助力財富管理轉型,這也是未來券商資管的核心競爭力。

上市公司是券商最具價值的客戶群體。以上市公司綜合服務為例,華泰證券資管不僅能夠提供靈活的股票質押回購業務,還能通過定增、並購基金等方式全面介入上市公司價值經營過程,並能為企業股東、高管及核心人才等高淨值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發揮其在“全業務鏈”中的核心節點功能。

“全業務鏈戰略已深入華泰證券資管業務發展的各個神經末梢。比如,國家重點支援的某高新技術企業擬借殼上市,我們為其重組提供了8億元配套資金,該公司成功登陸A股後,我們持續為其提供了質押融資、股權激勵、大股東增持、財富管理等一系列上市公司綜合金融服務。”她說。

資本與產業加速融合,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機構客戶的綜合服務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依託集團“全業務鏈”戰略,構建全方位機構客戶服務體系、打造機構客戶服務能力、滿足機構客戶的服務需求,也是華泰證券資管2017年發展目標之一。

移動互聯的風潮早已勢不可擋。金融科技會重新定義券商經營之道,這一命題已被事實證明。2007年,華泰證券全面開啟改革轉型,在行業中最早佈局踐行“互聯網+“戰略,敢於犧牲短期利益,換來了如今的戰略主動。如今,以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一代Fintech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席捲全球。

未來,已來;顛覆,可能就在一夜之間。

“通過移動互聯尋找和聚集客戶,通過雲技術和智慧服務降低服務成本,通過大資料進行客戶行為模式挖掘、優化客戶的整體回報及降低風險,這些在兩年前不可想像的事情,在今天都變得觸手可及。華泰證券資管也將依託集團資源,秉持無比清晰的戰略方向和定力,探索Fintech創新,依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在大資料領域做前瞻性佈局,持續深入探索、挖掘大資料價值,並轉化成基金產品;在智慧投顧以及基於客戶畫像的精准行銷方面,實現突破。“崔春表示。

風起揚帆時,能者立潮頭。

2017年將是華泰證券資管的“公募元年”。華泰證券資管將有計劃推進多策略、不同風險收益等級的公募基金產品線構建,打造依託公募低風險產品的理財底層帳戶,發揮公募業務協同效應,服務“漲樂財富通”平臺,深度挖掘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資產配置解決方案,聚焦為更廣大客戶群創造價值,提升集團互聯網金融競爭力。

在崔春看來,資產管理行業,本質上是一個管理風險的行業,“風控在先”對於投資管理和公司經營有著重大意義,因此,通過科技的力量優化公司風控體系建設,優化中台大運營體系建設,也是打造券商資管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利器。

讓大象起舞是困難的,但科技的輕盈魅力將為大象插上翅膀,風起雲湧時,才能優雅轉身。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