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允許孩子哭,比讓孩子笑更重要,媽媽們看一看有木有道理

每次我送兒子去幼稚園的時候,都會見證這樣一幕:

幼稚園門口,多場生離死別式的哭戲同時上演。雖然只是小小的分離,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簡直要比死別更誇張。

面對孩子的哭聲,

絕大多數家長的態度還是很堅決,起先還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再不聽,就要使出最後的殺手鐧了——

你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

這麼大人了,上學還要哭,真丟人

我數3聲,你再哭我就走了

如果這時候,誰家的孩子沒哭,那這位家長會受到在場其他家長的「眼神膜拜」……

孩子一哭,家長常常會想「怎麼讓他不哭」,似乎只要孩子不哭,問題就解決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小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哭是一種很重要的求救手段,比如餓了、困了、不舒服了、沒安全感了……

絕大多數家長,往往不怎麼探究背後的原因,一聽到哭,就趕緊想辦法「止哭」。

無論是哄一哄,還是放任不管,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求救」被忽視了,久而久之就容易失去安全感。

慢慢長大之後,孩子會有情緒上的轉變,比如打針會嚇哭;媽媽不理解自己,委屈會哭;被人欺負了,憤怒會哭。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總是制止他哭,孩子就很難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遇上問題會想:

我好難受,但我不知道怎麼辦?我不知道向誰求助,我好無力,除了哭,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想:

我最愛的媽媽,她一定不關心我,一定不在乎我,也不愛我……

別以為孩子就沒有這種想法。

換位思考下,我們遇上困難的時候,尋找自己的好朋友、親人求助,如果對方只是很不耐煩讓你別哭,是不是也會傷心?

我們不開心的時候,除了向人求助,我們還可以決定去旅遊、去唱歌、去看電影、去大吃一頓,但孩子呢?

如果家長每次都不能好好回應孩子,只會讓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面對喜歡的東西不敢爭,討厭的事情不敢拒絕。

外表很平靜,內心卻缺少依靠,日子會過得很辛苦。

孩子哭時該怎麼做?

當然,允許孩子哭絕不是對孩子不理不睬或者被孩子的哭聲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