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育兒知識|允許孩子哭,比讓孩子笑更重要!

“別哭了,來媽媽抱抱”。

“再哭大灰狼來了”

“數到3,再哭就打屁股了”

。。。。。。

面對寶寶的哭泣

絕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是軟硬兼施

然而,這些方法都不起作用

這是為什麼呢?!

1.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合理的

其實,孩子哭就像孩子笑一樣正常,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負面”是我們強打上的標籤。哭泣、抗拒、叛逆……,都是孩子在向父母請求理解和引導。

2.接納比阻止孩子更重要

所以當孩子哭泣時,急於阻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難過。只有無條件的接納和理解,

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支持。

3.溝通比打罵更有效

媽媽是最瞭解孩子的人,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察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無論我們的情緒如何,都應該用平和的態度去面對孩子。

4.給孩子足夠的鍛煉

“你還沒長大呢!”這是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這句話裡包含了深深的不信任。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做什麼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因此孩子的合理要求應該給予滿足,作為父母需要耐心陪伴及引導。

5.拒絕跟孩子生氣

孩子淘氣不聽勸時,家長如果直接對孩子生氣,這樣很有可能就會激發孩子內心潛在的叛逆因數。孩子都是需要大人的耐心和關心,一味的責怪只會讓他心理產生陰影,耐心引導才能夠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6.與孩子溝通要有方法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由於剛剛開始接觸和學習這個世界,他們對一些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反應調節能力還不成熟,從而產生對某種特殊事物的特殊愛好。這時需要父母對此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和引導,幫助孩子擺脫這種戀物行為。

7.用指令要簡單易懂

比起嘮叨,簡單明確地和孩子說,在這一點上和激勵老公做家務一個道理,語言明確,指令清晰,這樣孩子才能更明白我們的意思。

8.讓孩子明白你的感受

把你的感受告訴孩子,是很有效的方式,而不是碎碎念,你煩孩子也煩。

9.給孩子寫便條

可以利用“記得隨手關門”、“東西要放回原處”“拿東西吃之前要洗手”等提醒通過便利貼的形式貼在孩子經常活動的地方,不僅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鍛煉孩子的自我約束、觀察力和記憶力。

無論何時,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都應該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沒有不乖的孩子,只有得不到回應的需求。當你不再站在完美主義的制高點去要求孩子時,你會發現孩子永遠是可愛的,你收穫的將是一份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別買了】致力於讓社區家庭過上“便捷、節省”的共用經濟新生活!我們基於社區,將親子遊樂、教育、社交、互動資源整合共用,打造一站式社區兒童共用經濟平臺,為社區家庭提供線上嬰幼兒用品租賃及共用服務(APP:別買了);線下社區玩具到家共用租賃服務(TOYBOX玩具魔方);線下社區課堂到家教育共用服務(MINISCHOOL);線下兒童社區生活館玩教綜合場景服務(KIDSTOWN)等等。

8.讓孩子明白你的感受

把你的感受告訴孩子,是很有效的方式,而不是碎碎念,你煩孩子也煩。

9.給孩子寫便條

可以利用“記得隨手關門”、“東西要放回原處”“拿東西吃之前要洗手”等提醒通過便利貼的形式貼在孩子經常活動的地方,不僅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鍛煉孩子的自我約束、觀察力和記憶力。

無論何時,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都應該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沒有不乖的孩子,只有得不到回應的需求。當你不再站在完美主義的制高點去要求孩子時,你會發現孩子永遠是可愛的,你收穫的將是一份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別買了】致力於讓社區家庭過上“便捷、節省”的共用經濟新生活!我們基於社區,將親子遊樂、教育、社交、互動資源整合共用,打造一站式社區兒童共用經濟平臺,為社區家庭提供線上嬰幼兒用品租賃及共用服務(APP:別買了);線下社區玩具到家共用租賃服務(TOYBOX玩具魔方);線下社區課堂到家教育共用服務(MINISCHOOL);線下兒童社區生活館玩教綜合場景服務(KIDSTOWN)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