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豆瓣9.5,央視再出良心綜藝,神吐槽乾隆刷爆朋友圈

年初,一部《朗讀者》,動情又走心,輕輕鬆松的,就博得了一眾好評,拿了個高分。

從這不難看出,央視對此類節目的駕馭能力,當真是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近年來,央視出品的人文綜藝,可謂是賺足了人氣。

詩歌、詞語、書信、謎語等文學類別,都一一被搬上了螢幕。

不過,適用於被搬上螢幕的人文類畢竟有限,長久下去,難免逃不開黔驢技窮的境地。

就在迷妹為其捏一把汗的時候,沒想到,臨近年底,央視爸爸竟然又出手不凡的搞了個大事情——

國家寶藏

聽到《國家寶藏》這個名字,相信不少朋友會像迷妹一樣,最先想到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那部尋寶片。

雖然和那部電影沒什麼關係,但《國家寶藏》卻確實和國寶有關。

它是一部講述國寶文物的大型綜藝,上周日剛一開播,豆瓣評分就飆到了9.5。

與此同時,《國家寶藏》還在B站同期上線,刷爆B站彈幕。

一檔文玩類綜藝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在此之前,我們想都不敢想。

早前,央視三套也曾推出過幾檔文玩類節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鑒寶》。

節目中,很多老百姓,將自己家中珍藏的寶物拿到節目,

供現場嘉賓品評真偽、判斷價格。

這種浮於消費表面的文玩節目,娛樂有餘但內涵不足,于無形中消解了文物的自身意義。

可《國家寶藏》卻避免了這種問題。

《國家寶藏》首季總共十期。

節目中集結了以故宮博物院為首的,包括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的館長。

9位館長一起,組成了最強大的官方智囊團。

每家博物館,都選出了3件文物來參加節目。

總共27件文物,將一同在節目中進行對戰。

最終統計網路得票數,每個館得票數最高的文物,將代表博物館參加在故宮舉辦的國家寶藏特展。

同時,與這27件文物相伴隨的,還有27位明星守護人。

這27位守護人,每人都將守護一件文物。

他們將在節目現場,以飾演短劇的形式,帶所有觀眾,一起追索這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這27位明星,每一位單拎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大牌:梁家輝、雷佳音、陳曉、撒貝南、蔡國慶、寧靜、馬蘇、任重、段奕宏、秦海璐、劉濤、王凱、易烊千璽、李晨、王剛、劉奕君、郭濤、……

所以,別說賞文物了,光是看明星,很多人怕是都要看花眼了。

不過,也有人提出疑問,擔心明星參加,會不會使這檔節目變了味道,侵佔了本屬於國寶文物的光環。

迷妹可以放心的告訴大家,這種疑問在節目中,完全是不存在的!

節目裡,明星的友情演繹只是配角,而主角歸根到底還是文物。

第一期節目裡,故宮博物院打頭陣,拿出了館裡的三件鎮館之寶給大家品鑒——《千里江山圖》、瓷母和石鼓。

李晨、王凱、梁家輝在現場為這三件寶物進行了表演與介紹。

第一件《千里江山圖》,由北宋畫家王希孟創作,橫長11.9米,與《清明上河圖》一起合稱為“故宮雙絕”。

第二件瓷母,是集各種釉彩造詣於一身的釉彩大瓶。

這個瓷母,基本可以視作是中國歷史上制瓷技術的集大成者。

從上到下,瓷母共用到了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17種釉彩。

要將17種不同秉性的釉彩灌注在了同一件器物上,燒制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將每種釉彩的成功率算作70%,那同時將17種釉彩鋪成的成功率,則相當於是70%的17次方。

不過,雖然在工藝方面,瓷母本身意義重大,但如果從審美角度來看,就比較難以考量了。

畢竟,對大眾來說,在歷史悠久的大清朝中,乾隆皇帝的審美,一直令人難以捉摸。

比如下圖,左邊是雍正帝的審美,而右邊,就是乾隆帝農家樂般的審美了。

於是,倔強的想要燒制瓷母的乾隆帝,在睡夢中,受到了來自王羲之、黃公望、雍正帝的3D立體環繞diss。

節目的最後一件展品,是歷史悠久的石鼓。

石鼓建造於先秦,經歷了數個朝代的興衰更替。

節目中守護它的,是影帝梁家輝。

在演繹石鼓背後故事的同時,一場尋根之旅也就此展開…

通過對文物的追溯與闡述,三件文物最終在鏡頭前散發出了歷久彌新的新光輝。

感受它們,在重現歷史的同時,我們,也必將獲得新的感悟!

這27位明星,每一位單拎出來,都是響噹噹的大牌:梁家輝、雷佳音、陳曉、撒貝南、蔡國慶、寧靜、馬蘇、任重、段奕宏、秦海璐、劉濤、王凱、易烊千璽、李晨、王剛、劉奕君、郭濤、……

所以,別說賞文物了,光是看明星,很多人怕是都要看花眼了。

不過,也有人提出疑問,擔心明星參加,會不會使這檔節目變了味道,侵佔了本屬於國寶文物的光環。

迷妹可以放心的告訴大家,這種疑問在節目中,完全是不存在的!

節目裡,明星的友情演繹只是配角,而主角歸根到底還是文物。

第一期節目裡,故宮博物院打頭陣,拿出了館裡的三件鎮館之寶給大家品鑒——《千里江山圖》、瓷母和石鼓。

李晨、王凱、梁家輝在現場為這三件寶物進行了表演與介紹。

第一件《千里江山圖》,由北宋畫家王希孟創作,橫長11.9米,與《清明上河圖》一起合稱為“故宮雙絕”。

第二件瓷母,是集各種釉彩造詣於一身的釉彩大瓶。

這個瓷母,基本可以視作是中國歷史上制瓷技術的集大成者。

從上到下,瓷母共用到了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17種釉彩。

要將17種不同秉性的釉彩灌注在了同一件器物上,燒制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將每種釉彩的成功率算作70%,那同時將17種釉彩鋪成的成功率,則相當於是70%的17次方。

不過,雖然在工藝方面,瓷母本身意義重大,但如果從審美角度來看,就比較難以考量了。

畢竟,對大眾來說,在歷史悠久的大清朝中,乾隆皇帝的審美,一直令人難以捉摸。

比如下圖,左邊是雍正帝的審美,而右邊,就是乾隆帝農家樂般的審美了。

於是,倔強的想要燒制瓷母的乾隆帝,在睡夢中,受到了來自王羲之、黃公望、雍正帝的3D立體環繞diss。

節目的最後一件展品,是歷史悠久的石鼓。

石鼓建造於先秦,經歷了數個朝代的興衰更替。

節目中守護它的,是影帝梁家輝。

在演繹石鼓背後故事的同時,一場尋根之旅也就此展開…

通過對文物的追溯與闡述,三件文物最終在鏡頭前散發出了歷久彌新的新光輝。

感受它們,在重現歷史的同時,我們,也必將獲得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