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歲半寶寶吞下袖籠上的別針 醫生:家長要將家中小件物品放好

武晚傳媒·武漢晨報12月13日訊低頭給外孫女換紙尿褲,再抬頭,她袖籠上的別針不見了,孩子抓著脖子作嘔吐狀。外婆頓時冷汗直冒,送到醫院一檢查,別針在寶寶喉嚨裡,還是打開的!

事發12月6日。女嬰名叫萌萌(化名),1歲半,家住江岸區。當天午睡過後,外婆給她換紙尿褲,萌萌抓著床上的袖籠,放在嘴裡咬著玩。接著,外婆聽到萌萌有嘔吐聲,再看,袖籠上打開的別針不見了。外婆連忙叫來外公,外公不太相信這麼小的孩子能吞下別針。為保險起見,外婆仍立即把孩子送到武漢兒童醫院。

該院耳鼻喉科夏忠芳主任介紹,拍片發現,萌萌食道口有個V字形的開口別針。她年紀太小,食管細小脆弱,別針卡住的位置又比較特殊,手術的難度大、風險高。但如不取出別針,可能引發縱膈氣腫,或刺傷血管,導致大出血。

經醫院耳鼻喉科、心胸外科會診,決定先嘗試做食道鏡檢查並取出異物,如果失敗,再改做開胸手術。

將食管鏡置入萌萌食管後,醫生“捕捉”到別針,小心翼翼地拉了出來。

術後,為讓受傷的消化道得到休養,醫生通過胃管給萌萌輸送營養。術後一周,最近的影像學複查顯示,萌萌已基本康復。

夏忠芳介紹,今年至今已收治食道異物患兒100多例,有吞硬幣、玻璃球、紐扣的,

也有吞電池的,很危險。她提醒,1~3歲是食道異物的高危年齡段,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將家中小件物品放好,包括硬幣、扣子、徽章、玩具上脫落的細小零部件等。萬一孩子誤吞異物,應及時送往專業醫院救治,切不可通過吞食食物的方式消除異物,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編輯 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