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上長腫塊了?是不是腫瘤看這四點!

專家簡介:王勝強,重慶市腫瘤醫院綜合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重慶市急診專委會委員;

擅長:淺表腫瘤的診斷、治療;

門診時間:週一全天

日常生活中大家也經常把腫塊和癌症聯繫在一起,

但事實上,腫塊不一定是腫瘤、癌症,但是癌症之前一定是腫塊。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通過觸摸可粗略判斷腫塊的好壞。當然,為了便於明確診治,最終還是要通過彩超或穿刺等方式確診。

重慶市腫瘤醫院綜合科主任王勝強表示,摸到身體有腫塊最有可能就是四種常見的淺表腫塊:脂肪瘤、淋巴結腫大、各種囊腫、皮膚癌。在臨床上常從位置、大小、硬度、壓痛、邊界等方面去大致判斷腫塊的性質。

脂肪瘤

質地柔軟分佈廣

“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對生命沒有影響。”王主任介紹,脂肪瘤的質地柔軟,呈圓形或分葉狀,位於皮下,可以推動;而且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黃豆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如雞蛋大,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膚正常。脂肪瘤分單發或多發,見於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一般無自覺症狀。

位於皮下組織內的脂肪瘤,不與表面皮膚粘在一起,皮膚表面完全是正常的,腫塊的下面深部基部較廣泛。檢查時以手緊壓脂肪瘤基底部,可見分葉形態,也就是像花瓣一樣周圍是有分界的而中間連在一起。

而多發性脂肪瘤,多見於30~40歲年輕男性患者,較一般脂肪瘤稍微硬一點,比較大一些的壓迫時會出現疼痛,因而也稱為痛性脂肪瘤或多發性脂肪瘤。臨床發現這類患者伴有高脂血症或血液黏稠度明顯增高,

而且家族中有很多人有這些類似情況,分析可能由於長期吃油膩飲食。

“雖然這種腫塊發展很緩慢,大多數對身體無嚴重不良影響,變為惡性的情況很少。但脂肪瘤不僅會影響外表美觀,而且脂肪瘤長大會壓迫神經造成疼痛,影響機體正常功能。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做針吸穿刺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然後手術切除大一些的腫塊,

小的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口服藥物控制。”王主任提醒。

淋巴結腫大

有好有壞得細分

“正常人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釐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亦無壓痛。”王主任介紹,良性淋巴結包塊質地偏軟,周圍光滑,可滑動,有炎症時會有疼痛感。

但惡性淋巴結腫塊質地偏硬,邊界不清晰,不光滑,早期也不會疼,只有壓痛感,位於單側。比如像其他惡性腫瘤轉移到淋巴處的包塊,通常是單個的。

因此,平時可多摸自己的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自檢淋巴結。如果發現有不痛、硬的、固定的、粗糙的淋巴結包塊就應引起重視了。一般而言,小孩容易發生急性淋巴結炎,比如感冒時頭頸部位的淋巴結會腫大。不過身體沒感染時,也易出現淋巴結腫大。臨床對這種患兒進行穿刺等檢查,發現就是普通的淋巴結炎,可不用管它。

而年輕人突然出現淋巴結腫大,就可能是結核桿菌感染。如果肺部有感染,就是肺結核,應注意避免傳染。如果只是單純的淋巴結核,就不具傳染性。

出現在腋窩、肘關節的淋巴結腫大,尤其是有雞蛋大小時,就很可能是患了貓抓病,即一種細菌感染,在之前被貓或狗抓傷過手或上肢。這種病應給予及時地治療,不然會拖大半年才會好,而從心理上產生恐慌。

王主任指出,除了淋巴結炎外,淋巴結腫大還可能是惡性淋巴瘤和其他惡性腫瘤轉移到淋巴結處。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別警惕。不過,良性淋巴結腫大與惡性淋巴結腫大還是有區別的。

脂腺囊腫

美顏殺手儘早除

對於各種囊腫來說最多見的就是皮脂腺囊腫,主要是由於皮脂腺排泄管受到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其好發部位包括臉、腋窩、腹股溝等。

皮脂腺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腫物呈球形,單發或多發,中等硬,有彈性,高出皮面,與皮膚有粘連,不易推動,表面光滑,無波動感,其中心部位可能為淺藍色,有時在皮膚表面有開口,擠壓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樣內容物,若併發感染可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

“雖然各種囊腫的特點,就是緩慢增長的良性病變,但也可能影響功能或美觀。所以還是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進行正確的治療。”王主任提醒。

臉上長的痤瘡就是毛囊發炎形成的囊腫;腱鞘囊腫可能就是經常打遊戲或受過傷,或老人經常抱小孩都容易出現;坐骨結節囊腫就是臀部坐骨處有一腫塊,多見於較瘦的老年人長期坐硬板凳所致。“還有皮樣囊腫,生長緩慢。我就曾切除過重達7斤的臀部巨大皮樣囊腫,長達30多年,術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行走、坐立等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王主任說。

皮膚癌

質地較硬挺兇險

“基底細胞癌其實就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王主任說,皮膚癌通常指原發於皮膚的惡性腫瘤,常見的有鱗癌、基底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其他還有原位癌、濕疹樣癌、特發性出血性肉瘤等。皮膚癌的主要表現有皮膚潰瘍、結節、腫塊、丘疹、疣狀突起物、色素異常等,但很多患者並未重視。

基底細胞癌早期一般在皮膚形成結節或腫塊,質地較硬,可無症狀或伴刺癢,逐漸增大,隨著病情發展往往會潰破形成潰瘍。在臨床上,皮膚鱗癌、基底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等均可由皮膚結節、丘疹、疣狀物、黑色素痣等破潰發展而來。

另外,如果腿上的腫塊伴有流血、疼痛、發癢或者是長時間不癒合,很有可能就是皮膚癌的病兆。“前年,一位95歲的老爺爺在我這手術切除了5釐米大的疣狀突起物。在這之前的10年間,老爺爺一直把它當‘修子’,但‘修子’慢慢地越長越大,就像一個釘螺一樣粘在右半邊臉上,影響到老爺爺正常睡覺,才想到到醫院看看。”王主任說,最後病理穿刺檢查為皮膚癌中的鱗癌,並趕緊進行了手術切除,預後還比較好。

也易出現淋巴結腫大。臨床對這種患兒進行穿刺等檢查,發現就是普通的淋巴結炎,可不用管它。

而年輕人突然出現淋巴結腫大,就可能是結核桿菌感染。如果肺部有感染,就是肺結核,應注意避免傳染。如果只是單純的淋巴結核,就不具傳染性。

出現在腋窩、肘關節的淋巴結腫大,尤其是有雞蛋大小時,就很可能是患了貓抓病,即一種細菌感染,在之前被貓或狗抓傷過手或上肢。這種病應給予及時地治療,不然會拖大半年才會好,而從心理上產生恐慌。

王主任指出,除了淋巴結炎外,淋巴結腫大還可能是惡性淋巴瘤和其他惡性腫瘤轉移到淋巴結處。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別警惕。不過,良性淋巴結腫大與惡性淋巴結腫大還是有區別的。

脂腺囊腫

美顏殺手儘早除

對於各種囊腫來說最多見的就是皮脂腺囊腫,主要是由於皮脂腺排泄管受到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其好發部位包括臉、腋窩、腹股溝等。

皮脂腺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腫物呈球形,單發或多發,中等硬,有彈性,高出皮面,與皮膚有粘連,不易推動,表面光滑,無波動感,其中心部位可能為淺藍色,有時在皮膚表面有開口,擠壓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樣內容物,若併發感染可出現紅、腫、熱、痛炎性反應。

“雖然各種囊腫的特點,就是緩慢增長的良性病變,但也可能影響功能或美觀。所以還是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進行正確的治療。”王主任提醒。

臉上長的痤瘡就是毛囊發炎形成的囊腫;腱鞘囊腫可能就是經常打遊戲或受過傷,或老人經常抱小孩都容易出現;坐骨結節囊腫就是臀部坐骨處有一腫塊,多見於較瘦的老年人長期坐硬板凳所致。“還有皮樣囊腫,生長緩慢。我就曾切除過重達7斤的臀部巨大皮樣囊腫,長達30多年,術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行走、坐立等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王主任說。

皮膚癌

質地較硬挺兇險

“基底細胞癌其實就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王主任說,皮膚癌通常指原發於皮膚的惡性腫瘤,常見的有鱗癌、基底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其他還有原位癌、濕疹樣癌、特發性出血性肉瘤等。皮膚癌的主要表現有皮膚潰瘍、結節、腫塊、丘疹、疣狀突起物、色素異常等,但很多患者並未重視。

基底細胞癌早期一般在皮膚形成結節或腫塊,質地較硬,可無症狀或伴刺癢,逐漸增大,隨著病情發展往往會潰破形成潰瘍。在臨床上,皮膚鱗癌、基底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等均可由皮膚結節、丘疹、疣狀物、黑色素痣等破潰發展而來。

另外,如果腿上的腫塊伴有流血、疼痛、發癢或者是長時間不癒合,很有可能就是皮膚癌的病兆。“前年,一位95歲的老爺爺在我這手術切除了5釐米大的疣狀突起物。在這之前的10年間,老爺爺一直把它當‘修子’,但‘修子’慢慢地越長越大,就像一個釘螺一樣粘在右半邊臉上,影響到老爺爺正常睡覺,才想到到醫院看看。”王主任說,最後病理穿刺檢查為皮膚癌中的鱗癌,並趕緊進行了手術切除,預後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