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蔡洪平:以特斯拉的滅亡敦促汽車行業革命

電動車畢竟是個車,別太開玩笑,別太覺得就是互聯網……當所有的“車王”都在轉型,互聯網造車的怎麼活?假如還是特斯拉的模式肯定會死掉……要老老實實地向傳統造車企業學習,

學習供應鏈管理,而不要總是融資,總是觀念,總是樣車。

車畢竟是車,唯一能突破的是人的出行方式上的變化,而不是來自于車多麼大、怎麼好……

12月9日,漢德工業促進資本主席蔡洪平說,車畢竟是車,唯一能突破的是在車的出行方式上的變化,而不是來自于車多麼大、怎麼好……電動車畢竟是個車,別太開玩笑,別太覺得就是互聯網。

主題為“全球治理挑戰與中國角色”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昨日(12月10日)落幕。有著“首富園丁”、“中國民營企業海外上市之父”稱號的著名銀行家蔡洪平,在“新消費生態下的汽車產業創變之道”的主題論壇上,言辭激烈且十分坦誠地談了他對新能源車和無人駕駛汽車的看法。

蔡洪平首先說,電動車要跑得遠,

輕量化是大的趨勢。據介紹,漢德工業促進資本已經實現了對電動車的投資實踐,“我們投了一個汽車輕量化的企業”,他說。

關於無人駕駛,蔡洪平說,一個半月前,在三藩市開了一個專門的無人駕駛座談會,我也“冒了大險”,第一次坐了無人駕駛的車上了101高速公路,開了30多公里。我感覺,無人駕駛的時代比我想像的要快得多,很快就會到來。

他認為,現在看來,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

一場全球的汽車大革命開始了。我們投資界的想法有些不同。我們要多聽各類最先進、最炫酷的資訊,必然要看能夠做大的,可以調動財富,有剛性需求的。

蔡洪平說,不久前,在法蘭克福的車展上,我花三天時間看所有的“車王”都在幹什麼,其實他們都在做電動車。因為各國政府已經公佈,德國在2025年,北歐是2030年,英國在2028年,也就是在十年之後,全球的燃油車“險些”就沒有了。

雖然這個我不大相信,預計還會保存百分之四十,但這個“海潮”畢竟到來了。因此,傳統汽車產業面臨很大的衝擊和壓力。但是,當我看到賓士的新能源車就發出尖叫,美輪美奐……電動車畢竟是個車,別太開玩笑,別太覺得就是互聯網。並且車是在所有消費品裡最挑剔的,寶馬的新能源車也一樣,也有十多個新車。因此,所有的“車王”都在轉型,他們要變過來了,我們互聯網做車的怎麼活?假如還是特斯拉的模式肯定會死掉,
以特斯拉的滅亡來敦促傳統汽車行業界的革命,讓他們動動頭腦做智慧車。為什麼特斯拉做不大?能做到年生產10萬輛算你有本事。

他說,無人駕駛的發展也很快,但汽車、電動汽車、智慧汽車、車聯網,假如這一波發展我們只是趕時髦,只是解決動力問題,中國企業會死掉的,你基礎做不過“車王”。車畢竟是車,唯一能打破的是在人的出行方式上的變革,不是來自于車有多麼大、怎麼好……比如智能駕駛或無人駕駛、共用汽車、車聯網,因為這三個技能在全球沒有可比的,中國有一批QQ主,80後、90後,這代人生活在互聯網上,滴滴打車在中國那麼發達,他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共用車,車子不要太好;當然,一些私家車不會共用……今後的汽車分四類:休閒車、私家車、通勤車、輔助生活車,最可能會被替代的是通勤車,而輔助生活車也會被替代。中國最大的希望在於我們的互聯網深入人心。中國這一代人的消費方法,是導致車輛應用和出行方式革命的最大出發點,當自動駕駛已經達到L4級,千萬不要僅僅考慮車的動力問題。所以,在這一點上特斯拉走了邪路,正在走向滅亡之路,假如達不到10萬輛的年銷量,照樣還是虧損。

最後,蔡洪平提出三點建議:第一,中國做電動車的新勢力不是來自於國有企業。他說,我對國有企業做新車不抱任何希望,他們沒動力要做這個工作。沒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創不了業,不把自己的錢往裡砸也做不到。

同時,做汽車的新勢力不要炒概念,要腦筋清醒一點。應捫心自問,發改委的牌照拿到沒有,工信部的資質拿到沒有,接著才是造車。請看清楚,汽車生產的關鍵是一個供應鏈管理問題,這裡邊的“花樣”多了去了,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如果光是炒個觀念,做互聯網,是會死掉的,也會成為汽車人的笑柄。千萬千萬要留意,或許你年銷售超過10萬輛,你才是英雄,才會找到更多的投資。否則,除非你上市,特斯拉能活下來就是因為上市了,能融到錢。因此,你要老老實實地向傳統造車的企業學習,學習供應鏈管理,而不要總是融資,總是觀念,總是樣車。

第二,政府要加大支持,補貼可以逐步取消,但必須要注意到,這是一個方向,不要那麼快的取消,還要分別不同情況看一看。

第三,共用車時代到了,各級政府應該認真研究公共設施的配套,如路標、路樁等等。

不是來自于車有多麼大、怎麼好……比如智能駕駛或無人駕駛、共用汽車、車聯網,因為這三個技能在全球沒有可比的,中國有一批QQ主,80後、90後,這代人生活在互聯網上,滴滴打車在中國那麼發達,他們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共用車,車子不要太好;當然,一些私家車不會共用……今後的汽車分四類:休閒車、私家車、通勤車、輔助生活車,最可能會被替代的是通勤車,而輔助生活車也會被替代。中國最大的希望在於我們的互聯網深入人心。中國這一代人的消費方法,是導致車輛應用和出行方式革命的最大出發點,當自動駕駛已經達到L4級,千萬不要僅僅考慮車的動力問題。所以,在這一點上特斯拉走了邪路,正在走向滅亡之路,假如達不到10萬輛的年銷量,照樣還是虧損。

最後,蔡洪平提出三點建議:第一,中國做電動車的新勢力不是來自於國有企業。他說,我對國有企業做新車不抱任何希望,他們沒動力要做這個工作。沒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創不了業,不把自己的錢往裡砸也做不到。

同時,做汽車的新勢力不要炒概念,要腦筋清醒一點。應捫心自問,發改委的牌照拿到沒有,工信部的資質拿到沒有,接著才是造車。請看清楚,汽車生產的關鍵是一個供應鏈管理問題,這裡邊的“花樣”多了去了,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如果光是炒個觀念,做互聯網,是會死掉的,也會成為汽車人的笑柄。千萬千萬要留意,或許你年銷售超過10萬輛,你才是英雄,才會找到更多的投資。否則,除非你上市,特斯拉能活下來就是因為上市了,能融到錢。因此,你要老老實實地向傳統造車的企業學習,學習供應鏈管理,而不要總是融資,總是觀念,總是樣車。

第二,政府要加大支持,補貼可以逐步取消,但必須要注意到,這是一個方向,不要那麼快的取消,還要分別不同情況看一看。

第三,共用車時代到了,各級政府應該認真研究公共設施的配套,如路標、路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