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蛟龍600首次試車成功 “眼睛”“耳朵”成都高新造

成都高新快報:上半身是飛機,下半身是輪船——我國首架國產大型水陸兩栖飛機AG600(蛟龍600)于近日成功完成全部發動機試車,

預計於今年上半年進行首飛。作為世界上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栖飛機,AG600可在水面低空搜索,可在2米高海浪的複雜條件下實施水面救援,一次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可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資源探測、島礁補給、海上緝私與安全保障、海上執法與維權等任務。它還具備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能力。

“這個大傢伙的‘眼睛’和 ‘耳朵’都是成都高新製造。”參與蛟龍600通信導航系統研製的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專案總設計師王焱濱說,“我們公司承擔了蛟龍600飛機整個通信導航系統的研製。通信導航系統相當於飛機的眼睛和耳朵。”據瞭解,目前民用飛機通信導航系統幾乎完全被國外公司壟斷,而這家坐落在成都高新區的公司擁有中國最有實力和經驗的民機通信導航系統自主研發團隊,

多年來已陸續承擔了C919、蛟龍600等國產大飛機的通信導航系統研發工作。

多項技術實現創新性突破 確保蛟龍600“耳聰目明”

蛟龍600是國務院立項批復的大型民機項目,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特種任務能力。同時,也可根據使用者需要加改必要設備,滿足執行海洋環境監測、資源探測、島礁補給、海上安全保障等任務的需要,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

採用“大協作模式”,國內有20多個省市、150多家企事業單位、10餘高校的數以萬計的科研人員參與了研製。其中,蛟龍600的通信導航系統可謂是正宗“成都高新造”,在研製過程中,多項技術都實現了創新性突破。

“通信導航系統就像飛機的‘耳朵’和‘眼睛’。2012年確定由我們來承擔蛟龍600通信導航系統研製後,我們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精兵強將來進行研發,

這支團隊的骨幹研發人員此前都是C919核心研發成員。”王焱濱介紹,這支高手雲集的研發團隊通過5年時間,成功完成了蛟龍600通信導航系統的研發。

作為飛機航電系統中的核心系統之一,通信導航系統承擔著飛機起降航行過程中的“地空對話”信號傳送。業內人士形象地將其比喻為飛機的“嘴巴”和“眼睛”,沒有它的導航飛機就成了“瞎子”“聾子”。“不過,讓‘耳朵’和‘眼睛’在極端環境下保持正常狀態工作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否則‘耳朵’和‘眼睛’就成了擺設。”據介紹,在蛟龍600通信導航系統上,有近20個由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研發的自研設備。

在眾多設備中,“無線電調諧單元”被稱為“總管”,“因為它負責飛機上所有通信導航設備的運行和管理。飛機駕駛座位前有各種液晶顯示幕,會顯示飛機一系列的設備運行狀態及故障資訊。與地面保持聯繫,區域管制中心指令接收等,都由無線電調諧單元負責控制和管理。”為確保這一系列工作順利完成,“總管”必須在極端溫度條件時,依舊保證正常工作,王焱濱介紹:“當溫度達到低於-20℃時,無線電調諧單元裡的液晶顯示幕就難以啟動。這時配備在無線電調諧單元身上的加溫電路板就會開始工作,在3至5分鐘裡使設備正常開始工作。”

對飛機通訊導航系統而言,除了讓“耳朵”和“眼睛”能在極端環境下正常工作外,如何“聽”得更清楚、 “看”得更清晰則由無線電介面單元這一技術的含金量來決定的。

據瞭解,在蛟龍600通訊導航系統中,無線電介面單元的音訊處理技術採用了“雙車道”,即類比音訊和全數位音訊。

“無線電介面單元裡的全數位音訊讓我國民用飛機的音訊處理從類比音訊直接升級到了數位音訊,未來還具備擴展資料鏈的功能。”王焱濱對無線電介面單元的功能和作用進行說明:“無線電介面單元如同收集、處理聲音的‘大腦’,通訊導航系統這個‘耳朵’聽到了什麼、聽得清不清楚,由無線電介面單元裡的音訊處理技術來決定。”

類比音訊直接升級到數位音訊,音質和通話效果得到大大提升。除了可以“聽”得更加清楚外,無線電介面單元所具有的擴展資料鏈處理功能,還將使飛行員與塔臺之間的溝通,從現在的較慢“聽”到以後更快地“看”。

成都高新區引行業龍頭落戶 打造航空產業集群

實際上,“成都高新造”在國產大飛機領域已不是新鮮事,同樣被譽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運-20、C919和蛟龍600)的C919身上的通信導航系統以及客艙娛樂系統都為成都製造。

成都航空航太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是我國航空工業大省以及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之一。成都具有較強的航空科研實力和產業基礎,目前以構建起以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電科、中航成都發動機公司、成飛民用飛機公司、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公司、四川縱橫航空公司、四川西林鳳騰通用航空公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等一批從設計、研發到生產製造,從運營、維修到人才培訓,從核心構造件到整機總裝的航空與燃機全產業鏈體系。

作為我國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是四川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重要產業化載體。在成都高新區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依託四川省、成都市航空產業的良好基礎,經過20餘年的發展,成都高新區航空裝備產業已初步形成“航空電子+航空零部件+航空維修及服務”的產業特色,其航空設備及系統領域在國內保持領先水準。

“目前,我們已聚集了中電科、海特集團、民航二所、普惠艾特、鐵姆肯、高龍機械等40余家業內龍頭企業,構成成都高新區航空裝備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民用航空機載設備及系統(航電設備及系統、機電設備及系統)、機載任務設備及系統、空中交通管制設備及系統、地面支援設備及系統四大細分領域,成都高新區已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實力和企業規模;在航空維修領域,也聚集了海特高新、亞美動力、四川奧特、華太航空等實力突出的企業,業務覆蓋航電設備維修、航空發動機及航空附件維修等領域。此外,依託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國內無人機領域的競爭力和成都高新區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上的技術優勢,成都高新區已聚集了成都空天、漢科電腦、縱橫科技、前沿動力等一批無人機關聯企業,涉及無人機整機研發製造、飛行控制系統、配套運營服務等領域。

“我們將積極構建航空產業園區,推進航空產業聚集、實現集群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2016年5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全面開工,國際空港新城的產業發展藍圖已在抓緊繪製,在規劃中以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培訓、航空保障為主的航空服務業和以航空裝備製造為主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將成為重要發展對象。以此為契機,成都高新區將大力推進航空航太產業,拓展與國際航空航太產業鏈的整體合作。同時,大力培育特色突出、創新能力強、擁有知名品牌的航空航太產業集群,努力為成都建成我國航空航太產業重要基地發揮好支撐作用。都由無線電調諧單元負責控制和管理。”為確保這一系列工作順利完成,“總管”必須在極端溫度條件時,依舊保證正常工作,王焱濱介紹:“當溫度達到低於-20℃時,無線電調諧單元裡的液晶顯示幕就難以啟動。這時配備在無線電調諧單元身上的加溫電路板就會開始工作,在3至5分鐘裡使設備正常開始工作。”

對飛機通訊導航系統而言,除了讓“耳朵”和“眼睛”能在極端環境下正常工作外,如何“聽”得更清楚、 “看”得更清晰則由無線電介面單元這一技術的含金量來決定的。

據瞭解,在蛟龍600通訊導航系統中,無線電介面單元的音訊處理技術採用了“雙車道”,即類比音訊和全數位音訊。

“無線電介面單元裡的全數位音訊讓我國民用飛機的音訊處理從類比音訊直接升級到了數位音訊,未來還具備擴展資料鏈的功能。”王焱濱對無線電介面單元的功能和作用進行說明:“無線電介面單元如同收集、處理聲音的‘大腦’,通訊導航系統這個‘耳朵’聽到了什麼、聽得清不清楚,由無線電介面單元裡的音訊處理技術來決定。”

類比音訊直接升級到數位音訊,音質和通話效果得到大大提升。除了可以“聽”得更加清楚外,無線電介面單元所具有的擴展資料鏈處理功能,還將使飛行員與塔臺之間的溝通,從現在的較慢“聽”到以後更快地“看”。

成都高新區引行業龍頭落戶 打造航空產業集群

實際上,“成都高新造”在國產大飛機領域已不是新鮮事,同樣被譽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運-20、C919和蛟龍600)的C919身上的通信導航系統以及客艙娛樂系統都為成都製造。

成都航空航太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是我國航空工業大省以及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之一。成都具有較強的航空科研實力和產業基礎,目前以構建起以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電科、中航成都發動機公司、成飛民用飛機公司、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公司、四川縱橫航空公司、四川西林鳳騰通用航空公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等一批從設計、研發到生產製造,從運營、維修到人才培訓,從核心構造件到整機總裝的航空與燃機全產業鏈體系。

作為我國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是四川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重要產業化載體。在成都高新區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依託四川省、成都市航空產業的良好基礎,經過20餘年的發展,成都高新區航空裝備產業已初步形成“航空電子+航空零部件+航空維修及服務”的產業特色,其航空設備及系統領域在國內保持領先水準。

“目前,我們已聚集了中電科、海特集團、民航二所、普惠艾特、鐵姆肯、高龍機械等40余家業內龍頭企業,構成成都高新區航空裝備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民用航空機載設備及系統(航電設備及系統、機電設備及系統)、機載任務設備及系統、空中交通管制設備及系統、地面支援設備及系統四大細分領域,成都高新區已擁有國內領先的技術實力和企業規模;在航空維修領域,也聚集了海特高新、亞美動力、四川奧特、華太航空等實力突出的企業,業務覆蓋航電設備維修、航空發動機及航空附件維修等領域。此外,依託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國內無人機領域的競爭力和成都高新區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上的技術優勢,成都高新區已聚集了成都空天、漢科電腦、縱橫科技、前沿動力等一批無人機關聯企業,涉及無人機整機研發製造、飛行控制系統、配套運營服務等領域。

“我們將積極構建航空產業園區,推進航空產業聚集、實現集群發展。”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2016年5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全面開工,國際空港新城的產業發展藍圖已在抓緊繪製,在規劃中以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培訓、航空保障為主的航空服務業和以航空裝備製造為主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將成為重要發展對象。以此為契機,成都高新區將大力推進航空航太產業,拓展與國際航空航太產業鏈的整體合作。同時,大力培育特色突出、創新能力強、擁有知名品牌的航空航太產業集群,努力為成都建成我國航空航太產業重要基地發揮好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