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人大代表王利平:為中國製造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國家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

“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廣開進賢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政協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再度重申凝聚人才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重大意義,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剛剛完成《關於確立人才在製造強國建設中優先發展建議》提交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一見到記者,便迫不及待地表述他對人才戰略的看法。

王利平認為,中央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將選人用人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執政理念與政治智慧,更是推動事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

“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舉雙手贊成。對國家而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對企業而言,‘企’字去‘人’則為‘止’,人才是一切事業的根本。”王利平說。

人才是實體經濟的根基

“近年來,實體經濟困難加大,

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人才的不足。”王利平說。“中央反復強調要抓好實體經濟。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根基,而人才是實體經濟的根基。要打牢實體經濟這一根基,必須確立人才發展優先的國家戰略,加快培育實用人才。所謂實用,既要有各種高端人才,也要有數量充足、品質過硬的產業工人人才。”

作為廣博控股集團董事長,王利平同樣對人才有著強烈的渴求。

從20年前單一輕工製造起家,發展成為如今涵蓋輕工製造、新材料、跨境電商服務鏈三大產業,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迪拜、香港等地設有分公司的國際化企業。“我們的轉型升級,依靠的就是人才驅動。‘廣’,就是要讓一大批海內外高端人才作引領;‘博’,就是由一大群產業工人做支撐”。

目前我國正在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關鍵在於夯實人才基礎,確立人才在“中國製造2025”建設中的優先發展地位,

促進人才發展與製造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國家推動‘中國製造2025’,而廣博也正以擁有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基礎上,著力將新材料產業園打造成為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龍頭,集先進創造業、現代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工業研發園。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人才是核心要素。”王利平說。

在國際市場闖蕩了20多年的王利平是如此理解“全球化”的:未來10年,

是全球製造業價值鏈分工新一輪調整的重要階段。能不能把握這一戰略機遇期,能不能高品質的完成“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關鍵在於能不能擁有一大批與之相匹配的人才隊伍。

實體經濟的人才培育要上升到國家戰略

王利平認為,要把實業,特別是製造業的人才培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要加快人才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以國家之力促進人力資源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我們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勞動力,但另一方面,在實體經濟領域,很多年輕人開始‘脫實求虛’,勞動力結構性過剩與短缺日益凸顯,傳統產業人才素質提高和轉崗轉業任務艱巨,高端人才特別是高科技研發領軍人才、高水準工程師和大國工匠以及一線實務型技能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王利平說。

因此,王利平建議,要進一步發揮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高端統籌協調作用,積極制定並落實對接“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職業教育政策。通過財政、稅收、保險、產權等制度創新,激勵製造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辦學與人才培養培訓。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的多元經費保障制度,加大對接2025戰略的人才培養專項投入。設立國家、行業和地方職教資料庫,增強資訊對稱性。

在培育路徑上,一是要積極發揮企業的主陣地作用。王利平認為,現代學徒制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應進一步推行。制定現代學徒制培訓標準,明確不同等級、不同層次的學徒培訓的學時學分、能力要求、考核標準等。將現代學徒制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有機結合,通過資格證書體系,將學校教育與學徒制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成立現代學徒制服務平臺,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學習者個人溝通的橋樑,通過平臺獲得需要的資訊與説明。政府對2025戰略急需的學徒制專業予以重點資助,標準應高於其他專業,對合作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或稅收優惠。

二是要充分發揮高校的主管道作用,積極引導行業本科院校轉型。王利平建議,國家要進一步加強高校、特別是行業背景院校轉型發展的宏觀指導和政策引導,如出臺優惠政策,實施分類撥款制度,在生均撥款標準、專業建設經費方面適當提高比例;在師資方面實行“綠色通道”政策,招聘先進製造業一線高技能人才、領軍人才任教;鼓勵轉型高校在生源選拔、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方面積極突破,與中等職校、高職院校有效銜接。

三是要充分發掘政府政策的主牽引作用。王利平的觀點是,政府要大力支持企業以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為重點,有計劃、分層次地選派製造業各領域的優秀人才赴製造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培訓。要鼓勵企業和仲介組織,借鑒國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員培養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促進製造業人才與國外同行交流。加強國際培訓基地建設,以政策激勵有條件的企業與海外製造業研究機構聯合建立培訓基地。以財政支援鼓勵企業加大海外引智力度,促進建立全球招才引才的工作體系,優先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的專案負責人,加快引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望形成持久經濟增長點的創新創業人才。

王利平告訴記者,只有真正確立人才在“中國製造2025”建設中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促進人才發展與製造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總書記所期望的那樣,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廣闊舞臺上,“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我們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勞動力,但另一方面,在實體經濟領域,很多年輕人開始‘脫實求虛’,勞動力結構性過剩與短缺日益凸顯,傳統產業人才素質提高和轉崗轉業任務艱巨,高端人才特別是高科技研發領軍人才、高水準工程師和大國工匠以及一線實務型技能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王利平說。

因此,王利平建議,要進一步發揮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高端統籌協調作用,積極制定並落實對接“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職業教育政策。通過財政、稅收、保險、產權等制度創新,激勵製造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辦學與人才培養培訓。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的多元經費保障制度,加大對接2025戰略的人才培養專項投入。設立國家、行業和地方職教資料庫,增強資訊對稱性。

在培育路徑上,一是要積極發揮企業的主陣地作用。王利平認為,現代學徒制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應進一步推行。制定現代學徒制培訓標準,明確不同等級、不同層次的學徒培訓的學時學分、能力要求、考核標準等。將現代學徒制與國家職業資格制度有機結合,通過資格證書體系,將學校教育與學徒制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成立現代學徒制服務平臺,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學習者個人溝通的橋樑,通過平臺獲得需要的資訊與説明。政府對2025戰略急需的學徒制專業予以重點資助,標準應高於其他專業,對合作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或稅收優惠。

二是要充分發揮高校的主管道作用,積極引導行業本科院校轉型。王利平建議,國家要進一步加強高校、特別是行業背景院校轉型發展的宏觀指導和政策引導,如出臺優惠政策,實施分類撥款制度,在生均撥款標準、專業建設經費方面適當提高比例;在師資方面實行“綠色通道”政策,招聘先進製造業一線高技能人才、領軍人才任教;鼓勵轉型高校在生源選拔、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方面積極突破,與中等職校、高職院校有效銜接。

三是要充分發掘政府政策的主牽引作用。王利平的觀點是,政府要大力支持企業以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為重點,有計劃、分層次地選派製造業各領域的優秀人才赴製造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培訓。要鼓勵企業和仲介組織,借鑒國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員培養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促進製造業人才與國外同行交流。加強國際培訓基地建設,以政策激勵有條件的企業與海外製造業研究機構聯合建立培訓基地。以財政支援鼓勵企業加大海外引智力度,促進建立全球招才引才的工作體系,優先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的專案負責人,加快引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望形成持久經濟增長點的創新創業人才。

王利平告訴記者,只有真正確立人才在“中國製造2025”建設中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促進人才發展與製造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總書記所期望的那樣,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廣闊舞臺上,“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