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人大代表王菁:五套民族服裝見證履職經歷

內容提要:全國人大代表王菁是一名布依族繡娘,每年到北京參會,她都會準備一套新的民族服裝。這不是因為她特別愛美,而是因為她希望通過這個媒體高度聚焦的平臺讓更多人注意到少數民族文化,

讓民族文化產品能被更多人喜愛,成為帶動少數民族婦女就業增收的新管道。

連續5年參加人大會議,王菁一共製作了5套布依族盛裝。對比這五年的服裝,款式、顏色雖然不一樣,但都體現著濃郁的布依族的服飾特色。

這些服飾,都是她親自設計,和繡娘們一起製作的。

全國人大代表布穀鳥民族事業發展公司執行董事長王菁:像是這朵花,是六枝布依族的元素,今年的這個圍腰也是有創新的,往年我衣服上的圍腰也沒有兩邊的這個角花,今年我就把布依族的元素用足了。

每一套服飾刺繡的變化,繡娘在的地區的不一樣,一種刺繡代表一個縣、一個地區的繡法。

這裡是黔西南州興義市的民俗風情街區,王菁的公司去年搬到了這裡,面積比過去擴大了三倍還要多。新招的繡娘正在培訓。現在,公司固定有30多名繡娘。

繡娘賀國秀:我們在家裡做鞋子、做衣服,在這裡做手工扣子、繡花。我們在家做的只有自己做自己穿,在這裡做成成品就可能變成錢。

全國人大代表布穀鳥民族事業發展公司執行董事長王菁:我們公司的這些少數民族婦女,大部分都是來自農村,我們的這些產業適合婦女來做,在這個地方有發展的平臺,她們就不用去外面打工。

三層樓的廠房,王菁專門拿出了一層設置了一個面積不大的布依民族服飾博覽館。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她帶來的其中一份建議就是關於建設布依民族博物館的。履職五年來,她一直在為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奔走。說起這五年間的收穫,有一幕讓她至今難忘。

全國人大代表布穀鳥民族事業發展公司執行董事長王菁:2014年3月7號這一天,

習總書記到我們貴州團來,參加我們貴州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我很榮幸地拿著我們繡娘純手工刺繡的領帶,向總書記彙報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尤其是代表我們繡娘給總書記彙報,我覺得是永生難忘的。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王菁帶上會的不少建議都得到了回復和落實。比如履職第二年,她提出的《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補助經費的建議》得到了採納。如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補助經費已經從原來的每年8000元提高到2萬元。

全國人大代表布穀鳥民族事業發展公司執行董事長王菁: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做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沒想到我能當上全國人大代表。我相信貴州未來的發展靠旅遊,少數民族文化可以引領旅遊業的發展。

如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補助經費已經從原來的每年8000元提高到2萬元。

全國人大代表布穀鳥民族事業發展公司執行董事長王菁: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做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沒想到我能當上全國人大代表。我相信貴州未來的發展靠旅遊,少數民族文化可以引領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