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聽講座送禮品 10種常見保健品推銷手段如何洗腦

原標題:名叫“讀者生活館”,竟是賣保健品的

60歲老年人自殺,稱被保健品坑了……

記者發現這些產品多有正規手續,所含成分也是對人身體有一定好處的,但行業裡過度推銷、誇大宣傳效果的情況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商家售賣的產品並不是保健品,卻當做保健品來銷售。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湛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孫所長就專門跟記者介紹了10種常見的保健品推銷手段。

老人花費萬元購買保健品

近日,家住青島的王女士(化名)與本報聯繫,稱自己的母親最近經常出門,回家的時候手裡多了不少東西,“有時候是幾個雞蛋,有時候是條毛巾。”起初,王女士並沒有在意,直到今年年初,母親突然花費上萬元購買保健品,王女士才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據王女士介紹,自己的母親是個十分勤儉的人,

“平常買菜為了幾毛錢都要討價還價,如今眼都不眨花費上萬元買保健品。”到底是什麼東西讓老人如此大手筆呢?王女士告訴記者,他母親購買的正是一種名為細胞修復液的東西,她詢問自己的母親這種修復液的作用時,母親支支吾吾說不出,只是口中不停地說“這是好東西”。

為了弄清楚母親口中所說的“好東西”。王女士上網查找相關資料,結果卻令她大吃一驚。

“我上網後發現這種東西根本沒有作用,無法修復細胞。網上很多人說這是騙人的。”王女士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母親,更令王女士吃驚的是,母親竟然不信自己的話。由於對這種細胞修復液的來歷和成分不清楚,王女士勸母親不要再服用這種細胞修復液,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為此她天天與母親吵架,最終甚至因為是否購買細胞修復液的問題與母親反目。

本以為自己與母親吵架後,母親會不再購買這種產品,但是母親購買保健品的熱情並沒有減退,還經常帶回來一盒盒保健品,看著平日勤儉的母親,很快就把自己辛苦積攢的錢全部砸在了保健品上,王女士心裡很不是滋味。經過王女士多方打聽 ,終於明白母親與她反目的原因:母親被保健品商家“洗腦”了。

調查 14名老人中12人知道保健品售賣點

面對家中老人大量購買回來的保健品,

很多市民像王女士一樣既生氣又無奈,想投訴更是無從下手。更有市民反映,家附近約50米長的路邊就有兩家保健品銷售店,自己不主動去買 ,推銷員也會追著老人購買。如此多的保健品在家門口推銷,讓老人難以拒絕,那麼這些保健品是如何找上老人的呢?對此,記者做了一番調查。

推銷員與老人都很“熟”

記者首先來到大堯二路一市場附近,不少老人正在買菜。一個衣著樸素的年輕女子走到一個老人身邊,和老人攀談起來,“大娘,最近天冷,你穿那麼少能行嗎?沒事的話就帶大爺去我那邊聽聽,下午我們有活動。”記者發現這名女子與老人十分親密,主動要求幫老人提東西,不停地噓寒問暖,問候老人的身體情況和家人情況。女子一邊指著某個方向,一邊告訴老人。“還是原來的地方,您快回家吃飯吧,下午記得來啊。”這名老人笑著點頭,連聲說好。

這名女子走後記者詢問了這名老人,“下午那邊有個活動,可能是領麵粉。”老人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女子所說的那個地方具體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個賣東西的地方,可以免費領麵粉。當記者詢問那位元女子是不是賣保健品的,老人回答是,但是並不清楚具體是賣什麼東西。

記者跟隨女子所指的方向尋找,發現這名女子又與另外一位老人攀談起來。這名女子來到一名正在買菜的老人身邊說:“阿姨,是我啊,好久不見了!”接著拉起了老人的手,老人看到她也高興地笑起來。聊了幾句家常話後,女子問候了老人,語氣十分親近,談話期間,記者發現老人十分開心,女子臨走前告訴老人,下午有活動,邀請老人去參加,老人點頭答應了。記者按照老人的描述,尋找這名女子所謂的活動地點,但是並沒有找到,老人告訴記者,不是活動時間找不到。

14名老人中12人知道保健品售賣點

根據記者多日調查發現,很多推銷員在街上與老人搭訕聊天,噓寒問暖如同親人一般,他們大多都不是直接向老人推銷保健品,僅僅是問候,並告知老人近期將要舉辦的活動,邀請老人參加。為了一探究竟,記者以家中老人需要購買保健品為由,在街上隨機採訪了14名老人,詢問他們是否知道周圍的保健品售賣點,其中12名老人都表示知道,並參加過裡面舉辦的“養生講座”。記者又詢問了14名其他年齡段的市民,無一人知道附近保健品店的具體位置,只有個別人表示,曾見過很多老人在某個地方開會,但是具體位置並不知道。

根據老人們介紹,大堯二路附近的一家名叫某某堂的地方常有講座,很多老人都去聽過。記者在某某堂附近遇到兩名老人,他們正要去那裡,“你現在去開會有點晚了,估計快結束了。”老人口中的開會是指什麼呢?某某堂又是做什麼的呢?“我們經常去聽養生講座,某某堂是賣藍莓的,是個保健品,能養生。”記者稱也想購買藍莓,在老人的帶領下來到了這裡。

記者來到某某堂發現門頭並不大,牌子上只有某某堂三個字,記者走進去一看:一個櫃子上放了三個產品包裝盒,標有“極地藍莓”的字樣。兩名老人喊來了工作人員,“哎呦,阿姨你怎麼來了,還這麼早?”一名年輕的小夥子趕忙走過來與老人打招呼,老人告訴記者,這就是這裡的工作人員,買東西問他就可以。

記者表示想買老人們口中所說的藍莓,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沒有活動沒有貨了,“年前我們有活動,2080元買一箱送一箱。政府部門給我們定的是原價2980元一箱。有活動的時候我們賣,現在不賣。”這名工作人員看到記者猶豫不決,表示現在可以賣給記者,但是沒有活動,要2980元一箱。

一箱“藍莓”這麼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種藍莓製作的含片,“我們的產品可針對視力方面和血糖血脂方面有問題的人,還能夠減緩衰老。這種藍莓是來自於大興安嶺漠河,是極地野生藍莓,和市面上的藍莓不一樣。”他向記者解釋,市面上的藍莓都是人工種植的,與他們的藍莓不同,他們出售的是用這種極地藍莓製作的含片。記者觀察了一下產品包裝,包裝上寫著漠河五行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葉黃素酯壓片糖,每一盒裡面是獨立包裝。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購買,可以留下聯繫方式,活動時間會通知記者,“活動期間會有老師或者店長來開講座介紹我們的產品,到時候可以來聽一下。”和記者一同前來的兩位元老人也推薦記者來聽講座,“我一直吃這個保健,能降血壓、降血脂,還對眼睛好。你應該買一箱吃。”

老人服用這種產品到底是什麼呢?記者諮詢了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湛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孫所長,“沒有‘藍帽子’標誌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健品。”記者隨後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搜索漠河五行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現這家公司有食品生產許可,老人們吃的這種藍莓壓片糖在食品、食品添加劑類別中歸類為糖果製品,在保健品分類中並不能搜索到這種產品。[編輯:光影]

經過記者多日來的走訪調查,發現類似某某堂這樣的店面並不少見,不少老人經常出入並購買其中的產品。不少人有這樣的困惑,自己家的老人到底是怎麼知道這些保健品的呢?3月1日,記者從湛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瞭解到,保健品的推銷手段五花八門,讓老年人防不勝防 。擁有多年執法經驗的孫所長和副主任科員石愛軍向記者列舉了10種常見的保健品推銷手段。

手段一:免費送禮品

“大娘,免費送掛麵了,來領一袋吧,免費送的呢。”幾位年輕人走到老人身邊,邊走邊帶老人去領免費的掛麵。很多老人經不住“免費”的誘惑前去領取掛麵,殊不知,已經開始慢慢走近保健品推銷的套路中。據瞭解,這些免費送的禮品實質上價格並不高,“我們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這些免費贈送的東西很多都是網上買的,有的才幾毛錢一個。”很多老年人為了這些小禮物,在保健品公司的推銷下,會花上千上萬元購買保健品。

手段二:聽健康講座

近日,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怒氣衝衝地走進湛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稱無良商家以社會福利機構名義開設健康講座,其被洗腦後以3600元的價格辦理了“愛心助老惠民福利卡”,商家給了一種保健食品、一種紀念幣冊子等4種商品,並出具了蓋有“愛心助老福利工程委員會”印章的收款收據。“很多老人被這些保健品講座洗腦,一味地相信保健品可以‘包治百病’。”孫所長表示,這些保健品講座專門給老年人洗腦,甚至在執法人員查處過程中,老人依舊相信保健品有“奇效”,有的老人被講座洗腦後要去購買保健品,在遭到家人的阻攔後,甚至家人反目。

手段三:免費旅遊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喜歡出去旅遊。一些保健品商家抓住老人這一心理,打出了“免費旅遊”的招牌。這種免費旅遊的推銷方式往往是將老人帶去參觀保健品的生產廠,在參觀過程中向老人推薦保健品。在石愛軍看來,這種旅遊式的推銷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一旦老人發生任何意外,這種看似是“旅遊”的活動,實際上一些政策法規的盲點,讓老人很難維權。

手段四:送“健康報”,送雜誌

“讀者生活館”,孫所長讓記者大膽猜測這裡是做什麼的。“讀書?看報?讀者交流平臺?”看到記者半天猜不中 ,孫所長笑著告訴記者,“誰都想不到吧,這是賣保健品的地方。”據孫所長介紹,這是保健品推銷的一種手段,通過雜誌報刊來吸引老人,為老人免費送雜誌的同時,慢慢向老人滲透他們保健品的資訊。看似是送健康報,打著為老人送健康的招牌,實質與報紙沒有一丁點關係,僅僅是為了引起老年人的關注,將保健品推銷給他們。用這種方式“偽裝”,用這種方式掩蓋推銷保健品,從而讓老人放鬆警惕,更容易接受這些健康報、雜誌背後的保健品。

手段五:消費可以“返現金”

孫所長給記者分析了這種返現金消費的過程,她用最簡單的方式為例:第一天老人交納100元給保健品公司,並領取一些物品,公司承諾第二天會將這100元返還給老人;第二天老人需要交納200元給保健品公司,才能將第一天的100元返還給老人;第三天,老人可以領回自己的200元,但要向保健品公司交納400元,老人在領取一定的物品後,往往會放鬆警惕,在保健品推銷員的花言巧語下一天天交錢;第四天的時候,保健品公司返還給老人400元,並開始推銷產品。由於前幾天的鋪墊,很多老人就購買了這些保健品,“看似以返還錢的形式推銷,老人並不會損失太多,但是返錢的背後都是套路,返錢不是目的,購買保健品才是重點。”

手段六:大促銷 ,打折甩賣

“大促銷,廠家直銷。”“買一贈二。”“一盒5000元,加1000元買3盒。”很多老人被這些“便宜”吸引,買回家一箱又一箱的保健品,吃都吃不完,這些保健品真的便宜?對於這種促銷,石愛軍分析:推銷員首先告訴老人他們的保健品價格很高,是“萬能”保健品,什麼病都能治,所以價格昂貴。老人往往會輕信保健品“萬能”的作用,但是難以接受過高的價格。這時候推銷員就會告訴老人,“現在買便宜!買一贈二”老人往往貪圖小便宜,以為碰到了“大便宜”,從而購買大量保健品。

手段七:打“親情”牌

石愛軍告訴記者,很多受騙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而保健品商家正是利用他們對情感的需求推銷保健品。“有些推銷員上門為老人推銷產品,對老人比親兒女還孝順!”石愛軍表示由於空巢老人長時間沒有得到關愛,這些推銷員“熱情”出現,彌補了老人的情感空缺,老人很容易就接受這些關心,慢慢對推銷員開始信任,當推銷員向老人推銷產品時,老人往往心甘情願花錢。

手段八:打公益旗號

孫所長在執法過程中發現,保健品推銷手段繁多,公益竟然也成了保健品的幌子。她曾在一次執法中發現“愛心助老福利物資發放通知”印刷品廣告若干。其負責人辯稱,“愛心助老福利工作青島站”、“愛心助老福利工程委員會”為其內設部門。消費者並不是以3600元的價格辦理“愛心助老惠民福利卡”,而是以3600元的價格購買了其銷售的“長壽6要素”保健食品,剩餘3種商品系其贈送。商家提供不出免費援助福利物資企業名單。經過孫所長的調查發現,這家銷售單位登記機關核准的名稱為“××區×××家用電器經營部”,系個體工商戶。

手段九:介紹新人可以返錢

很多保健品的推銷不僅僅是靠推銷員,也靠老人自己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石愛軍介紹,很多保健品公司通過一定手段吸引老人投錢進去,有的是進行所謂的“入股”,當老人介紹新的成員加入,可以返給老人一部分錢,以此類推,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吸引老人,並招攬新的客戶。

手段十:生物科技產品打“擦邊球”

孫所長表示,如今的保健品中摻雜了另外一類產品——生物科技產品。“這種產品嚴格來說不算食品,也不算保健品,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很多人認為這是保健食品,其實並不是。”據瞭解,這類生物科技產品的銷售手段與保健品相似,但由於沒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生物科技產品屬於哪一類,也沒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這類產品,這種特殊的產品就混在保健品中打著“擦邊球”。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王川 通訊員 姜峰 李萱蓉 實習生 宋淼

[編輯:光影]

一個衣著樸素的年輕女子走到一個老人身邊,和老人攀談起來,“大娘,最近天冷,你穿那麼少能行嗎?沒事的話就帶大爺去我那邊聽聽,下午我們有活動。”記者發現這名女子與老人十分親密,主動要求幫老人提東西,不停地噓寒問暖,問候老人的身體情況和家人情況。女子一邊指著某個方向,一邊告訴老人。“還是原來的地方,您快回家吃飯吧,下午記得來啊。”這名老人笑著點頭,連聲說好。

這名女子走後記者詢問了這名老人,“下午那邊有個活動,可能是領麵粉。”老人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女子所說的那個地方具體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個賣東西的地方,可以免費領麵粉。當記者詢問那位元女子是不是賣保健品的,老人回答是,但是並不清楚具體是賣什麼東西。

記者跟隨女子所指的方向尋找,發現這名女子又與另外一位老人攀談起來。這名女子來到一名正在買菜的老人身邊說:“阿姨,是我啊,好久不見了!”接著拉起了老人的手,老人看到她也高興地笑起來。聊了幾句家常話後,女子問候了老人,語氣十分親近,談話期間,記者發現老人十分開心,女子臨走前告訴老人,下午有活動,邀請老人去參加,老人點頭答應了。記者按照老人的描述,尋找這名女子所謂的活動地點,但是並沒有找到,老人告訴記者,不是活動時間找不到。

14名老人中12人知道保健品售賣點

根據記者多日調查發現,很多推銷員在街上與老人搭訕聊天,噓寒問暖如同親人一般,他們大多都不是直接向老人推銷保健品,僅僅是問候,並告知老人近期將要舉辦的活動,邀請老人參加。為了一探究竟,記者以家中老人需要購買保健品為由,在街上隨機採訪了14名老人,詢問他們是否知道周圍的保健品售賣點,其中12名老人都表示知道,並參加過裡面舉辦的“養生講座”。記者又詢問了14名其他年齡段的市民,無一人知道附近保健品店的具體位置,只有個別人表示,曾見過很多老人在某個地方開會,但是具體位置並不知道。

根據老人們介紹,大堯二路附近的一家名叫某某堂的地方常有講座,很多老人都去聽過。記者在某某堂附近遇到兩名老人,他們正要去那裡,“你現在去開會有點晚了,估計快結束了。”老人口中的開會是指什麼呢?某某堂又是做什麼的呢?“我們經常去聽養生講座,某某堂是賣藍莓的,是個保健品,能養生。”記者稱也想購買藍莓,在老人的帶領下來到了這裡。

記者來到某某堂發現門頭並不大,牌子上只有某某堂三個字,記者走進去一看:一個櫃子上放了三個產品包裝盒,標有“極地藍莓”的字樣。兩名老人喊來了工作人員,“哎呦,阿姨你怎麼來了,還這麼早?”一名年輕的小夥子趕忙走過來與老人打招呼,老人告訴記者,這就是這裡的工作人員,買東西問他就可以。

記者表示想買老人們口中所說的藍莓,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沒有活動沒有貨了,“年前我們有活動,2080元買一箱送一箱。政府部門給我們定的是原價2980元一箱。有活動的時候我們賣,現在不賣。”這名工作人員看到記者猶豫不決,表示現在可以賣給記者,但是沒有活動,要2980元一箱。

一箱“藍莓”這麼貴?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種藍莓製作的含片,“我們的產品可針對視力方面和血糖血脂方面有問題的人,還能夠減緩衰老。這種藍莓是來自於大興安嶺漠河,是極地野生藍莓,和市面上的藍莓不一樣。”他向記者解釋,市面上的藍莓都是人工種植的,與他們的藍莓不同,他們出售的是用這種極地藍莓製作的含片。記者觀察了一下產品包裝,包裝上寫著漠河五行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葉黃素酯壓片糖,每一盒裡面是獨立包裝。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購買,可以留下聯繫方式,活動時間會通知記者,“活動期間會有老師或者店長來開講座介紹我們的產品,到時候可以來聽一下。”和記者一同前來的兩位元老人也推薦記者來聽講座,“我一直吃這個保健,能降血壓、降血脂,還對眼睛好。你應該買一箱吃。”

老人服用這種產品到底是什麼呢?記者諮詢了市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湛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孫所長,“沒有‘藍帽子’標誌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健品。”記者隨後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搜索漠河五行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現這家公司有食品生產許可,老人們吃的這種藍莓壓片糖在食品、食品添加劑類別中歸類為糖果製品,在保健品分類中並不能搜索到這種產品。[編輯:光影]

經過記者多日來的走訪調查,發現類似某某堂這樣的店面並不少見,不少老人經常出入並購買其中的產品。不少人有這樣的困惑,自己家的老人到底是怎麼知道這些保健品的呢?3月1日,記者從湛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瞭解到,保健品的推銷手段五花八門,讓老年人防不勝防 。擁有多年執法經驗的孫所長和副主任科員石愛軍向記者列舉了10種常見的保健品推銷手段。

手段一:免費送禮品

“大娘,免費送掛麵了,來領一袋吧,免費送的呢。”幾位年輕人走到老人身邊,邊走邊帶老人去領免費的掛麵。很多老人經不住“免費”的誘惑前去領取掛麵,殊不知,已經開始慢慢走近保健品推銷的套路中。據瞭解,這些免費送的禮品實質上價格並不高,“我們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這些免費贈送的東西很多都是網上買的,有的才幾毛錢一個。”很多老年人為了這些小禮物,在保健品公司的推銷下,會花上千上萬元購買保健品。

手段二:聽健康講座

近日,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怒氣衝衝地走進湛山市場監督管理所,稱無良商家以社會福利機構名義開設健康講座,其被洗腦後以3600元的價格辦理了“愛心助老惠民福利卡”,商家給了一種保健食品、一種紀念幣冊子等4種商品,並出具了蓋有“愛心助老福利工程委員會”印章的收款收據。“很多老人被這些保健品講座洗腦,一味地相信保健品可以‘包治百病’。”孫所長表示,這些保健品講座專門給老年人洗腦,甚至在執法人員查處過程中,老人依舊相信保健品有“奇效”,有的老人被講座洗腦後要去購買保健品,在遭到家人的阻攔後,甚至家人反目。

手段三:免費旅遊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喜歡出去旅遊。一些保健品商家抓住老人這一心理,打出了“免費旅遊”的招牌。這種免費旅遊的推銷方式往往是將老人帶去參觀保健品的生產廠,在參觀過程中向老人推薦保健品。在石愛軍看來,這種旅遊式的推銷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一旦老人發生任何意外,這種看似是“旅遊”的活動,實際上一些政策法規的盲點,讓老人很難維權。

手段四:送“健康報”,送雜誌

“讀者生活館”,孫所長讓記者大膽猜測這裡是做什麼的。“讀書?看報?讀者交流平臺?”看到記者半天猜不中 ,孫所長笑著告訴記者,“誰都想不到吧,這是賣保健品的地方。”據孫所長介紹,這是保健品推銷的一種手段,通過雜誌報刊來吸引老人,為老人免費送雜誌的同時,慢慢向老人滲透他們保健品的資訊。看似是送健康報,打著為老人送健康的招牌,實質與報紙沒有一丁點關係,僅僅是為了引起老年人的關注,將保健品推銷給他們。用這種方式“偽裝”,用這種方式掩蓋推銷保健品,從而讓老人放鬆警惕,更容易接受這些健康報、雜誌背後的保健品。

手段五:消費可以“返現金”

孫所長給記者分析了這種返現金消費的過程,她用最簡單的方式為例:第一天老人交納100元給保健品公司,並領取一些物品,公司承諾第二天會將這100元返還給老人;第二天老人需要交納200元給保健品公司,才能將第一天的100元返還給老人;第三天,老人可以領回自己的200元,但要向保健品公司交納400元,老人在領取一定的物品後,往往會放鬆警惕,在保健品推銷員的花言巧語下一天天交錢;第四天的時候,保健品公司返還給老人400元,並開始推銷產品。由於前幾天的鋪墊,很多老人就購買了這些保健品,“看似以返還錢的形式推銷,老人並不會損失太多,但是返錢的背後都是套路,返錢不是目的,購買保健品才是重點。”

手段六:大促銷 ,打折甩賣

“大促銷,廠家直銷。”“買一贈二。”“一盒5000元,加1000元買3盒。”很多老人被這些“便宜”吸引,買回家一箱又一箱的保健品,吃都吃不完,這些保健品真的便宜?對於這種促銷,石愛軍分析:推銷員首先告訴老人他們的保健品價格很高,是“萬能”保健品,什麼病都能治,所以價格昂貴。老人往往會輕信保健品“萬能”的作用,但是難以接受過高的價格。這時候推銷員就會告訴老人,“現在買便宜!買一贈二”老人往往貪圖小便宜,以為碰到了“大便宜”,從而購買大量保健品。

手段七:打“親情”牌

石愛軍告訴記者,很多受騙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而保健品商家正是利用他們對情感的需求推銷保健品。“有些推銷員上門為老人推銷產品,對老人比親兒女還孝順!”石愛軍表示由於空巢老人長時間沒有得到關愛,這些推銷員“熱情”出現,彌補了老人的情感空缺,老人很容易就接受這些關心,慢慢對推銷員開始信任,當推銷員向老人推銷產品時,老人往往心甘情願花錢。

手段八:打公益旗號

孫所長在執法過程中發現,保健品推銷手段繁多,公益竟然也成了保健品的幌子。她曾在一次執法中發現“愛心助老福利物資發放通知”印刷品廣告若干。其負責人辯稱,“愛心助老福利工作青島站”、“愛心助老福利工程委員會”為其內設部門。消費者並不是以3600元的價格辦理“愛心助老惠民福利卡”,而是以3600元的價格購買了其銷售的“長壽6要素”保健食品,剩餘3種商品系其贈送。商家提供不出免費援助福利物資企業名單。經過孫所長的調查發現,這家銷售單位登記機關核准的名稱為“××區×××家用電器經營部”,系個體工商戶。

手段九:介紹新人可以返錢

很多保健品的推銷不僅僅是靠推銷員,也靠老人自己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石愛軍介紹,很多保健品公司通過一定手段吸引老人投錢進去,有的是進行所謂的“入股”,當老人介紹新的成員加入,可以返給老人一部分錢,以此類推,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吸引老人,並招攬新的客戶。

手段十:生物科技產品打“擦邊球”

孫所長表示,如今的保健品中摻雜了另外一類產品——生物科技產品。“這種產品嚴格來說不算食品,也不算保健品,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很多人認為這是保健食品,其實並不是。”據瞭解,這類生物科技產品的銷售手段與保健品相似,但由於沒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生物科技產品屬於哪一類,也沒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這類產品,這種特殊的產品就混在保健品中打著“擦邊球”。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王川 通訊員 姜峰 李萱蓉 實習生 宋淼

[編輯: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