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京西國際:國企背景、業績企穩、估值便宜、的汽車零部件股

作者:格隆匯·飛鼠溪

在15年下半年推出的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刺激下,沉寂了幾年的汽車股突然打了雞血一樣,營收大漲,利潤大增,股價當然也跟著蹭蹭上漲,直接漲到所有的大行都倒戈,

紛紛發佈繼續看好汽車行業的報告。樹大好乘涼,經銷商與零部件供應商自然也跟著這波行情過得滋潤。

不過,在整個汽車產業股票普漲的情況下,發現有檔股票表現挺差的——京西國際(02339.HK)。

粗略看了下:國企背景,市盈率7.6,市淨率1.23。這就有些奇怪了,國企背景基本上可以排除老千的嫌疑,那在整個行業歡騰的時候為啥它不受待見呢?如果公司不存在問題,那就極可能存在難得的價投機會。

一、借殼上市,獲優質資產注入

京西國際主要是生產主動及被動懸架的,熟悉汽車的人知道,這個是屬於汽車產業鏈裡的減震器行業範疇。母公司是京西重工,2014年借殼北泰上市。這裡就插播一點北泰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故事。

北泰的歷史可追到1997年,那時北泰安徽第一家工廠批量投資,到2004年公司就成為了中國零部件百強,2007年它在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中列第27位,

並已經進入上海通用、克萊斯勒、北京賓士的配套體系。北泰創業2003年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生產汽車底盤系統以及建築裝飾五金產品。

從公司上市以來的業績也可以看出,北泰是家挺有成長動力的公司。

那這麼好的公司怎麼就被借殼了呢?北泰的業務以出口為主,

產品主要銷售美國、加拿大、歐洲,在這些地區有廣泛的行銷網路。2004年12月通過收購了Profound Global 40%(這家公司在中國擁有銷售網路和穩固客戶群體)的股本權益進入了中國市場,但總體來講仍然以歐美市場為主。

我們知道08年西方世界被金融危機吞噬,

北泰的業績簡直是跌到了地獄。

業績不好也不要緊,再起來就行了。問題是這年北泰還搞了兩個事。一是玩外匯合約玩脫了,虧損了2400萬,美元。另外就是多年的合作夥伴上海工業投資集團反水了,向法院提出索償申請,

要求公司退還金額共3.266億人民幣的預付款、相關費用和利息。於是北泰的銀行帳戶及相關資產都被凍結了。

2009年1月19日北泰停牌,2009年2月6日,北泰集團提出清盤申請。這一停牌停了五年,直到京西重工借殼。

京西重工2009年3月成立,發起人分別是首鋼(51%股份)、北京房山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25%)及寶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4%)。成立後京西重工收購了美國的德爾福公司(Delphi)的減震器和制動器業務。這家公司有百年歷史,主要業務是製造高端汽車的制動系統、懸掛系統和汽車底盤的業務。京西重工的市場以歐洲為主,占比超過50%,北美不足20%,中國不足25%。

京西重工借殼北泰是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股本及債務重組。2014年1月27日,北泰複牌,更名為京西國際。借殼上市之後,京西國際進行了一系列的配股,並且配股的價格都相比當時的股價有所折讓。

配股主要是用來償還京西國際的債務、補充營運資金以及收購母公司的資產。京西重工把京西歐洲裝到了上市公司裡,2015年2月起京西國際也把北泰的業務全部終止了。目前京西國際的業務主要就是歐洲的懸掛系統業務,主要客戶是歐洲高檔乘用車製造商,如寶馬奧迪。

所以,借殼後的2339代碼其實是獲得了一塊優質資產的注入。但是,京西借殼上市時股本只有19億股左右,到2014年年底時股本擴大到了46億股左右,2015年時到了57億股左右,目前基本穩定在這個數上。

股本擴大了這麼多,並且都是折價配股(相當一部分是配給了大股東),而公司的業績又沒有很好的表現,所以股價自借殼以來就是一路跌,目前處在了一個底部。

二、京西國際的業績真的很差?

目前的京西國際業務是2014年注入的,遺留的業務也已經被洗乾淨了,所以京西的業績就從2014年看起。第一眼,京西國際的業績真的算差。

2015年營收29.57億港幣,同比2014年下滑了12%,淨利潤下滑更猛烈,2015年實現淨利1.34億,同比暴跌了61%。

2016年上半年也沒好到哪去。營收15.14億,同比下滑4.5%,利潤還好,漲了12.7%。但利潤的母親是營收,營收下滑總不是件讓人開心的事。

不過,單這樣同比,是有個BUG的,公司2014年、2015年有一系列的重組,產生了各種費用或者收益,另外還有北泰留下來的業務,這些以後都不會再出現在京西國際的財務報表上。所以要看京西國際目前的業績究竟如何,應該剝掉這些因素的影響。

剝掉北泰的中國業務,公司的營收與毛利是這樣的。

我們再剝掉重組收益、重組成本以及終止業務的影響,那麼京西國際的稅前利潤走勢就變成這樣了。

這樣我們發現,京西國際的經營業務利潤2015年較2014年確實是下滑的,但是2016年上半年較2015年上半年卻是大漲的,並且2016年半年業務的稅前利潤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的了。

比較2015年全年與2015年上半年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2015年下半年京西的歐洲業務這塊也是表現非常不錯的。也就是說,從2015年下半年起,京西國際目前業務的盈利情況就開始改善了。

當然,從2014年到2016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仍然是下滑的,這主要原因是歐元與英鎊這兩年表現不如意。公司的收入按地區劃分主要是英國與德國,收入額主要以歐元計。

我們看到從2014年到現在,歐元與英鎊兌美元都是下跌的,公司的財報是以港幣計,而港幣與美元是掛鉤的。

因此,目前8倍的市盈率估值沒有考慮公司目前業務的真實成長能力。而從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來看,公司的業務也在走好。

公司的配股確實存在對股價的負面影響,但是這個影響已經基本釋放完畢,目前母公司京西重工持有公司股權占比為52.49%。

配股的結果是改善了原來北泰脆弱的財務結構,可以看到公司的負債率情況已經改善許多。

三、京西國際的成長空間

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8倍的市盈率不僅沒有考慮歐洲業務的真實成長情況,也沒有考慮未來北美,尤其是中國資產的注入。

京西重工的重要資產就是收購的Delphi的懸掛以及制動系統等汽車底盤業務。Delphi是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企業,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世界500強之一。這家公司幾乎為國內所有主要整車製造商提供零部件,包括一汽大眾、通用汽車、上海大眾、東風日產、奇瑞等。

為什麼它會把底盤業務出售給京西重工呢?我們知道2008年發生了金融危機,這家公司經營上陷入困境。Delphi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提出自願濟助呈請,京西重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收購了它的底盤業務,也獲得了它過硬的技術。

目前京西國際殼裡只有在歐洲市場銷售的懸掛系統業務,並且為避免與母公司存在競爭,公司不得在美國及中國銷售相關產品。這就制約了京西國際的發展,而京西重工也只有這一個上市平臺,借殼之處就承諾了陸續會有資產注入,因此,大概率北美以及中國的資產會注入到京西國際裡。

中國的業務注入其實是已經開始了,2016年4月京西國際擬從大股東手上收購了京西重工(上海)51%的股權,後者主要在中國從事汽車制動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市場推廣及銷售,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中國是全球汽車產業增長最快的市場,16年漲到所有大行都服足以證明了它的增長能力。不過京西國際彼時業務主要在歐洲,當然是分不到這杯羹了。以京西國際目前的主營懸掛系統為例,中國過去五年的增長速度是挺快的。

不過,目前國內的懸掛減震器技術仍然較為落後,國內高端車型的減震器技術仍然需要進口,而這就是京西國際的競爭優勢了。京西國際收購的是知名企業德爾福的技術,目前為歐洲高檔車提供零部件,過去兩年的訂單、毛利率也說明了其競爭優勢是相當不錯的。因此,京西重工把中國資產注入到京西國際裡,解決掉母公司與京西國際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問題後,預計中國市場將成為京西國際的增長點。

結語:國企背景、估值便宜、有成長空間

京西國際目前的市值11億,屬於市值非常小的股票,較少為大行或者其他研究機構覆蓋,這也導致公司存在低估的可能。

目前市盈率(TTM)8倍,市淨率1.3。按WIND分類,這個估值在汽車零部件行業裡絕對是有優勢的。

京西國際的業績如果剔除掉重組、舊業務的影響,這兩年的表現並不如報表顯示的那樣差,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盈利情況一直在改善。公司的營收剔除匯率因素,訂單量也是增長的,毛利率在改善,說明公司的競爭優勢不錯。

公司與歐洲高檔乘用車製造商之間有多年合作關係,這也說明公司的技術過關。未來公司有望獲得北美以及中國資產的持續注入,有助於減輕公司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對沖掉匯率風險。

公司從16年9月這波跌下來,一方面有大盤的因素,另一方面有最近惠理減持的因素。惠理應該是參與了此前公司的配售,而從過去公司的股價表現來看,惠理肯定是沒賺到錢,基於自身資產配置進行的調整減倉,市場已經消化,股價有企穩跡象。

公司是國企背景,這是南下資金比較青睞的,同時國企背景也基本上排除了老千的嫌疑。

這家公司有百年歷史,主要業務是製造高端汽車的制動系統、懸掛系統和汽車底盤的業務。京西重工的市場以歐洲為主,占比超過50%,北美不足20%,中國不足25%。

京西重工借殼北泰是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股本及債務重組。2014年1月27日,北泰複牌,更名為京西國際。借殼上市之後,京西國際進行了一系列的配股,並且配股的價格都相比當時的股價有所折讓。

配股主要是用來償還京西國際的債務、補充營運資金以及收購母公司的資產。京西重工把京西歐洲裝到了上市公司裡,2015年2月起京西國際也把北泰的業務全部終止了。目前京西國際的業務主要就是歐洲的懸掛系統業務,主要客戶是歐洲高檔乘用車製造商,如寶馬奧迪。

所以,借殼後的2339代碼其實是獲得了一塊優質資產的注入。但是,京西借殼上市時股本只有19億股左右,到2014年年底時股本擴大到了46億股左右,2015年時到了57億股左右,目前基本穩定在這個數上。

股本擴大了這麼多,並且都是折價配股(相當一部分是配給了大股東),而公司的業績又沒有很好的表現,所以股價自借殼以來就是一路跌,目前處在了一個底部。

二、京西國際的業績真的很差?

目前的京西國際業務是2014年注入的,遺留的業務也已經被洗乾淨了,所以京西的業績就從2014年看起。第一眼,京西國際的業績真的算差。

2015年營收29.57億港幣,同比2014年下滑了12%,淨利潤下滑更猛烈,2015年實現淨利1.34億,同比暴跌了61%。

2016年上半年也沒好到哪去。營收15.14億,同比下滑4.5%,利潤還好,漲了12.7%。但利潤的母親是營收,營收下滑總不是件讓人開心的事。

不過,單這樣同比,是有個BUG的,公司2014年、2015年有一系列的重組,產生了各種費用或者收益,另外還有北泰留下來的業務,這些以後都不會再出現在京西國際的財務報表上。所以要看京西國際目前的業績究竟如何,應該剝掉這些因素的影響。

剝掉北泰的中國業務,公司的營收與毛利是這樣的。

我們再剝掉重組收益、重組成本以及終止業務的影響,那麼京西國際的稅前利潤走勢就變成這樣了。

這樣我們發現,京西國際的經營業務利潤2015年較2014年確實是下滑的,但是2016年上半年較2015年上半年卻是大漲的,並且2016年半年業務的稅前利潤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的了。

比較2015年全年與2015年上半年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2015年下半年京西的歐洲業務這塊也是表現非常不錯的。也就是說,從2015年下半年起,京西國際目前業務的盈利情況就開始改善了。

當然,從2014年到2016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仍然是下滑的,這主要原因是歐元與英鎊這兩年表現不如意。公司的收入按地區劃分主要是英國與德國,收入額主要以歐元計。

我們看到從2014年到現在,歐元與英鎊兌美元都是下跌的,公司的財報是以港幣計,而港幣與美元是掛鉤的。

因此,目前8倍的市盈率估值沒有考慮公司目前業務的真實成長能力。而從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來看,公司的業務也在走好。

公司的配股確實存在對股價的負面影響,但是這個影響已經基本釋放完畢,目前母公司京西重工持有公司股權占比為52.49%。

配股的結果是改善了原來北泰脆弱的財務結構,可以看到公司的負債率情況已經改善許多。

三、京西國際的成長空間

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8倍的市盈率不僅沒有考慮歐洲業務的真實成長情況,也沒有考慮未來北美,尤其是中國資產的注入。

京西重工的重要資產就是收購的Delphi的懸掛以及制動系統等汽車底盤業務。Delphi是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企業,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世界500強之一。這家公司幾乎為國內所有主要整車製造商提供零部件,包括一汽大眾、通用汽車、上海大眾、東風日產、奇瑞等。

為什麼它會把底盤業務出售給京西重工呢?我們知道2008年發生了金融危機,這家公司經營上陷入困境。Delphi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提出自願濟助呈請,京西重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收購了它的底盤業務,也獲得了它過硬的技術。

目前京西國際殼裡只有在歐洲市場銷售的懸掛系統業務,並且為避免與母公司存在競爭,公司不得在美國及中國銷售相關產品。這就制約了京西國際的發展,而京西重工也只有這一個上市平臺,借殼之處就承諾了陸續會有資產注入,因此,大概率北美以及中國的資產會注入到京西國際裡。

中國的業務注入其實是已經開始了,2016年4月京西國際擬從大股東手上收購了京西重工(上海)51%的股權,後者主要在中國從事汽車制動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市場推廣及銷售,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中國是全球汽車產業增長最快的市場,16年漲到所有大行都服足以證明了它的增長能力。不過京西國際彼時業務主要在歐洲,當然是分不到這杯羹了。以京西國際目前的主營懸掛系統為例,中國過去五年的增長速度是挺快的。

不過,目前國內的懸掛減震器技術仍然較為落後,國內高端車型的減震器技術仍然需要進口,而這就是京西國際的競爭優勢了。京西國際收購的是知名企業德爾福的技術,目前為歐洲高檔車提供零部件,過去兩年的訂單、毛利率也說明了其競爭優勢是相當不錯的。因此,京西重工把中國資產注入到京西國際裡,解決掉母公司與京西國際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問題後,預計中國市場將成為京西國際的增長點。

結語:國企背景、估值便宜、有成長空間

京西國際目前的市值11億,屬於市值非常小的股票,較少為大行或者其他研究機構覆蓋,這也導致公司存在低估的可能。

目前市盈率(TTM)8倍,市淨率1.3。按WIND分類,這個估值在汽車零部件行業裡絕對是有優勢的。

京西國際的業績如果剔除掉重組、舊業務的影響,這兩年的表現並不如報表顯示的那樣差,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盈利情況一直在改善。公司的營收剔除匯率因素,訂單量也是增長的,毛利率在改善,說明公司的競爭優勢不錯。

公司與歐洲高檔乘用車製造商之間有多年合作關係,這也說明公司的技術過關。未來公司有望獲得北美以及中國資產的持續注入,有助於減輕公司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對沖掉匯率風險。

公司從16年9月這波跌下來,一方面有大盤的因素,另一方面有最近惠理減持的因素。惠理應該是參與了此前公司的配售,而從過去公司的股價表現來看,惠理肯定是沒賺到錢,基於自身資產配置進行的調整減倉,市場已經消化,股價有企穩跡象。

公司是國企背景,這是南下資金比較青睞的,同時國企背景也基本上排除了老千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