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去過的人都被迷住了!貴港這個傳統古鎮你遊覽過嗎?

近日,廣西第二批傳統村落名單公佈,一批各具傳統村落特色的鄉鎮村屯榜上有名,貴港市平南縣大安鎮鎮大社區古建築群就是其中之一。那裡傳統建築保存完好,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彩,

有曾經熱鬧的騎樓街、車轍斑駁的大安古橋、180年歷史的消防節、鮮香四溢的臘味。

經濟文化繁榮的大安古鎮

大安鎮建鎮可追溯至明末,由於其地理位置、人文特色等優勢,到清乾隆年間已經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

是廣西三大古鎮之一,曾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白沙江穿過大安鎮蜿蜒向下匯入西江,是周邊地區通往粵港澳的交通要道,也有不少粵港澳商人沿著白沙江逆流而上到大安鎮進行商品交易。漸漸地,交通便利的大安鎮成了經濟文化繁榮的大都會。

大安鎮舊街內小巷縱橫交錯,小巷是人們當時生活的場所,也是主要的集市,各種商品彙集成行,

成了大安有名的“七十二行”,其中有煙行、米市等。大安橋是大安鎮發展成為大都會的見證物,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橋長33米、橋面寬3米,大量的貨物通過大安橋來回無數次。如今,花崗岩鋪就的橋面上清晰可見一道道凹槽,老人們說,那是來往運載貨物的獨輪車無數次碾壓摩擦形成的。大安鎮的歷史遺跡就在大安橋附近,有著名的列聖宮和粵東會館,還有大安碼頭。

大安鎮吸引大批沿江而上的粵港澳地區商客,

隨著他們而來的還有他們家鄉的風俗文化。如今在大安街上,可見有西洋風格的建築。大安鎮還有消防節、春遊、牛歌戲、掛花燈、搶花炮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

傳統大安的新面容

2015年,大安鎮獲自治區“百強鎮”建設專案資金支持1000萬元;2016年,

大安鎮黨委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該鎮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廣西小康建設示範鎮。

2016年,大安鎮財政收入達4100萬元,同比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7.5292億元,同比增長43%;規模以上企業產值3.5372億元,同比增長15%。大安鎮在發展經濟產業上,圍繞“農業穩鎮、工業富鎮、城建強鎮、商業活鎮、文化興鎮”的目標,大力發展四大特色產業:電子產品、衣鞋、塑膠等小型生產加工為主的園區工業;現代商住社區為目標的房地產開發建築業;商品銷售、物流運輸為主的商貿業;住宿、餐飲、文化產品銷售為主的文化旅遊業。

目前,在園區工業方面,大安鎮豐沃綜合產業園已有邦美特科技有限公司、廣東中山市金玫瑰制衣公司簽約進駐,南晶電子廠、香港長榮發展公司等企業正商洽進駐事宜。房地產開發方面,全鎮已完工和正在建設的樓盤有天利和、永發名城、南河城、鳳凰社區、恒福花園等5個較大專案,對大安小城鎮建設有重大推動作用。商貿業方面,天利和財富廣場等新商業街區,進駐了世紀華聯、南寧百貨、維也納酒店等知名企業,已發展成為大安的新商圈。文化旅遊業方面,通過宣傳推廣大安傳統建築群、特色小吃,舉辦大型消防節等文化節慶活動,扶持發展牛歌戲文化企業,開發文化旅遊產品等方式,吸引遊客前來參觀遊覽,進而推動住宿、餐飲等文化旅遊業發展。

新老交替傳承文化

“大安鎮曾經是經濟繁榮的大都會,民間文化活動同樣豐富多彩。”林鑒名是大安鎮鎮大社區的老支書,他對大安的人文歷史有著深厚的感情。

林鑒名與鎮上很多老人一樣,經常帶著孫兒孫女坐在商鋪前或老榕樹下,旁邊影碟機中傳出粵曲或牛歌戲吹拉彈唱的聲音,老人們嘴上跟著哼唱,孩童們互相追逐打鬧,嘴裡不時蹦出一些影碟機中的話語。

林鑒名任職社區支書時,在一些大型的活動中,總是先想到外出的人。比如舉辦大型春遊活動時,他提前通知在外的居民,讓他們做好準備回來參加。他還會特意挑一些活躍的年輕人,扮演春遊中的各種角色,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大安民間文化活動的精彩。

“我今年36歲,是社裡最年輕的成員。想要繼承傳揚這些文化,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黃俏娜無奈地說。黃俏娜是大安新聲曲藝社裡最年輕的成員,也是大安年輕一輩粵曲藝員中的佼佼者。黃俏娜在父輩的影響下,從小喜歡粵曲,跟著父輩們學習、到兩廣各地演出交流。中學時期,她獲得全區粵曲大賽二等獎。

除了是粵曲的愛好者,黃俏娜也是大安民間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春遊是大安鎮的一項祈福活動,寓意為祈求諸神佛保佑,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全民參與的祈福活動,群眾們主動製作壽桃、年糕等食品一起參與春遊。在2008年舉辦的春遊活動中,黃俏娜扮演一位美麗的女神仙。春遊當天,她天微亮就起來換服裝做造型。活動現場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浩浩蕩蕩的隊伍活躍在街頭。她在一大群“神仙”裡轉花球、拋繡球,和旁邊圍著的人們打鬧嬉戲。

黃俏娜說:“傳承文化就是傳承一種凝聚力。希望政府部門能多組織活動,多做宣傳,引導年輕人凝聚到這些活動中來,參與民間文化活動應該是最好的傳承方式。”

▍圖片作者:譚曉軍

▍編輯出品:貴港市網信辦 貴港新聞網

對大安小城鎮建設有重大推動作用。商貿業方面,天利和財富廣場等新商業街區,進駐了世紀華聯、南寧百貨、維也納酒店等知名企業,已發展成為大安的新商圈。文化旅遊業方面,通過宣傳推廣大安傳統建築群、特色小吃,舉辦大型消防節等文化節慶活動,扶持發展牛歌戲文化企業,開發文化旅遊產品等方式,吸引遊客前來參觀遊覽,進而推動住宿、餐飲等文化旅遊業發展。

新老交替傳承文化

“大安鎮曾經是經濟繁榮的大都會,民間文化活動同樣豐富多彩。”林鑒名是大安鎮鎮大社區的老支書,他對大安的人文歷史有著深厚的感情。

林鑒名與鎮上很多老人一樣,經常帶著孫兒孫女坐在商鋪前或老榕樹下,旁邊影碟機中傳出粵曲或牛歌戲吹拉彈唱的聲音,老人們嘴上跟著哼唱,孩童們互相追逐打鬧,嘴裡不時蹦出一些影碟機中的話語。

林鑒名任職社區支書時,在一些大型的活動中,總是先想到外出的人。比如舉辦大型春遊活動時,他提前通知在外的居民,讓他們做好準備回來參加。他還會特意挑一些活躍的年輕人,扮演春遊中的各種角色,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大安民間文化活動的精彩。

“我今年36歲,是社裡最年輕的成員。想要繼承傳揚這些文化,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黃俏娜無奈地說。黃俏娜是大安新聲曲藝社裡最年輕的成員,也是大安年輕一輩粵曲藝員中的佼佼者。黃俏娜在父輩的影響下,從小喜歡粵曲,跟著父輩們學習、到兩廣各地演出交流。中學時期,她獲得全區粵曲大賽二等獎。

除了是粵曲的愛好者,黃俏娜也是大安民間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春遊是大安鎮的一項祈福活動,寓意為祈求諸神佛保佑,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全民參與的祈福活動,群眾們主動製作壽桃、年糕等食品一起參與春遊。在2008年舉辦的春遊活動中,黃俏娜扮演一位美麗的女神仙。春遊當天,她天微亮就起來換服裝做造型。活動現場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浩浩蕩蕩的隊伍活躍在街頭。她在一大群“神仙”裡轉花球、拋繡球,和旁邊圍著的人們打鬧嬉戲。

黃俏娜說:“傳承文化就是傳承一種凝聚力。希望政府部門能多組織活動,多做宣傳,引導年輕人凝聚到這些活動中來,參與民間文化活動應該是最好的傳承方式。”

▍圖片作者:譚曉軍

▍編輯出品:貴港市網信辦 貴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