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敬梵古,致敬孤獨!

致敬那個孤獨的人

——寫給文森特•梵古

文森特•梵古(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表現主義。他早期受荷蘭畫家馬蒂斯•瑪麗斯的影響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搬往巴黎與作為畫商的弟弟同住,後來經過在野外的長期寫生,色調漸漸由灰暗色系變為明亮色系。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麥田烏鴉 》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這段話是在網上找的。

電影《至愛梵古•星空之迷》正在各大影院播放,場次稀少,觀眾冷落。我先後去看了兩次,一次是深夜,一個人包場 ;另一次也只有幾個人,但觀影的氛圍很好,大家都安安靜靜地看到了結束。讓我對梵古又多了一些瞭解。電影圍繞一封信展開,梵古寫給弟弟提奧的信,還沒有送達,兩個人都已經離開了人世,故事講述的是梵古死後一年的時間,郵差的兒子盧蘭想把這封信送出,

他去了巴黎、去了奧維爾小鎮,找到了很多和梵古有過來往的人,通過交談他對梵古的死產生了興趣:梵古為什麼自殺?梵古的手槍來自哪裡?

電影非真人版,應該屬於動畫片那種,只是人物場景是由世界上100多名藝術家手繪而成,而且是仿照梵古的繪畫風格,所以電影畫面中無處不在的黃色、星空、麥田、烏鴉,小鎮的街道、梵古畫作中的人物,

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旁觀著梵古的生活。電影採用倒敘和插敘的方式,梵古的生活一段一段的插入,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梵古的一生。

我是喜愛梵古的,緣于內心曾有過的觸動。我還記得2000年前後,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去寧波經過上海轉車,抽空去了外灘,

在南京路過外灘的地下通道中,看到了梵古的畫,是荷蘭銀行在通道兩側的櫥窗展示的,有十幾幅,雖然只是放大了的複製品,但在燈光的映襯下,依然能給人很好的審美享受。《向日葵》《麥田的烏鴉》《麥田的雲雀》《星空》《阿爾的吊橋》等,第一眼接觸就能感覺到梵古畫中的熱情,回到內心,讓躁動不安,顛沛流離的青春感覺到了安靜,甚至於很舒服。我就站在通道裡看了很長的時間,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回了內心的安寧。每一幅畫作我都喜歡。這種邂逅是一種驚喜,抑或是幸福。那之後的幾年裡,但凡去了上海,我都要去那裡站上一會,每一次都會感覺到享受。只是後來外灘改造,取消了地下通道,讓人很是懷念。

後來也買過幾本和梵古有關的書,看過一些梵古的畫作,但瞭解多是碎片式的。我剛工作那幾年高考作文素材梵古是熱點,如果文章中用了梵古,而且文筆不錯,都能得高分。我第一年上班有個女生叫周海娟,也很喜歡梵古,經常在隨筆中提到梵古,她文章寫得好,經常班級裡傳閱,成了同學的精神領袖,我帶過她一年,只知道高考她去了中國政法大學。

這次從同事那裡知道了梵古的電影,我按捺不住熱情,去趕了夜場,騎著自行車去的,冬天很冷的街道,穿過一條河流,一座橋,穿過熟悉的小城,我帶著滿腔熱情去看梵古的電影。想起了青春中曾有的流浪,想起了第一次見梵古畫時內心的激動,我像去看老朋友一樣去了電影院,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影院裡略顯孤獨,但電影畫面出現後,我看到了太多的熟悉,醒目的黃色,能灼傷人的眼睛;如果是夜景,一定是有星空中,和梵古畫中的一樣。到後來麥田裡烏鴉的出現,有時是一隻,有時是一群。我開始知道了更多關於梵古的故事。

梵古28歲才開始作畫,生活來源都是弟弟提奧資助,他去過巴黎,在當時的藝術圈裡也得到了認可,同時代裡有莫内、馬奈和高更,莫内給了梵古很高的評價,高更更是和他組建了"畫家之家",只是不滿意條件的簡陋離開了,高更的離開讓梵古更加孤獨,然後是整個小鎮的人聯名驅趕梵古,說他是個瘋子,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給了一個妓☆禁☆女,電影中有這個畫面展現。

梵古很勤奮的畫畫,37歲自殺,8年的繪畫生涯裡完成了800多幅作品,但只賣出了一幅,窮困潦倒,住最差的旅館,自己都不能養活自己,買顏料的錢都需要弟弟資助。他幾乎每天都給弟弟寫信,他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在大雨傾盆的時候仍站在街上畫畫,在早晨去到河邊,捕捉最好的光線。我很喜歡《阿爾的吊橋》,有多個版本,梵古在不同的時間去繪畫同一事物,他還給很多熟悉的朋友繪畫,員警、顏料商、旅館的老闆、郵差、彈鋼琴的少女等,梵古的畫中都是生活,他用藝術的眼光去看生活的一切,最後成了價值連城的作品。梵古也被後人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回到電影中,盧蘭見到了很多認識梵古的人:畫商、員警、旅館老闆、加歇醫生、管家、醫生的女兒,大家對梵古的評價也是兩極:一種觀點是梵古是個瘋子,魔鬼,和不好的人鬼混;另一種觀點梵古是個可愛的人,孤獨,熱愛生活,喜歡小孩子和動物。兩種觀點又互相否定,關於梵古,仿佛是一個解不開的迷,甚至於他是不是自殺都有爭議。加歇醫生是個關鍵的人物,梵古中槍後是他為梵古治療的,他們有著共同的藝術追求,他仰慕梵古的才華,他讓梵古來自己家中作畫,他的女兒瑪格麗特和梵古相識,《彈鋼琴的少女》就是以醫生的女兒為原型的,旅館女兒說他們有戀情,船夫說他們經常一起坐船遊玩,但都被瑪格麗特給否定了,我也相信梵古對瑪格麗特產生了愛情,是那種純粹的感情,因為藝術家對美是欣賞的,他可以跨越年齡和世俗,這在加歇醫生後來的談話中也證實了,他和梵古的爭吵也和女兒有關,他阻止女兒和梵古的來往。梵古死後瑪格麗特天天去梵古墓地送花,而且一生未嫁,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電影中梵古的感情是極端的,一方面鍾情醫生的女兒瑪格麗特,一方面他又羞澀地去找妓☆禁☆女尋求放縱。一方面是聖潔的不可褻瀆的感情,一方面又是動物本能的宣洩。但貧困的梵古又沒有放縱的資本,這才出現他把耳朵割掉送給妓☆禁☆女作禮物的瘋狂行為。梵古一方面對生活充滿著熱情,一方面又活在窮困潦倒中,受盡世人的嘲諷,連小孩子都欺負他,人們的眼中梵古是個軟弱的人,是個醜陋的外國人。文森特•梵古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我想用自己的作品感動世界。"在生活困境中的梵古依然對生活擁有著熱情,他想畫很多的畫,但物質生活的貧困和感情的阻礙最終壓垮了他,但他對理想依然執著,依然癡迷於黃色,癡迷於星空,梵古說"死亡就是人類在璀璨的星空漫步"。

我看到了梵古在孤獨的時候會叼個煙斗,梵古電影中的形象也很高大。但在今天梵古依然孤獨著,因為電影的被冷落,沒有娛樂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但我相信: 若干年後,今天的所謂明星淹沒于歷史的塵跡中後,而梵古,依然會站在藝術金字塔的頂端,為後人銘記。

而且文筆不錯,都能得高分。我第一年上班有個女生叫周海娟,也很喜歡梵古,經常在隨筆中提到梵古,她文章寫得好,經常班級裡傳閱,成了同學的精神領袖,我帶過她一年,只知道高考她去了中國政法大學。

這次從同事那裡知道了梵古的電影,我按捺不住熱情,去趕了夜場,騎著自行車去的,冬天很冷的街道,穿過一條河流,一座橋,穿過熟悉的小城,我帶著滿腔熱情去看梵古的電影。想起了青春中曾有的流浪,想起了第一次見梵古畫時內心的激動,我像去看老朋友一樣去了電影院,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影院裡略顯孤獨,但電影畫面出現後,我看到了太多的熟悉,醒目的黃色,能灼傷人的眼睛;如果是夜景,一定是有星空中,和梵古畫中的一樣。到後來麥田裡烏鴉的出現,有時是一隻,有時是一群。我開始知道了更多關於梵古的故事。

梵古28歲才開始作畫,生活來源都是弟弟提奧資助,他去過巴黎,在當時的藝術圈裡也得到了認可,同時代裡有莫内、馬奈和高更,莫内給了梵古很高的評價,高更更是和他組建了"畫家之家",只是不滿意條件的簡陋離開了,高更的離開讓梵古更加孤獨,然後是整個小鎮的人聯名驅趕梵古,說他是個瘋子,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給了一個妓☆禁☆女,電影中有這個畫面展現。

梵古很勤奮的畫畫,37歲自殺,8年的繪畫生涯裡完成了800多幅作品,但只賣出了一幅,窮困潦倒,住最差的旅館,自己都不能養活自己,買顏料的錢都需要弟弟資助。他幾乎每天都給弟弟寫信,他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在大雨傾盆的時候仍站在街上畫畫,在早晨去到河邊,捕捉最好的光線。我很喜歡《阿爾的吊橋》,有多個版本,梵古在不同的時間去繪畫同一事物,他還給很多熟悉的朋友繪畫,員警、顏料商、旅館的老闆、郵差、彈鋼琴的少女等,梵古的畫中都是生活,他用藝術的眼光去看生活的一切,最後成了價值連城的作品。梵古也被後人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回到電影中,盧蘭見到了很多認識梵古的人:畫商、員警、旅館老闆、加歇醫生、管家、醫生的女兒,大家對梵古的評價也是兩極:一種觀點是梵古是個瘋子,魔鬼,和不好的人鬼混;另一種觀點梵古是個可愛的人,孤獨,熱愛生活,喜歡小孩子和動物。兩種觀點又互相否定,關於梵古,仿佛是一個解不開的迷,甚至於他是不是自殺都有爭議。加歇醫生是個關鍵的人物,梵古中槍後是他為梵古治療的,他們有著共同的藝術追求,他仰慕梵古的才華,他讓梵古來自己家中作畫,他的女兒瑪格麗特和梵古相識,《彈鋼琴的少女》就是以醫生的女兒為原型的,旅館女兒說他們有戀情,船夫說他們經常一起坐船遊玩,但都被瑪格麗特給否定了,我也相信梵古對瑪格麗特產生了愛情,是那種純粹的感情,因為藝術家對美是欣賞的,他可以跨越年齡和世俗,這在加歇醫生後來的談話中也證實了,他和梵古的爭吵也和女兒有關,他阻止女兒和梵古的來往。梵古死後瑪格麗特天天去梵古墓地送花,而且一生未嫁,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電影中梵古的感情是極端的,一方面鍾情醫生的女兒瑪格麗特,一方面他又羞澀地去找妓☆禁☆女尋求放縱。一方面是聖潔的不可褻瀆的感情,一方面又是動物本能的宣洩。但貧困的梵古又沒有放縱的資本,這才出現他把耳朵割掉送給妓☆禁☆女作禮物的瘋狂行為。梵古一方面對生活充滿著熱情,一方面又活在窮困潦倒中,受盡世人的嘲諷,連小孩子都欺負他,人們的眼中梵古是個軟弱的人,是個醜陋的外國人。文森特•梵古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我想用自己的作品感動世界。"在生活困境中的梵古依然對生活擁有著熱情,他想畫很多的畫,但物質生活的貧困和感情的阻礙最終壓垮了他,但他對理想依然執著,依然癡迷於黃色,癡迷於星空,梵古說"死亡就是人類在璀璨的星空漫步"。

我看到了梵古在孤獨的時候會叼個煙斗,梵古電影中的形象也很高大。但在今天梵古依然孤獨著,因為電影的被冷落,沒有娛樂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但我相信: 若干年後,今天的所謂明星淹沒于歷史的塵跡中後,而梵古,依然會站在藝術金字塔的頂端,為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