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媒體聚焦」新疆出臺《關於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若干政策意見》

外界期待已久的《關於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新疆十八條)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對來試驗區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團隊)來說,

新疆十八條提出獎勵比例不低於淨收入80%,這絕對是條重磅消息。此前新疆科技九條規定的比例是70%。消息一出,新疆十八條引起區內外的極大關注。

吹響試驗區建設衝鋒號

12月16日上午,科技部援疆幹部、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組副組長高旺盛解讀稱,13日自治區發佈的新疆十八條充分體現了中央、自治區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最新精神,

面向自治區科技創新需求和注重解決的“短板問題”,圍繞創新人才、創新投入、創新機制、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為全力推進新疆創新試驗區又好又快建設奠定了政策基礎。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通過政策突破,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試驗區內生動力,吹響了試驗區建設的衝鋒號。

當地諸多科技界人士認為,新疆十八條符合新疆實際,具有很強針對性和前瞻性。科技成果轉化淨收入獎勵可達80%以上,這一比例在全國也罕見。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使更多的科研成果來此轉化。

梳理新疆十八條,發現條條都是“真金白銀”,內容涉及創新人才政策3條,創新機制政策4條,創新投入政策5條,創新平臺6條。

為了讓科研人員在此有良好的科研環境,解決關注的突出問題,

新疆十八條提出的加大創新人才支持力度、完善科技人員職稱評審、激勵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一系列舉措,可謂“對症下藥”。比如,參照國家“千人計畫”“萬人計畫”支援方式,提出設立人才專項資金,用於補助國內外到此創新創業的高端人才及本地優秀人才;可自行制定不低於自治區通用標準的職稱評價標準,允許科研院所自行調整所屬機構的人員崗位;提高事業單位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

為破解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融資、設備、研發等“短板問題”,新疆十八條提出的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支援創新平臺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在疆內均是首創。比如,開展科技創新券制度試點,對創新券使用採取事前備案、事後獎補等多種方式,按照不超過1∶2的額度給予配套支持;鼓勵支持區內外企業牽頭建立新型研發機構,並給予國有科研機構同等優惠政策;自治區先期出資1億元引導資金,

組建試驗區創新發展基金。

首創四方共建模式

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核心引領示範作用,把新疆建設成為歐亞大陸經濟合作的核心節點,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基於此,2015年8月,自治區聯合科技部、深圳市和中科院,選擇創新基礎和條件相對較好的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克拉瑪依和哈密等五地及七個園區,啟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率先開展創新驅動發展改革試驗。

試驗區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四方合作模式共商共建的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試驗區,從它誕生起,就有別于別的示範區。正如新疆科技廳廳長張小雷所說,試驗區是全面貫徹“一帶一路”倡議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肩負著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新疆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的重大使命。試驗區的建設是以融合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

自治區對試驗區建設更是寄予厚望,提出以試驗區建設為著力點,集中全疆創新力量和創新資源,抓住機遇、奮發作為,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探索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措施,以支持試驗區的建設,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發展,保障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

使命重大,試驗區的建設者們敢於擔當,推動試驗區強勁發展成為新疆創新發展試驗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試驗區辦公室的統籌推進下,五地七區借助深圳高交會、北京科博會、新疆科洽會宣傳試驗區,讓試驗區的名聲越來越響。投資近160多億元的34個重大技術合作專案即將落戶。

試驗區的建設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首肯。前不久,科技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發文支持新疆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

敢為人先 七易其稿

試驗區要實現彎道超車,加快發展,出臺創新政策,激發內生動力,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面對日益高漲的“要政策”的呼聲,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按照“敢為人先,探索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措施”的要求,積極爭取國家授權試驗區先行試點重大改革政策,充分借鑒參考深圳、上海、蘇州等國家自創區和各部委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並予以一定程度的突破和提升,吸納10餘個廳局和五地七區的意見建議,最終形成了新疆十八條。

作為牽頭起草單位,張小雷廳長感慨地說,新疆十八條從今年2月起草到出臺,歷經7輪大幅修改和多次修訂,凝聚著自治區方方面面的汗水和智慧。

隨著新疆十八條的“落地生根”,政策紅利的作用必將凸顯,必將為試驗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高旺盛對此信心滿懷。

啟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率先開展創新驅動發展改革試驗。

試驗區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四方合作模式共商共建的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試驗區,從它誕生起,就有別于別的示範區。正如新疆科技廳廳長張小雷所說,試驗區是全面貫徹“一帶一路”倡議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肩負著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新疆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的重大使命。試驗區的建設是以融合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

自治區對試驗區建設更是寄予厚望,提出以試驗區建設為著力點,集中全疆創新力量和創新資源,抓住機遇、奮發作為,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探索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措施,以支持試驗區的建設,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發展,保障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實現。

使命重大,試驗區的建設者們敢於擔當,推動試驗區強勁發展成為新疆創新發展試驗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試驗區辦公室的統籌推進下,五地七區借助深圳高交會、北京科博會、新疆科洽會宣傳試驗區,讓試驗區的名聲越來越響。投資近160多億元的34個重大技術合作專案即將落戶。

試驗區的建設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首肯。前不久,科技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發文支持新疆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

敢為人先 七易其稿

試驗區要實現彎道超車,加快發展,出臺創新政策,激發內生動力,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面對日益高漲的“要政策”的呼聲,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按照“敢為人先,探索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措施”的要求,積極爭取國家授權試驗區先行試點重大改革政策,充分借鑒參考深圳、上海、蘇州等國家自創區和各部委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並予以一定程度的突破和提升,吸納10餘個廳局和五地七區的意見建議,最終形成了新疆十八條。

作為牽頭起草單位,張小雷廳長感慨地說,新疆十八條從今年2月起草到出臺,歷經7輪大幅修改和多次修訂,凝聚著自治區方方面面的汗水和智慧。

隨著新疆十八條的“落地生根”,政策紅利的作用必將凸顯,必將為試驗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高旺盛對此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