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色小鎮成功案例之金融小鎮

中國到處都在做金融特色小鎮。但其實大家在講這個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金融業本身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都市型行業,金融業的從業人士是聚集的,我們一直說一個概念CBD,

核心業態是什麼?是金融。金融業本質是人脈行業,是不容易離散的。美國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喬爾·科特金,他寫過一本書叫《新地理——數字經濟如何重塑美國地貌》,這本書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後發現,在工業文明時期美國那些有錢的城市和在科技文明時期那些有錢的城市完全不是一回事。

比如,底特律過去非常有錢,現在非常沒錢,現在非常有錢的是加利福尼亞州這種過去種柑橘的地方,佛羅里達州這種一片沼澤地的地方,過去搞旅遊、建狄斯奈樂園,這幾個地方現在都變得很有錢,就是因為這幾個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叫做“陽光帶”。新地理研究發現,工業文明時期是人找活兒幹,而科技文明時期是活兒找人幹,

你要搞高科技就得找到足夠多的知識份子。

哪個地方最宜居,知識份子就選擇在哪裡居住;知識份子選擇在哪裡居住,人類的智慧就會在哪裡彙集;人類的知識在哪裡彙集,財富就在哪裡彙集。

這個邏輯適合於中國嗎?適合。最佔便宜的地方就是深圳,深圳本身並沒有太好的大學,大量的知識份子聚集到這裡,因為這裡是更宜居也更容易有夢想的地方。而一個吃虧的地方就是東三省,

東三省大學不錯,從理工科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到文科的長春大學、吉林大學。但是現在由於東北天寒地凍宜居度低,而且缺少良好的港口資源,結果大量的人都走了。美國也是一樣,在工業文明時期是樂業帶動安居,而在科技文明時期往往是安居反過來帶動樂業。

對於金融特色小鎮,能做成的一個可能性就是用更宜居帶動更樂業。在高品質的地方生活,

距離、風景、稅收、服務、生活品質一個都不能少。典型案例就是瑞士的城市普費菲孔,其距離富庶的蘇黎很近,那裡有大量的對沖基金公司。這裡憑藉特別低的稅率,吸引高淨值家庭來到這個地方,特別在前一個階段,法國總統奧朗德加收富人稅,大量富人跑到這個地方。

這些人為什麼到這個地方來?這些人之所以認識這裡,就是因為他們在這兒玩遊艇,時間長了,聽說這裡稅很低就留下來,並在這裡創辦一些金融公司。其次,這裡用非常優質的生活,完善的教育配套、各種商業服務機構,將人留在這裡。特色小鎮辦金融一定得用“絕對宜居帶動絕對樂業”的邏輯來發展一些有特色的金融產業,否則普通金融業不太適合特色小鎮形態,這就是金融特色小鎮的規律。

這就是金融特色小鎮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