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阮經天演了一個殘忍、變態的犯人,顛覆形象是為了什麼?

12月16日,我的“木易觀影團”舉辦了一期觀影活動,請北京的影迷朋友們看了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映後交流的時候,大概有四五位觀眾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阮經天,認為他的表演非常出色,

令他們印象深刻。這讓我覺得有必要寫一寫阮經天,探討一下:為什麼他演了一個“變態”的、令人討厭的角色,反而能得到觀眾們的認可?

1

在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拍攝期間,阮經天常常獨來獨往,刻意和其他人保持距離。

主演鄧超有一次喊他一塊去吃火鍋,

他拒絕了。他有時候會有意地躲開劇組其他人,常常一個人靜靜地呆著,不說話,就兀自琢磨著劇本,尋找”變態殺人犯“那種孤寂、冷漠的狀態。

這和以往印象中的”小天“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

和大多數“陪朋友去參加面試然後被意外選中”的故事一樣,

二十來歲的阮經天被戴佩妮歌曲《愛過》的MV導演相中,由此踏入演藝圈。但他的家人起初並不支援他往藝人這個方向發展,而是更希望他從事一份安穩又“正經”的工作——比如當飛行員。

阮經天從小和爺爺奶奶長大,屬於隔代撫養的小孩。直到他長到十歲,他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儘管小時候會因為玩電動而好幾天不回家,但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他還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

他順從了家人的建議,參與並通過了飛行員考試。

可他乖順的性格裡,又夾雜著一些叛逆的因數。這可能和青春期有關,但也和成長有關。在他的年少時期,正逢父親生意不順,情緒不是很穩定,常常會在家裡發脾氣。在阮經天的記憶裡,有一次去國外旅遊,他搶到導遊的麥克風唱歌,被父親當眾一巴掌,令他內心很受傷;而在他學游泳期間,每次換上泳褲,他身上被父親用皮帶打過的傷痕都依稀可見。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阮經天就曾直言,自己很崇拜當醫學院教務長的爺爺,也很愛辛勤顧家的媽媽,但對於父親的感情,卻比較淡薄。當他發現自己更嚮往演藝圈的生活時,他選擇了放棄當飛行員的機會,

跑到臺北簽約了一家模特經紀公司。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稍微細心的觀眾就可以看到,在戴佩妮、孫燕姿、王心淩甚至王菲、張惠妹的歌曲MV裡,都有阮經天瘦高的身影。2002年-2006年那幾年裡,他和鄭元暢、賀軍翔並稱為“凱渥三劍客”(凱渥為公司名稱),漸漸往偶像派藝人發展。

在《綠光森林》、《熱情仲夏》、《我在墾丁天氣晴》、《命中註定我愛你》等偶像劇播出之後,阮經天已經徹底從一個演MV的模特轉變成了偶像劇人氣小生。他瘦高的身材,俊朗的臉龐,以及眯著眼露出潔白牙齒的燦爛笑容,給人一種十分陽光、爽朗的感覺。

但到了《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裡,阮經天蓄著長髮,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斯文瘦弱的樣子,實際上卻時不時露出猙獰的、邪惡的眼神與笑容。

可以說,他所飾演的“連環兇殺案嫌疑人”江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一個令人後怕的“變態”。

2

這並非阮經天的第一次轉型。

在拍攝《我在墾丁天氣晴》期間,導演鈕承澤很欣賞阮經天。在幾年之後籌拍《艋舺》時,他邀請阮經天出演其中的“和尚”一角。那時候,阮經天在眾人眼中,不過是一個憑藉帥氣外形演演偶像劇的藝人而已。沒有人覺得他能駕馭好“和尚”這個角色,除了“豆導”鈕承澤。

有一場重頭戲,阮經天展現了他潛藏著的爆發力。那是影片臨近結尾處,和尚抱著趙又廷飾演的“蚊子”痛哭。

一開始,阮經天找不到感覺,始終入不了戲。鈕承澤在他耳邊說:“你出道8年,想想你以前過的是什麼狗日子?你以前被別人怎樣對待?你想想你以前跟那些明星站在一起,粉絲都在尖叫,可是沒有人看見你的存在……”

這些話迅速起到了作用,那場戲,阮經天一條過。導演都喊停了,他還止不住地哭泣。他第一次體會到了演戲的力量,也第一次品嘗到了當一名演員的“痛苦”滋味。

《艋舺》上映之後,迅速打破臺灣首周票房紀錄,並收穫了大量的好評。而阮經天也憑藉這部電影,成為了金馬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上臺的時候,他說:“從來沒想過會是自己,原本希望做演員20年之內拿到這個獎。”

那一年,他28歲,正式入行才6年,《艋舺》是他演藝生涯裡的第二部電影。對於突然降臨的莫大榮譽,讓他感到有些慌張,在臺上發表感言的時候,都忘了感謝《艋舺》的導演鈕承澤。

“豆導”對此生氣了,在當天夜裡,阮經天拿著金馬獎獎盃和朋友們去夜店慶祝,豆導沒有參加。但他並沒有真的介意,或許在他心裡,阮經天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小朋友”。直到現在,鈕承澤就像阮經天的一個大哥甚至父親一樣,邀請他演他的電影,教他演戲,還一起合夥創辦了電影公司。

可就在那個“金馬獎”之夜的次日,阮經天忘記的不僅僅是感謝鈕承澤導演,還忘記了自己的金馬獎獎盃是在哪裡撞了一下,直接掉了一塊漆。

接下來的好幾天,這位新晉“金馬影帝”都過得有些恍惚。而在那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影帝的他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他開始產生某種強烈的自我懷疑,他知道,自己在《艋舺》裡的表演,很大部分都是靠鈕承澤刺激出來的,而不是他自己提煉出來的。

或許是“金馬影帝”這個榮譽帶來的壓力驅動了他,亦或是他在多個表演工作中慢慢積累了經驗,他對表演越來越用心。拿到一個劇本,他會對角色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也會越來越多地向一些前輩討教。

在拍攝電影《血滴子》期間,初次到內地拍電影的阮經天一開始總感覺有些難以融入。加上“金馬影帝”的某種壓力,讓他始終有些放不開。當時的主演之一黃曉明建議他更放鬆一些,他才慢慢試著放鬆下來。儘管這部電影算不上什麼佳作,但對於非科班出身的阮經天來說,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016年參與拍攝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期間,他認識了導演管虎。他想跟著管虎學一些東西,但管虎卻建議他系統性地去看看書、看看電影,不管喜歡不喜歡,都去看、去體會,慢慢積累,才能領悟到更多東西。

他聽從了管虎導演的建議,在網劇殺青之後,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開機之前,他有一段時間都宅在家裡看書看電影。一些他以往不大愛看的書和電影,漸漸都能沉下去了。為了準備“江亞”這個角色,阮經天在進組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他觀看大量犯罪題材的電影,研究現實生活中許多“連環殺人案兇手”的資料,揣摩著這樣一個角色的特點。

而進組之後,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他刻意地和劇組其他人員保持距離,讓自己進入到角色的特徵裡。至於他拒絕鄧超吃火鍋的邀請,他的解釋是:“因為我一開始進入劇組就跟他們保持距離,到了快結束我慢慢跟鄧超開始熟了,發現我越來越喜歡這個人的時候,我就變得不太想殺他了,我對他的喜歡會增加我角色的難度,所以我拒絕了。”

當他穿上戲服,做好角色的造型,走到片場,還真讓工作人員都繞著他走。在拍攝花絮裡,他說:我經過每個地方,所有人都散開。

3

阮經天的變化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在這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方木,是一個獨具破案智慧的員警。而阮經天則飾演了一個殘忍的“連環殺人犯”,一個有點精神分裂的“變態”。

這個叫江亞的角色,人設上是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人物。一方面,他內心是善良的,外表也是溫和的,給人的感覺並不恐怖;但另一方面,他從小渴望被愛,卻又因為家庭、社會等原因屢屢得不到愛,由此,他取了一個“城市之光”的昵稱,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犯下重案。

在演繹這樣一個角色的過程中,阮經天既表現出了人物的溫和甚至優雅(穿衣很得體),又表現了角色的瘋狂、殘忍、憤怒與變態。在觀看的過程中,你不會再想起他以前那種翩翩公子哥的偶像形象,而是會覺得,這就是那個“變態”,由此生出一種厭惡感。

在這個過程裡,演員阮經天貢獻了有層次的表演。這和他之前的任何作品都有所不同,無論是造型上還是表演上,他都呈現出了一種顛覆性的感覺。有觀眾看完之後,甚至表示阮經天很可能會通過這部電影再次收穫獎項的認可。

儘管當我們嚴格審視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時,會發現它其實在劇情以及節奏方面有著提升空間,但在演員表演方面,卻都已經做得很好。鄧超、劉詩詩、餘皚磊、郭京飛等等,他們的表演都各有特點,很好地完善了這部電影。

而阮經天的表現,就像映後互動的觀眾所說的那樣,最令人印象深刻。這是阮經天應得的一份認可,他所做的一些改變,所付出的一些努力,必然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鼓勵與肯定。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本身也是一部值得予以肯定的電影。它在尺度上實現了不小的突破,在表現社會現實意義上也有著很強的價值。

影片在警與匪的較量中,傳遞了“員警是城市之光,照亮生活中的黑暗”的核心理念,也批判了現實生活中一些網路暴力、人心涼薄、人情冷漠等現象。它也重申了程式正義的重要性:誰也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去做一些伸張正義的事情,更不以暴制暴,要遵守法律法規,要相信司法的力量。

片尾對員警的致敬,令人感動。員警通常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是安寧生活的守護者,他們也需要得到尊重與愛。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民警察,值得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歡迎交流。

在《綠光森林》、《熱情仲夏》、《我在墾丁天氣晴》、《命中註定我愛你》等偶像劇播出之後,阮經天已經徹底從一個演MV的模特轉變成了偶像劇人氣小生。他瘦高的身材,俊朗的臉龐,以及眯著眼露出潔白牙齒的燦爛笑容,給人一種十分陽光、爽朗的感覺。

但到了《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裡,阮經天蓄著長髮,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斯文瘦弱的樣子,實際上卻時不時露出猙獰的、邪惡的眼神與笑容。

可以說,他所飾演的“連環兇殺案嫌疑人”江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一個令人後怕的“變態”。

2

這並非阮經天的第一次轉型。

在拍攝《我在墾丁天氣晴》期間,導演鈕承澤很欣賞阮經天。在幾年之後籌拍《艋舺》時,他邀請阮經天出演其中的“和尚”一角。那時候,阮經天在眾人眼中,不過是一個憑藉帥氣外形演演偶像劇的藝人而已。沒有人覺得他能駕馭好“和尚”這個角色,除了“豆導”鈕承澤。

有一場重頭戲,阮經天展現了他潛藏著的爆發力。那是影片臨近結尾處,和尚抱著趙又廷飾演的“蚊子”痛哭。

一開始,阮經天找不到感覺,始終入不了戲。鈕承澤在他耳邊說:“你出道8年,想想你以前過的是什麼狗日子?你以前被別人怎樣對待?你想想你以前跟那些明星站在一起,粉絲都在尖叫,可是沒有人看見你的存在……”

這些話迅速起到了作用,那場戲,阮經天一條過。導演都喊停了,他還止不住地哭泣。他第一次體會到了演戲的力量,也第一次品嘗到了當一名演員的“痛苦”滋味。

《艋舺》上映之後,迅速打破臺灣首周票房紀錄,並收穫了大量的好評。而阮經天也憑藉這部電影,成為了金馬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上臺的時候,他說:“從來沒想過會是自己,原本希望做演員20年之內拿到這個獎。”

那一年,他28歲,正式入行才6年,《艋舺》是他演藝生涯裡的第二部電影。對於突然降臨的莫大榮譽,讓他感到有些慌張,在臺上發表感言的時候,都忘了感謝《艋舺》的導演鈕承澤。

“豆導”對此生氣了,在當天夜裡,阮經天拿著金馬獎獎盃和朋友們去夜店慶祝,豆導沒有參加。但他並沒有真的介意,或許在他心裡,阮經天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小朋友”。直到現在,鈕承澤就像阮經天的一個大哥甚至父親一樣,邀請他演他的電影,教他演戲,還一起合夥創辦了電影公司。

可就在那個“金馬獎”之夜的次日,阮經天忘記的不僅僅是感謝鈕承澤導演,還忘記了自己的金馬獎獎盃是在哪裡撞了一下,直接掉了一塊漆。

接下來的好幾天,這位新晉“金馬影帝”都過得有些恍惚。而在那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影帝的他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他開始產生某種強烈的自我懷疑,他知道,自己在《艋舺》裡的表演,很大部分都是靠鈕承澤刺激出來的,而不是他自己提煉出來的。

或許是“金馬影帝”這個榮譽帶來的壓力驅動了他,亦或是他在多個表演工作中慢慢積累了經驗,他對表演越來越用心。拿到一個劇本,他會對角色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也會越來越多地向一些前輩討教。

在拍攝電影《血滴子》期間,初次到內地拍電影的阮經天一開始總感覺有些難以融入。加上“金馬影帝”的某種壓力,讓他始終有些放不開。當時的主演之一黃曉明建議他更放鬆一些,他才慢慢試著放鬆下來。儘管這部電影算不上什麼佳作,但對於非科班出身的阮經天來說,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016年參與拍攝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期間,他認識了導演管虎。他想跟著管虎學一些東西,但管虎卻建議他系統性地去看看書、看看電影,不管喜歡不喜歡,都去看、去體會,慢慢積累,才能領悟到更多東西。

他聽從了管虎導演的建議,在網劇殺青之後,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開機之前,他有一段時間都宅在家裡看書看電影。一些他以往不大愛看的書和電影,漸漸都能沉下去了。為了準備“江亞”這個角色,阮經天在進組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他觀看大量犯罪題材的電影,研究現實生活中許多“連環殺人案兇手”的資料,揣摩著這樣一個角色的特點。

而進組之後,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他刻意地和劇組其他人員保持距離,讓自己進入到角色的特徵裡。至於他拒絕鄧超吃火鍋的邀請,他的解釋是:“因為我一開始進入劇組就跟他們保持距離,到了快結束我慢慢跟鄧超開始熟了,發現我越來越喜歡這個人的時候,我就變得不太想殺他了,我對他的喜歡會增加我角色的難度,所以我拒絕了。”

當他穿上戲服,做好角色的造型,走到片場,還真讓工作人員都繞著他走。在拍攝花絮裡,他說:我經過每個地方,所有人都散開。

3

阮經天的變化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裡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在這部電影裡,鄧超飾演的方木,是一個獨具破案智慧的員警。而阮經天則飾演了一個殘忍的“連環殺人犯”,一個有點精神分裂的“變態”。

這個叫江亞的角色,人設上是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人物。一方面,他內心是善良的,外表也是溫和的,給人的感覺並不恐怖;但另一方面,他從小渴望被愛,卻又因為家庭、社會等原因屢屢得不到愛,由此,他取了一個“城市之光”的昵稱,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犯下重案。

在演繹這樣一個角色的過程中,阮經天既表現出了人物的溫和甚至優雅(穿衣很得體),又表現了角色的瘋狂、殘忍、憤怒與變態。在觀看的過程中,你不會再想起他以前那種翩翩公子哥的偶像形象,而是會覺得,這就是那個“變態”,由此生出一種厭惡感。

在這個過程裡,演員阮經天貢獻了有層次的表演。這和他之前的任何作品都有所不同,無論是造型上還是表演上,他都呈現出了一種顛覆性的感覺。有觀眾看完之後,甚至表示阮經天很可能會通過這部電影再次收穫獎項的認可。

儘管當我們嚴格審視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時,會發現它其實在劇情以及節奏方面有著提升空間,但在演員表演方面,卻都已經做得很好。鄧超、劉詩詩、餘皚磊、郭京飛等等,他們的表演都各有特點,很好地完善了這部電影。

而阮經天的表現,就像映後互動的觀眾所說的那樣,最令人印象深刻。這是阮經天應得的一份認可,他所做的一些改變,所付出的一些努力,必然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鼓勵與肯定。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本身也是一部值得予以肯定的電影。它在尺度上實現了不小的突破,在表現社會現實意義上也有著很強的價值。

影片在警與匪的較量中,傳遞了“員警是城市之光,照亮生活中的黑暗”的核心理念,也批判了現實生活中一些網路暴力、人心涼薄、人情冷漠等現象。它也重申了程式正義的重要性:誰也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去做一些伸張正義的事情,更不以暴制暴,要遵守法律法規,要相信司法的力量。

片尾對員警的致敬,令人感動。員警通常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是安寧生活的守護者,他們也需要得到尊重與愛。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民警察,值得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