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預防之窗:廉者,政之本也

晏嬰,字仲,尊稱晏子,春秋後期齊國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言行、事蹟主要記載于《晏子春秋》中。晏子認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當作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從而形成了“廉政”一詞。

晏子廉政思想最突出的表現是重民與愛民,強調統治者自身廉潔的重要性。

廉之謂公正

齊景公與晏嬰的問答:

問:“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

譯意:要想做到政治廉潔而長久運行,他的行為應該和什麼相似?

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雩途,

其清無不灑除也,是以長久也。”

譯意:廉政要像水一樣清。清清的水很美,如果它渾濁了,它不會有好的前程,就會把它經過的地方都污染;如果它是清清的,那麼在它所經過的地方,水會把一切污濁的東西都清除了,這是我國歷史上有人對“廉政”一詞最早的理解。

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晏嬰進一步提出:“廉者,政之本也;讓者,德之主也。廉之謂公正,讓之謂保德”.意思為,廉潔,

是為政的根本;謙讓,是美德的主體。廉潔也是公正,謙讓是一種美德。

患夫社鼠

一天,齊景公問晏嬰:“對一個國家來說,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呢?”

晏嬰回答:“最大的憂患是社廟的老鼠。”

齊景公不解地問:“為什麼呢?”

晏嬰解釋說:“社廟的牆壁裡寄居著老鼠,人們設法消滅它們時,用火去熏,怕燒壞了木頭;用水去灌,又怕毀壞泥牆。

因此,老鼠憑藉這個原因,作威作福,使人們很難根除。國家也有社鼠,就是國君親信的那些小人。他們在朝中隱瞞善惡,蒙蔽君王;在外賣弄權勢,欺壓百姓。這些人實在是貽害國家而又難以根除的社鼠啊!”晏嬰向齊景公闡述了腐敗的危害性,實行“廉政”的重要性。

潔身守道

晏嬰不僅提出“廉政”的概念,宣導以“廉”治國,

還是“廉政”與“廉潔”的實踐者。晏嬰提出:“故聖人伏匿隱處,不幹長上,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

據記載,晏嬰為相三年,齊國政治安定,百姓富足,而晏嬰仍然過著樸素的生活。

景公聽說後親自去他家查看,當他看到晏嬰的飯食時說:“先生的家境如此貧窮,我先前卻不知道,這都是寡人的過錯。”

第二天,景公派人給晏嬰送去錢和一件很昂貴的狐皮袍子。

往返三次,都被晏子拒絕了。

晏嬰向景公解釋道:“您平日給我的賞賜,足夠我一家老小吃穿了,並且還有多餘的財物幫助親戚朋友。您要再賞給我大批的錢物,我收下並拿去救濟百姓,那是拿您的賞賜為我自己買好名聲,廉潔的臣子是不能如此行事的;如果把您賞賜錢物藏起來,就成了不仁不義的人,明智的臣子也不會做這種愚蠢之事的.”景公見晏嬰再三拒絕,只好作罷。

不持利以傷廉

“不苟合以隱衷,可謂不失志;不持利以傷廉,可謂不失行。”意為:不苟合來隱蔽忠誠,可稱為不失忠;不貪求私利而妨礙廉潔,可稱為不失行。晏嬰把“行廉而不為苟得”作為一種高尚品德的內涵而固化。

史書記載,晏嬰晚年退休,請求齊景公把自己為相的食邑俸祿交還給國家,齊景公不答應。

晏嬰說:“我聽說古代侍奉君主的人,都是權衡自己的道德然後決定俸祿的。道德淳厚就接受俸祿,道德微薄就歸還俸祿。

這樣做,一方面是彰明瞭君主的聲譽,同時也是為了促進所有官員廉潔。現在,我年老體衰,不能像壯年時那樣為國家效力了,卻仍然享受原來為相時豐厚的待遇,這就是在掩蓋君主的賢明,而縱容下邊的官員貪婪啊!”最後,晏嬰堅持交出了食邑.

掃描此處,點擊關注廣饒檢察院微信公眾號

覺得不錯,請點贊!

不持利以傷廉

“不苟合以隱衷,可謂不失志;不持利以傷廉,可謂不失行。”意為:不苟合來隱蔽忠誠,可稱為不失忠;不貪求私利而妨礙廉潔,可稱為不失行。晏嬰把“行廉而不為苟得”作為一種高尚品德的內涵而固化。

史書記載,晏嬰晚年退休,請求齊景公把自己為相的食邑俸祿交還給國家,齊景公不答應。

晏嬰說:“我聽說古代侍奉君主的人,都是權衡自己的道德然後決定俸祿的。道德淳厚就接受俸祿,道德微薄就歸還俸祿。

這樣做,一方面是彰明瞭君主的聲譽,同時也是為了促進所有官員廉潔。現在,我年老體衰,不能像壯年時那樣為國家效力了,卻仍然享受原來為相時豐厚的待遇,這就是在掩蓋君主的賢明,而縱容下邊的官員貪婪啊!”最後,晏嬰堅持交出了食邑.

掃描此處,點擊關注廣饒檢察院微信公眾號

覺得不錯,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