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敬!今天的頭條留給駐守在昆侖山腳的他們

風吹石頭跑,遍地是荒草,面對艱苦環境他們用忠誠作答——

祖國,這裡有我請您放心!

艱苦的環境|無畏的勇士

也許有人癡戀於花開三月、草長鶯飛的江南水鄉;也許有人鍾情於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北國風光。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將青春寫進了“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的青海高原,將熱血注於昆侖山腳的萬里戈壁。“苦啊,那地方真苦!”戰略支援部隊某部有眾多點號,其中有這樣一個點號,每當官兵們提起時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真有那麼苦嗎?

這個點號位於青海省內,屬於高海拔地區,氧氣稀薄。官兵們駐紮的營地是一座廢棄的熱泵場,周圍是浩瀚無垠的戈壁灘。兩座小平房、一塊半個籃球場大小的水泥地、兩個籃球架,這是點號的全部家當。沒有圍牆,沒有哨樓,因為這裡不需要和外界有那麼明顯的隔離,

整個戈壁灘都可以算做官兵們的營院。

戈壁灘一望無際,黑色的細石和黃色的砂粒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梭梭草稀稀落落孤獨地裝扮著大漠,遠遠看去起伏有致,恍如海之浪,給神奇而呆滯的荒漠平添了幾分生氣。在這裡,有人懾於它的浩瀚無垠,有人懾於它的冷漠靜寂,有人懾于它的坦蕩從容,也有人懾于它的博大恢弘。在這裡,

穿著綠軍裝的子弟兵成為這片土地的唯一征服者。

上士王坤是某設備負責人,由於任務需要這已經是他二上高原進戈壁,比起第一次來這兒,他說“習慣了就不覺得苦了。”談到第一次來這裡的情景,有一件事情讓王坤班長印象深刻。那天他們結束工作返回營區,

發現營地停著一輛摩托車,無人區怎麼會有人騎摩托車呢?王坤詢問過後才得知,原來是一位遊客準備騎摩托車去西藏,沒有了補給品,路過此地發現有部隊,才停下來尋求幫助。王坤和戰友們趕緊讓這位遊客進屋休息,拿出自熱乾糧和僅剩不多的飲用水。戈壁灘沒水沒電沒依託,補給充足後的遊客說:“感謝人民子弟兵!”這樣一個小插曲讓戰士們銘記到現在。

來自青海西寧的郭思銘是隊伍中年齡較小的一名技術幹部,從部隊駐地出發到這裡需要經過他的家鄉西寧。由於時間緊迫和任務需要,這次他又和家鄉擦肩而過。“能在自己的家鄉為祖國的國防事業作出貢獻,我覺得很自豪。”去年剛從軍校畢業的他得知這次要到特別艱苦的地方執行任務,第一時間向上級領導申請參加任務,主動要求到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的能力素質。來到這裡的第一天,他們就加班加點開展工作,為了保證每條線纜連接正常、每個介面牢固無誤,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對設備情況進行逐項檢查。

走進簡陋的宿舍,有這樣一個人引起筆者的注意,當別人外出工作時,他就給每個屋子裡的火爐添滿煤,他就是這次隨隊出征的醫師劉賀勇。“不管是一線二線,來到這裡就都在前線。”作為一名醫師,他說他來這兒就是要保證大家的身體健康,全心全意做好醫療保障。作為第四次上高原進戈壁的老兵,每來一次都會觸動到他的心靈。“有十七八歲的戰友就來到這麼艱苦的地方,所以我儘量多做一點,讓他們工作完回到宿舍能感受到溫暖和舒適。”

在這裡,洗頭洗澡是一種奢望。司務長戴瑞程告訴筆者,水要去20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到營地,大多用來做飯和簡單洗漱,顧不得洗頭洗澡。晚上大家洗漱要先留出一盆第二天刷牙的水,然後再洗臉,洗腳,洗襪子。有時候水不多了,就只能用刷牙剩下的小半杯水在臉上抹一抹,再用毛巾擦擦了事。

這兒的生活還在繼續,自然條件的艱苦、生活設施的簡陋,忍一忍也就過去了,最痛苦的莫過於孤獨和寂寞。對於這兒的戰士來說,戰友是彼此之前的全世界。他們一起接受風沙的磨礪,抗拒著荒涼與孤寂;他們一起工作、一起巡邏、一起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尋找簡單而純粹的快樂。圍坐在爐子旁邊,他們有說有笑,能聽到最真誠的獨白:

——裝備參謀吳迪:土黃色的戈壁灘上,目所能及的生命只有星星點點的梭梭草,它們在惡劣環境下頑強地活著。我們要像梭梭草一樣勇於克服艱苦條件,紮根奉獻,用歲月書寫不一樣的人生故事,用一腔熱血踐行我們的誓言;

——助理工程師陳勁松:誰說戈壁只有荒漠,我們在這裡成長;誰說戈壁毫無朝氣,我們的熱血在這裡綻放;誰說戈壁沒有激情,我們在這裡創造事業;

——戰士楊文清:條件的簡陋和環境的惡劣不是降低工作標準和磨滅戰鬥精神的藉口,軍人就是要有風沙襲人骨更硬的精神。

……

踏著天邊最後一縷陽光,筆者跟隨隊伍一起去遠處的山頭巡邏。傍晚的天空深邃且清澈,遠處的昆侖雪山蜿蜒盤旋,放眼望去,荒涼猙獰地包圍著全世界。巡邏路上,四級軍士長周志宏出現了比較強烈的高原反應,再加上腰間盤突出的老問題,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邁著步子。“戰友們私下都叫我老周,看來我是真的老啦。”老周打趣地說道。入伍16年來,這名老兵先後完成了100餘次任務,算得上是“行家大拿”。當兵這麼多年,他也有過在家人重病和任務面前做出選擇的經歷。故事總是那麼雷同,那麼老套,就在執行這次任務前,老周處理完岳父的喪事匆匆趕了回來。“其實當兵以來,最對不起的還是家人,虧欠他們太多太多。我只是想趕在退伍前,把我在部隊學會的東西都教給年輕的同志。”下山前,老周特意讓筆者給他拍了一張照片當做留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小時候學過的兩句詩,從小生長在南方的我,那時並不能想像到這句詩所描述的風景。來到這裡,這句詩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在發電機的轟鳴聲中,夜幕下的戈壁灘顯得更加空曠和蒼茫,讓人有些不敢接近。第一次走進高原,如果沒有身邊的戰友,我是沒有勇氣在戈壁灘上住下來的。

“甘當戈壁深處的那簇綠。”這是官兵們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樸實的言語中,滲透著戰士們吃苦不言苦、紮根奉獻的精神境界。如果心中沒有那份神聖的事業,他們一定不會像梭梭草一樣紮根在這裡。雖然身在高原戈壁,他們也永遠心懷祖國人民,用青春和熱血在戈壁灘上鑄就著不朽的軍魂。

龔喜、何中行

來源 | 解放軍報社戰略支援部隊分社

第一時間向上級領導申請參加任務,主動要求到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的能力素質。來到這裡的第一天,他們就加班加點開展工作,為了保證每條線纜連接正常、每個介面牢固無誤,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對設備情況進行逐項檢查。

走進簡陋的宿舍,有這樣一個人引起筆者的注意,當別人外出工作時,他就給每個屋子裡的火爐添滿煤,他就是這次隨隊出征的醫師劉賀勇。“不管是一線二線,來到這裡就都在前線。”作為一名醫師,他說他來這兒就是要保證大家的身體健康,全心全意做好醫療保障。作為第四次上高原進戈壁的老兵,每來一次都會觸動到他的心靈。“有十七八歲的戰友就來到這麼艱苦的地方,所以我儘量多做一點,讓他們工作完回到宿舍能感受到溫暖和舒適。”

在這裡,洗頭洗澡是一種奢望。司務長戴瑞程告訴筆者,水要去20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到營地,大多用來做飯和簡單洗漱,顧不得洗頭洗澡。晚上大家洗漱要先留出一盆第二天刷牙的水,然後再洗臉,洗腳,洗襪子。有時候水不多了,就只能用刷牙剩下的小半杯水在臉上抹一抹,再用毛巾擦擦了事。

這兒的生活還在繼續,自然條件的艱苦、生活設施的簡陋,忍一忍也就過去了,最痛苦的莫過於孤獨和寂寞。對於這兒的戰士來說,戰友是彼此之前的全世界。他們一起接受風沙的磨礪,抗拒著荒涼與孤寂;他們一起工作、一起巡邏、一起在枯燥的生活環境中尋找簡單而純粹的快樂。圍坐在爐子旁邊,他們有說有笑,能聽到最真誠的獨白:

——裝備參謀吳迪:土黃色的戈壁灘上,目所能及的生命只有星星點點的梭梭草,它們在惡劣環境下頑強地活著。我們要像梭梭草一樣勇於克服艱苦條件,紮根奉獻,用歲月書寫不一樣的人生故事,用一腔熱血踐行我們的誓言;

——助理工程師陳勁松:誰說戈壁只有荒漠,我們在這裡成長;誰說戈壁毫無朝氣,我們的熱血在這裡綻放;誰說戈壁沒有激情,我們在這裡創造事業;

——戰士楊文清:條件的簡陋和環境的惡劣不是降低工作標準和磨滅戰鬥精神的藉口,軍人就是要有風沙襲人骨更硬的精神。

……

踏著天邊最後一縷陽光,筆者跟隨隊伍一起去遠處的山頭巡邏。傍晚的天空深邃且清澈,遠處的昆侖雪山蜿蜒盤旋,放眼望去,荒涼猙獰地包圍著全世界。巡邏路上,四級軍士長周志宏出現了比較強烈的高原反應,再加上腰間盤突出的老問題,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邁著步子。“戰友們私下都叫我老周,看來我是真的老啦。”老周打趣地說道。入伍16年來,這名老兵先後完成了100餘次任務,算得上是“行家大拿”。當兵這麼多年,他也有過在家人重病和任務面前做出選擇的經歷。故事總是那麼雷同,那麼老套,就在執行這次任務前,老周處理完岳父的喪事匆匆趕了回來。“其實當兵以來,最對不起的還是家人,虧欠他們太多太多。我只是想趕在退伍前,把我在部隊學會的東西都教給年輕的同志。”下山前,老周特意讓筆者給他拍了一張照片當做留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小時候學過的兩句詩,從小生長在南方的我,那時並不能想像到這句詩所描述的風景。來到這裡,這句詩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在發電機的轟鳴聲中,夜幕下的戈壁灘顯得更加空曠和蒼茫,讓人有些不敢接近。第一次走進高原,如果沒有身邊的戰友,我是沒有勇氣在戈壁灘上住下來的。

“甘當戈壁深處的那簇綠。”這是官兵們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樸實的言語中,滲透著戰士們吃苦不言苦、紮根奉獻的精神境界。如果心中沒有那份神聖的事業,他們一定不會像梭梭草一樣紮根在這裡。雖然身在高原戈壁,他們也永遠心懷祖國人民,用青春和熱血在戈壁灘上鑄就著不朽的軍魂。

龔喜、何中行

來源 | 解放軍報社戰略支援部隊分社